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课题:克和千克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 提供者:刘婉兰单位: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例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认识较小的质量单位“克”,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较轻物品的测量工具天平,接着对1克形成直观的感受。例2,跟例1相似,仍然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感受“千克”,并直接揭示克和千克的关系,借助多种手段加强对“千克”的直观感受。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我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
2、、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我知道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以此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重量。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两个游戏(背一背、掂一掂)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追问调查学生对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新授环节主要采用合作
3、探究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生活中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有哪些,自然引出计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随后感受1克的重量。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称一称、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动找出生活中约1克的物品有哪些。在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的环节,借助多种手段加强对“千克”的直观感受。处理习题上,数学习题源于生活(如:给老师的一封信、课外小知识等)。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用生活中的秤来称物品的重量。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并会以此为标准估计物体的重量,知道1千克=1000克。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精彩2分钟1. 说反话活动2. 拍手活动(师说3,生击
4、掌2次,第三次就坐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前2个小活动能缓解紧张气氛,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上课做好准备。(二)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游戏一:老师请你背一背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2.游戏二:我们一起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看来物体也是有轻重之分的。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吗?生:有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师:大家刚才所说的斤、公斤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会用到的表示轻重的单位。为了便于交流,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
5、一组男生,一组女生体验背一背的游戏,并告诉大家自己的感受,师总结。2. 全班一起玩掂一掂的游戏,独自完成,体会谁重谁轻,组内交流,全班汇报。通过两个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体重有轻重之分,物品也有轻重之分。初步感知“重量”一词的含义。引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三)、合作交流,获得知识1.认识“克”(1)课件出示一包口香糖(3克)、一包茶叶(12克)、一袋瓜子(100克)。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样物品,你能得到哪些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2)小组内掂一掂学具盒中一包茶叶的重量,感受一下是轻还是重?(3)师生共同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4)生湖中还有哪些用“克”作
6、单位的物品?2.感知1克(1)请小组长在学具盒中取出4枚2分的硬币,给小组员每人发1枚 。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一下它的重量。(2)以一枚2分的硬币为标准,在学具盒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1克?3.介绍天平,在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师介绍天平)4.介绍生活中大约1克的物品,教师通过测量,生活中还有以下物品的重量大约1克。(课件出示) 1.(1)学生独立观察图片(可小声读一读),并汇报物品的轻重信息。(2)学生小组合作,感受茶叶的重量,并汇报交流(比较轻)。(3)学生试着总结,师给予及时的反馈。(4)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课前准备的物品中哪些是用“克”作单位的,并派代表
7、上台用投影仪展示。 2.(1)学生独自体会,感受1克的重量,把这种感受记在心中。(2)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重大约1克的物品,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例子。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四)、合作交流,获得知识 1.认识“千克”(1)课件出示一桶洗衣液(5千克)、一箱苹果(25千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教师出示一桶洗衣液实物,请学生们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是轻还
8、是重?(3)师生共同总结,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2.感知1千克(1)教师出示课件(2袋盐),请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那2袋盐重多少?(学生独立计算,师板书)。(2)引出问题,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思考)(3)出示台秤,师介绍。这是以千克作单位的秤,当指针指到1是说明物体的重是1千克。教师演示2袋盐在台秤上多重(1千克)。(4)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师出示2千克=( )克,8000克=( )千克巩固练习。3.介绍生活中大约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大约5千克的物品有哪些等。出示儿童的体重对照表。 4.动画演示测量较重物体的秤有哪些,以及测量方法
9、。(课件出示) 1.(1)学生独立观察图片(可小声读一读),并汇报物品的轻重信息。(2)学生小组合作,感受洗衣液的重量,并汇报交流(比较中)。(3)学生试着总结,师给予及时的反馈。 2.(1)学生独自计算,2袋盐重1000克。(2)(3)(4)学生观看演示,并得出用台秤秤的2袋盐重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以“做”的方式介入学习,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这样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五)、知识应用,巩固拓展 1.在横线上写出他们的体重。(课件出示) 2.计量
10、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课件出示) 3.我是聪明小法官。(课件出示) 4.聪聪给刘老师的一封信(课件出示) 5.出示思考题,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 6.补充课外小知识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得出合适的答案,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及时反馈。课外小知识,出示图片展示 ,学生也可以与全班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小常识。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层层递进的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通过有趣的给老师的一封信以及思考题让学生能在快乐好和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学有所获。七、教学评价设计1. 通过习题1、2、3、4、5和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集体订正的方法来检测目标一、二的完成。八、板书设计克和千克克(g) 千克(kg)1千克=1000千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