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两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会利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难点: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师:用投影展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让学生找出
2、四个直辖市的人口数,并引导学生制成表格。生:根据题意制成表格。师:这些数据很枯燥,要使这些数据和数据的变化能更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就要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统计图)生:辨认统计图类型,并举例平时看到的统计图。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板书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制成的表格,用Excel软件制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组成。如长方形的高表示什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图一)生: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长方形的高是其中一个标目的数
3、据,如这里的高是人口这个标目下的一组数据。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记统计图的名称。(即完成例1)生:大致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师:出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1) 写出统计图名称;(2) 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3) 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4) 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5) 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图二)并且变化制成如上图表。生:完成P146的做一做,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让学生说出做一做采用类似于图二美观。展示学生作品。并变化图一为折线统计图如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图三)指出折线统计
4、图也是一种统计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生:大致说出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师:出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写出统计图名称;(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如图三的直辖市和人口数。(3)、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对应的标目数据画点。(4)、用线段把每相邻两点连接起来。师:出示北京2003年5月1日至5月19日“非典”情况数据统计图。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课本问题。生:先分组进行讨论后,学生代表逐个回答P147几个问题,其他组进行补充。师:指出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反映不同类别数据的折线要用不同的图标把它们区分开。北京2003年5月1日至5月19日“非典”情况数据统计图(图四)生:在比较用Excel软件做好的条形统计图与折线图的过程中,得出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变化的走向,以及在同时反映若干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关系方面比条形统计图好的结论。并能够在画图时进行选择条形还是折线统计图。北京2003年5月1日至5月19日“非典”情况数据统计图(图五)师:出示例2。(题略)设问:在第(1)个问题中不用折线统计图你能否回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练习与作业作业本板书设计无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