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镇小学教师及教学方式转型研究
摘要:村镇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基础力量,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夯基培土”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型,农村小学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型教学方式和育人理念,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教学方式 转型
一、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一) 整体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
与城市师资力量相比,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匮乏,水平较低;从地域分布上看,中东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水平和规模比西部偏远地区有较大优势。如: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某市的农村小学教师主要力量还是50岁左右的多年代课教师,新鲜血液供应不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2、严重失衡,制约了当地教育水平的发展。
(二)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
在农村,励志型教育理念几乎占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主导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创新创造、时代精神等方面有所缺乏。
(三) 现代教学工具运用不够
由于受制于农村教育设备、教师能力的限制,农村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不充分、不娴熟,有些特困地区小学教师甚至不会使用电脑,从而导致教学方式方法停留在20年前水平上,无法使学生共享现代信息和网络对知识传播的便利,致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型探讨
由于上述现状的存在,农村小
3、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型,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教育事业。
(一)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一切转变均源于思想,思想的改变才能带来方式的改变,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把握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提倡和以身实践素质教育,打破单纯的励志教育、应试教育方式,注重培育农村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引导学生去认知社会、认知科学、认知自然。
(二) 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创新
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要真确认识和面对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并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技能,因材施教、紧跟时代,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信息
4、网络的便捷,引导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杜绝沉迷网络、脱离现实;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要坚持自身持续学习,让自己走在教师队伍的前列,用知识、能力、理念、敬业精神等软件上的公关去弥补农村教育教学设施这些硬件上的不足。
(三) 培养学生远大志向
农村学生往往地域偏远、交通落后,从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往往来源于课堂,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就要宣贯和弘扬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当代社会。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让其树立远大志向,对不良社会风气形成先天免疫。
(四) 注重学生心理关怀
在广大农村,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收到的家庭关怀较少,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
5、承担了部分家长的职责,要鼓励学生自强自立,同时要给学生必要的关怀、鼓励和宽慰,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习,做贴近学生、关怀学生的知心人。
总之,农村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力量,对培育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未来人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现代教学工具运用不够等现状,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远大志向,注重学生心理关怀等方面入手,让农村小学生接受现代化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使其在小学时代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习惯、懂得感恩,为其成长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国青年教师,2003(1).
[2]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实践,考试周刊,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