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1平方差公式
课标依据
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 b) = a2- b2; (a±b)2 = a 2±2ab + b 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教材分析
《平方差公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知识的基础上,对特殊形式的乘法运算概括出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也是因式分解中公式法的重要基础,在代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整式乘法的学习,学生对整式的乘法,特别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由数到式的转变基本能适应,因此本节课学生可以说是水到
2、渠成。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特别是通过整式乘法的学习,基本熟悉了学习式的运算的一般过程,,对数学思想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感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a+b)(a-b)=a2-b2.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过程与
方法
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一般地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四、教学重
3、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
六
教学
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问题:你能口答下列各题吗?
(1)101×99
(2)48×52
二、自主探究
问题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什么?
问题2: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它们的运
算形式与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4、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问题3:请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归纳: (a+b)(a-b)=a2-b2
问题4:以上结论正确吗?如何验证?
方法一:多项式乘法法则;
方法二:几何证明。
三、例题示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3x+2)(3x-2);(2) (b+2a)(2a-b);
(3) (-x+2y)(-x-2y).
例2:计算:
(1) 102×98; (2) (y+2)(y
5、2)-(y-1)(y+5).
问题:你能口答下列各题吗?
(1)101×99 (2)48×52
四、练习巩固
1.下列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x+2)(x-2)=x2-2; (2) (-3a-2)(3a-2)=9a2-4.
2.计算:
(1) (3a+2b)(3a-2b); (2) (2+3b)(-2+3b);
3.计算:
(1) (a-b)(a+b)(a2+b2);
(2) (3x+4)(3x-4)-(2x-3)(3x-2);
4.(3x+2)(3x-2)=9x2-4
变形一:(-3x+2)(-3x-2)=
6、
变形二:(-3x-2)(3x-2)=
变形三:(-3x+2)(3x+2)=
5、先化简,再求值:
五、小结
1.具备什么特征的式子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3.在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4.2第1题.
选做题:1.你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下列各式吗?试试看
(a+b+c) (a+b-c)
(a+b+c) (a-b+c)
知识梳理,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以问题驱动,层层深入
通过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提升课堂效果
作业检测,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