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地区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利用西北地区景观图如丝绸之路的驼影,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吐鲁番盆地葡萄园、哈密瓜园等,或西域特色的歌舞录像资料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西北地区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营造美的氛围。二、学法指导1引
2、导学生既要清楚本区域的总特征、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又要注意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2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图像,认识区域内地理的特征。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二)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三)解决办法采用谈话的方式,适当加以讲述,并让学生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相比较,在比较中认识到本区的自然特征,进而运用已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形成这种自然特征的原因。四、教具学具指导录像“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有关的投影片。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
3、图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农牧产品。引导学生阅读彩图、插图等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交通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地理本质特征的认识。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要求学生明确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师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师:请同学们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淮河),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
4、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板书 第3节 西北地区一、基本概况引导学生读图。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板书 1位置和范围教师出示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北方地区2040南方地区2555西北地区304引导学生读表分析: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0,人口
5、约占全国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这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师:请同学们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学生回顾“人口与民族”一章,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师: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生:量算、回答: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师:请同学们读
6、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生:读图,回答: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师: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生: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挂图)并指图讲解: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相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
7、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板书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教师放映录像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让学生看录像时,注意观察本区的地形、植被、河流等地面景观。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生:高原、盆地。教师请学生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挂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
8、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教师指图讲述: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山顶终年积雪。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间断层陷落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为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示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画)。教师指图讲解: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矗”,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
9、盆地。板书 2地表景观(1)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教师出示“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的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生: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师:不错。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师:这一带的植被为什么会如此更替变化?生:本区东部降水稍多,越往西降水越稀少。 启发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早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
10、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早植物。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请学生读教材插图“胡杨林”。师: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板书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草原辽阔,特别是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盟草原水草丰美。所以本区畜牧业发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板书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教师展示“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的分布”图,并提问:我国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读图思考,教师指图讲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11、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板书 四、灌溉农业1灌溉农业的特点师: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板书 2主要分布地区教师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挂图)。读图要求: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四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师:这四个灌溉农业区依靠什么水源进行灌溉,出产哪些农产品?学生读图,回答: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
12、长良好。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区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闻名国内外。学生读教材插图“吐鲁番葡萄园”。教师讲述:吐鲁番素以“瓜果之乡”驰名中外,是我国商品葡萄的主要产地,其中无核白葡萄糖分高、酸度低,晶莹碧绿,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板书 五、地下宝藏1丰富的矿产资源教师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的分布”图及下表:地 名主要矿产地 名主要矿产霍林河(煤)白云鄂博(稀土、铁)石嘴山(煤)金 昌(镍)玉 门(石油)和 田(玉石)克拉码依(石油)阿勒泰(金)生读图,在图中找出如下地名:霍林河、白云鄂博、石嘴山、金昌、玉门、和田、克拉玛依
13、、阿勒泰,并对照图例,找出各地的矿产,填人上表。教师巡视,并出示答案。师:通过读图、填表,我们知道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铁、镍、黄金、宝石等矿藏也多。现在在塔里木盆地,已勘探出储量丰富的大油田。本区矿产资源如此丰厚,那么,在这里建立了哪些工业中心呢?板书 2主要工业中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包头钢铁工业玉门石油工业克拉玛依石油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 板书 六、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线、航空线。教师抽查、询问,指图讲解:本区的铁路干线有兰新线、包兰线等,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现在兰新
14、铁路北段(乌鲁木齐一阿拉山口)已经修通,并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使本区成为亚欧大陆上便捷的通道。近年,本区民航事业发展也很迅速,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只要四个小时左右。新疆、内蒙古的一些边境城市,如喀什、伊宁、海拉尔都有定期民航班机与自治区首府往来。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设一大批交通通信、水利电力工程,并通过实施“西气东送”和“西电东送”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加快西部资源开发的步伐。板书 七、生态环境保护学生阅读教材第乃页的“想一想”,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展示投影片“沙尘暴爆发”。教师提问:北方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北地区由于经营管理粗
15、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再加上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造成北方沙尘暴频频爆发。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退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在干旱缺水、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西方地区人民如何生活呢?板书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西北地区人民的食、住、行等生活状况,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总结。板书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3行马、骆驼、小毛驴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三)总结、扩展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
16、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有便利的陆上交通和航空联系等经济概况。特别是,我们还学会了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八、布置作业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10页第1-2题。2西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3“要想富、先修路”,联系前面讲述的基础设施建设,分析这句话的含义。九、板书设计第3节 西北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2地表景观(1)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四、灌溉农业1灌溉农业的特点2主要分布地区五、地下宝藏1丰富的矿产资源2主要工业中心六、基础设施建设七、生态环境保护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