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动物的行为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些;2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哪两大类;3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4.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5.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2.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三、教学难点:后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四、资料准备:课本,双色笔五、学习过程:环节一:提前准备好有关动物行为的图片如彩蝶翩飞、蜻蜒点水、蜜蜂采蜜、蜘蛛结,亲鸟育雏、母兽哺乳、雄鹰捕猎、雁群迁飞等用课件播放,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动物的行为。设计意图:点入主题; 环节二:动物行为的类型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分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等。1、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2、争斗行为:在自然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为了争夺食物,配偶等而发生争斗,一方或者双方以战斗的姿态攻击对方,这种行为叫争斗行为3、防御行为:是异种动物之间进行的保护自己,防御天敌的行为;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5、社群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行为。并不是指一群动物聚集
3、在一起,而是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典型的如一支庞大的蚁群。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分为两种: 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有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鸟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等。每种动物都具有许多生来就会的行为,在生物学上,这种先天性行为叫本能。材料分析: 1、一只母鸡刚刚孵出了雏鸡,雏鸡被拿开了,在它面前出现了两只小猫,失去雏鸡的母鸡竟把两只没有母亲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加以抚育。失去母亲的小猫也把母鸡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接受母鸡的抚爱。2、有一只美国云雀,正在哺育的雏鸟不见了,发现鱼池里有一个张开的大口,便把小虫送入这个口
4、中。其实这是1条偶然浮出水面的金龟。当金鱼再次浮出水面,云雀又喂它1条虫,这样一直连续喂了好几个星期。请阅读课文,然后对这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后天行为 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可以说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一般规律是,动物越高等,后天性行为越复杂,在动物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二者关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很难形成学习行为 由此可见:1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正确这些动物的行为。环节三:动物行为的特点和
5、意义让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三个特点;意义:人类在大自然中接触最早的事物之一就是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为了充饥而捉虫、打猎、捕鱼;为了防身而躲避和出击,后来发展到驯化和饲养。人类从古至今,无时不在观察、了解动物的行为。经过长期地认识和了解,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动物行为的知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例如,人们掌握了某种动物的发情、交配、生殖和发育等行为规律,在饲养家畜和管理野生动物时,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胎数、幼畜头数和野生动物的数目。人们掌握了鼠类分布、取食、繁殖和迁移的规律,以及影响鼠类行为的各种因素,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消灭害鼠。设计意图:学习动物的行为就是为了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六、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