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相似图形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本节课是第四章第九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了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后,学生动手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了放大或缩小,已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对位似图形及其性质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通过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相似、位似等有关知识,并能将某一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
2、缩小。本节课以将一个图形(箭头)按1:2的比例放大为例,继续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近而能初步归纳出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规律,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了解常用的几种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数学依据;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4、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教
3、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难点: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教学设备: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例题讲授(课件展示);第三环节:议一议;第四环节:想一想;第五环节:巩固练习;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内容:提问:1、什么叫做位似图形,它具有什么性质?2、如何将画在纸上的一个图片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线段的比为1:2?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在集体交流时,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不足之处给予
4、纠正,补充。教师说明:除利用前面已经用过的“橡皮筋”,方格纸等方法外,在计算机上,借助一些软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个图形放缩,如有条件,可以试试。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将纸上的一个图形放大。(从而引入新课)活动目的:通过复习,回顾位似图形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注意事项:复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橡皮筋”法和方格纸法只需简单描述即可,此处不必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二环节:例题讲授活动内容: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要求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 :1。 1、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找出方法,然后说明方法的可行性。(橡皮筋法、方格纸放大法)教师对于学生找到的方法进行简单
5、的评述,并引入本课的主题: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注意,此过程对于学过方法的回顾,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学生找出方法即可,因为这两种方法不是本课的重点。2、教师讲解作图步骤及方法(课件展示)。3、待课件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作图步骤。简记方法:(1)选点;(2)作射线;(3)定对应点;(4)连线活动目的:用课件展示作图的步骤及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听课,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掌握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并能对所学的作图方法进行初步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注意事项:用课件展示作图的步骤及过程时,可重复操作,让学生看清楚。在
6、重复操作之前,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讲解,以便在第二次课件展示时,学生能加深理解和基本掌握,并进一步归纳出作图的步骤(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即可)。第三环节:议一议活动内容:1、问:对于上面的例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提示:如果依次在射线PA、PB、PC、PD、PE、PF、PG上取点A、B、C、D、E、F、G呢?2、让学生动手按要求在草稿本上作图,此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3、将较好的学生作图进行展示,并由学生说明作图的步骤。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勤于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动
7、手操作过程,对于在作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第四环节:想一想活动内容:课件展示: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缩小后的图形。(2)分别在ABC的边AB、AC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3)分别在ABC的边AB、AC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题意,画出草图,进行判断,同时说明理由。2、教师在学生回答各小题的同时,利用课件同步展示,进行集体讲解、交流。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题目,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线段的平行与三角形相似的位置
8、关系;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和课件展示。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活动内容: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2,2),B(4,2),C(6,4),试将ABC缩小,使缩小后的DEF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过程:先让学生思考,完成练习后,再用课件展示图例,讲解方法。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注意事项:教师进行巡视,关注学生的做题过程和效果,及时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应做集体讲解。如果学生使用别的
9、方法,只要合理就应予以肯定。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课件展示)问题:1、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义?2、位似图形的性质。3、位似图形的作法。活动目的: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注意事项:小结的三个问题,应由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切不可代办。第七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1、教材P140页 习题4.13 1、 22、试用几何画板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活动目的: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业2是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勇于探索,拓展知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再接着上新课,不仅学习了新
10、的知识,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堂课,采取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作图等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讲解及适时引导、点拨,促使学习过程有效的开展。其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位似图形的画法,积累了有关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这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了位似图形的数学内涵,形成有关技能,发展了思维能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利用多媒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全 品中考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