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东北三省 【课标要求】 1.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 2.理解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及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河流等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重点) 2.读图归纳出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难点)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农畜产品,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4.运用东北三省工业分布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情况。(重点)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图示
2、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探究自学、交流展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展示电视剧《闯关东》剧照,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电视剧中说的关东,在哪里吗? 学生观看图片同时回答: 关东就是东北三省,在山海关以东。 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学生大胆发言,活跃气氛) 林海雪原 冰天雪地 寒冷 黑土地…… 通过学生熟知的电视剧图片展示,吸引学生认识新知迈进。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学习,能够激发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学习问题探
3、究 新授:(板书课题) 第二节 东北三省 教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一、冷湿的自然环境 看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让学生根据图片了解东北三省山环水绕的格局。 教师课件展示大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的风光图片。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P12的内容,独立完成: 1.说出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特点; 2.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 学生读目标,明确本课任务。 学生观察,看图回答。 位置:我国的东北部
4、 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学生指图说出主要山脉、河流、平原的名称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气候冷湿的原因(观察课件出示的图片回答): 【合作探究一】 [学生活动] 看课本12页图,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气温至南向北降低,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学生读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回答,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解答困惑、突破难点。 衔接与过渡 过渡:东北三省在冷湿的环境下是
5、如何发展农业的呢?小组共同探讨完成。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看课文结合课本图归纳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 有学者将东北三省种植业生产的特点,概括为:“大、高、优”,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 【合作探究二】 看课本13页图。 学生回答: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占主导地位。 学生讨论回答: 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品质优良。 主要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主要畜产品: 生猪 肉牛 肉羊 肉禽 特色农业: 森林养鹿、养蛙。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进一
6、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衔接与过渡 (过渡与转折)教师总结东北三省农牧业的的特点。 过渡:东北三省既是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也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三、转型中的工业基地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P15--17的内容,独立完成: 1.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2.东北三省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城市。 3.东北三省工业生产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分钟后,点名提问,比谁的自学效率高。 教师过渡: 但是二
7、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滞缓,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教师巡视指导。 生:先默读课文,按照教师的要求查找、标注、识记。 生: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 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的“重工业摇篮”。 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 电力 钢铁 机械制造等 主要工业城市: 沈阳 鞍山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阜新 大庆等 生: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联系旧知识记忆新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
8、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态度,分析归纳的能力。 追问与探索 老师追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合作探究三】 阅读P16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结合阜新的发展谈城市转型,注重知识与现实结合。 构建与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梳理知识体系 冷湿的 自然环境 地形:以 、和 为主 重要的农 牧业基地 业和 占主导地位 位置范围:包括 省 省和 省 振
9、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转型中的工业基地 气候: 主要农作物: 东 北 三 省 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 被誉为新中国的:“ ” 主要畜产品: 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并留点时间记忆。 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
10、升地理思维品质。 新课结束与知识迁移 [教师总结] : 对照“构建与梳理”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填空,当堂巩固。 [课堂延伸]: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滕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资料。 进一步升华所学内容,掌握本课的所学。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 【当堂达标】 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 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11、 )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雨热同期 3.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 A. 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4 . 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5.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 A、东北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三北”防护林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景、问题探究、读图、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掌握“双基”,学会学习。本课的练习题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本课的教学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要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转化,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