1、根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对实物的观察,请你说出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描述根尖的结构,概述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难点)探究根生长的部位,体验探究、观察、记录的方法与技巧; 体会根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学习培养幼根和观察根尖结构的基本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技能达到较高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情境激励、协作学习、归纳整理法 m!fb&
2、8l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前一周,让学生培育大豆或玉米种子使其生根并做好标记。课堂教学设计实验,观察根尖结构,从而牢固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根是如何生长的对于根的生长过程除了做好探究过程,还要结合动画或者动态教具的教具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根尖的各个部分没有明确的界限,根的生长过程实际上是根尖各个部分演变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提前准备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2钟我知道:1.土壤中的生物有
3、, ,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 , , , 等。3.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 。学生回忆,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常态化,既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基础又能够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提出问题:你想知道根是怎样生长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引入新课:第五节根的结构和功能根引发思考:你知道根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吗?小结:如果我们把这些根连接在一起可达600多千米,比济南到北京还远200多千米,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学生朗读多媒体上的学
4、习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1,有固着植物体的作用,2,能吸收水和无机盐。以问题导入,学生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使知识间建立联系,这样可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探究一:根的形态出示多媒体图片(菜豆种子的图片和小麦种子的图片),提出问题:主根侧根不定根(完成知识目标)1.根发育成的根是 ,从主根上生出的根是 ,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是 。2.植物根的总和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3.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跟踪练习:幻灯片展示根系的类型及特点(答案)类型特点举例直根系主根长而粗
5、,侧根细而短白杨、棉、油菜、蒲公英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由不定根组成小麦、玉米、水稻、大葱、蒜探究二:根的结构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植物的根有吸水和无机盐的功能,那你知道吸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吗?另外根之所以不断地伸长,和哪个结构有关?你能大胆的假设一下吗?同学们假设的非常好,下面你来验证一下你的假设正确吗?前几天让大家培养的蚕豆幼苗,都按照课本的要求处理过了,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实验组中,根的画线部分的生长有什么规律?说明了什么问题?2.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根的生长有何差异?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划线部分生长速度不一样,越是接近根的尖端,横线距离就
6、越大,说明根的生长依靠尖端。到底这个结构有哪些特点?每一部分的功能一样吗?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 学生观察图片,自学课本回答相关问题,同学们总结:根的类型:1. 主根侧根不定根2.根系。直根系须根系3举例:直根系:白杨、棉、油菜、蒲公英等。须根系:小麦、玉米、水稻、大葱、蒜等。提示:注意区分概念,特别是不定根和须根系,容易混淆。不定根是主根和侧根以外的部位生出的根,而须根系是根系的类型之一,主要由不定根组成。跟踪练习:幻灯片展示根系的类型及特点(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表格)类型特点举例直根系须根系提出问题:根的长长羽根的什么部位有关?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对根的生长部位做出假设:
7、根的长长羽根尖的生长有关 方法步骤;1.生根;2.观察根尖;3.等距离标记;4.观察实验现象1.根的下部横线间的距离在变长,而根上部横线间距离不变,说明根的伸长依靠根尖的某一部位。2.实验组植物的根生长,对照组植物的根停止生长。得出结论:学生观察实验及图片,得出结论,根的伸长与根的尖端有关。在学生初步了解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图片不同的植物根上找差别,这样正确的区分主根、侧根、不定根以及直根系、须根系。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联系生活使生物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学生对根生长部位的假设即使学生回忆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对于探究问题大胆假设。充分利用学习
8、小组,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2分钟过渡: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得出植物根伸长的部位主要是根尖,那你知道根尖的具体部位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根的靠近尖端的部位生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结构,叫做根毛。指导: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就可看到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靠近顶端的根毛短小一些,另一端的根毛有些已经枯萎了。根毛的下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长区;再下部稍稍发暗的是分生区。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你想看看真实的根尖细胞结构吗?同学们的实验台上都准备好了显微镜和
9、根尖的永久切片,下面你用显微镜来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对照课本25页观察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及观察切片。 。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对根尖这四个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出示表格)名称细胞特点位置功能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毛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展示图片)成熟区内部有特殊的细胞,你来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功能是什么?理解掌握了根尖的基本结构后,我们来看看根的生长过程,(播放动画),使学生认识到根的各个区的细胞没有明确的界限,它的生长与分生区与伸长区有关。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自学教材,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对照书上插图,认识
10、根尖的四个部分两人一组进行观察,认识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结合课本25页的表格,观察记录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两人一组进行观察,认识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通过直观地观察,总结出:根冠的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的细胞体积也较大,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构特点进行标注以及表格的完成。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并修改表格答案。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会受到磨损,但可以产生新的根冠加以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图片得出
11、根尖是吸水和生长的主要部位,初步形成感性知识在了解课本的基础上,先对知识形成基本框架通过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既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通过问题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标注使学生从外观上能简单区分四个区。表格的使用能增加学生对根尖四个区进一步的比较。这样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由外形了解根的形状,再进一步观察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迁移应用6分钟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根据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现在,请同学用这把钥匙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吧。
12、移栽植物时,怎样才能让植物的成活率高?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代表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通过学生自行总结所学所思。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4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由_发出的根是主根,从主根上生出的根是_,从茎叶上生出的根是_。2.根尖的结构按照从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顺序依次是_、 _ 、 _ 、 _。B类:1. 根冠有_作用,属于_组织。2.根尖的四个区中,_吸收水和无机盐。C类:1.根的伸长主要依靠_和_。 2.根的_可以
13、看到导管细胞。课下作业: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29页第4题;B类:教材28页第3题;C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30页第5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图片,观看视频,了解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根生长的原因和过程,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认真观察和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并能学有所用。2. 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严格按新课程“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来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使根伸长的部位”的探究,学会控制可变因素、设置对照组,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