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4.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问题:一个冬天的早晨,气温只有7,中午的气温上升了11,到了半夜又下降了9,那么半夜的温度是多少?学生列出算式:7(11)(9).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这个问题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2、,怎样进行运算?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教材引例:2012年1月22日,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25,最高气温是16,北京市的最低气温是11,并且哈尔滨市的温差比北京市的温差大1.提出问题:哈尔滨市的温差是多少?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常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共同完成此例,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解题过程和完整的思路分析.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与前边知识的结合,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还要考虑运算律的运用.教师布
3、置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内容,并让学生探讨以下问题:1.怎样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2.将一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后,应该怎样读?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出示教材例题:计算:(1)3492;(2)0.25.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比较便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教师归纳总结.解:(1)3492(39)(42)1266.(2)0.25()()11.注意: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练习: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1)(20)(3)(5)(7);(2)(5)(3)(7)(2).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间交流,教师安排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探讨,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谈谈你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习题A组第1,2,3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例题2.利用运算律简化加减混合运算3.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写法和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