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一 庆阳香包 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竞争力。闻名的香包、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这“庆阳四绝”。香包成为庆阳历史文化继承,随着它逐步走入更多国人的视界,它也在逐步将这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发扬光大。 庆阳香包是庆阳地区以天然香草和丝绵为填充材料,精美丝绸刺绣为外包装,造型各样的香包,作为饰品,饶有古意。每年五月端午节前十天,庆阳地区都要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如今,庆阳已被命名为“中国箱包刺绣之乡”。选自休闲读品 天下第一辑庆阳土特产 盛会举办让更多人都了解这一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更要挖掘
2、和开发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关注产业发展,关注资源分析,诚邀您关注休闲读品天下,共享庆阳的人文历史文化。欢迎您试读,详情请登录官方博客,2011年特推出赠读活动,欢迎您免费试读! 甘肃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香包是运用刺绣的针法在丝绸上绣制出富有内涵、精美华丽的图案纹饰,再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在其内部装上各种浓烈芳香气味的药物研制的细末,用作节令庆贺以及生活的实用品和观赏品。香包中包裹的东西各不相同,有装填了朱砂、雄黄一类药物的,也有装填了沉香、檀香、艾草、菖蒲等香料的。古时认为,香包中的这些药物及香料均可辟邪趋灾,保持健康。二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
3、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蔡阳:古城会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
4、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等,用作辅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华雄、高登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项羽、杨七郎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刚强骁勇、粗犷、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程咬金、公孙胜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等。三中国刺绣刺绣,中国著名的传统民族工艺,指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以不同的针法运行穿刺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1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各地名称不一,又有荷包、艾包、香缨、绣囊、锦囊
5、、朱砂袋之称,四中国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
6、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两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五民间传统刺绣香包1香包的历史渊源早在抱朴子登涉中就有记载:“黄帝欲登园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戴雄黄,其蛇皆去。”在远古时代,广成子其人既是巫师也是医生。可见香包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了。端午节佩戴香包的由来相传
7、于战国。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议,何不以布包艾叶香料。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布包后,装上药物、香料,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到了唐宋时期,香包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棉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除汗也。”这种装了蚌粉的袋子戴在幼儿身上,据说是用来消除汗味的。这也许又是香包的早期形式。明清时代,刺绣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端午节佩戴精美的刺绣香包更加盛
8、行。万历时期浙江新昌县志云:“佩香囊、艾虎”。清雍正时期辽州志云:“系五丝,佩朱砂袋。”清代诗人黄兆枚在端午节游吉林时,也曾写有“缠丝帚子色斑斓,绵缎荷包堆髻间”的诗句。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装物几经变化,从辟虫的雄黄粉,驱邪的艾叶,吸汗的蚌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包,制作也日趋精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河北邯郸县的端午节习俗:姑娘们采集艾叶,缝在丝绸小包里,俗称“艾包”。其歌谣唱道:“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杨,不怕狼;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从歌谣可以看出来,艾包里的这些艾叶均是用来辟邪的。2.香包纹样分析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
9、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吉祥的图案常以象征、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正如清代蒋士铨的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诗曰:“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2香包纹样取自于刺绣、丝绸纹样,但大多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如:用莲花、荷花、牡丹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公鸡”与“鹿”纹样,即功名利禄,“鹿”,也是长寿之仙兽的象征;“寿”,还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寿如意纹,蝙蝠的“蝠”与“福”谐音,桃被称为寿桃,灵芝被喻为如意;3“枣”、“栗子”,象征早立子;4耄耋富贵图,以牡丹、蝶、猫组合构
10、图。礼记:“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曰期颐,皆长寿。”耄耋意为高寿,特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此图寓意长寿富贵;5送给新婚夫妇的是“早生贵子”,即: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 3.民间香包造型若非要对香包,荷包做出区分,那么,囊内充香料以辟邪者为香包,囊内以纳器物者为荷包。还有用荷包盛装旱烟的,逐渐地荷包又有了延伸和发展,叫烟荷包,此外还有一种装钱币的叫钱包。 早期的香包制作方法简单,造型单调,小小方布能包住香料即可。后来为了美化,开始讲究布料及造型。刺绣香包是香包发展的必然。造型上也由最初的粽子形香包发展成各式蔬菜、瓜果到花草、动物、人物及几何造型,千姿百态,瑰丽无比。(见图1)如人物
11、香包,(见图2)铃形香包,(见图3)几何形香包,(见图4)葫芦形香包。(见图5)关于葫芦形荷包,笔者还记忆犹新,儿时曾常挂胸前,爱不释手。那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荷包,(因里面未装有香料,所以暂且称它为荷包。)荷包的一面绣有“长命百岁”字样,另一面则为一个孩童手拿扫帚,身背葫芦,脚踩蒜。寓意是:“身背葫芦,脚踩蒜,手拿条帚扫灾难”,葫芦尾部系有五彩线。据说五彩线既可避免鬼怪伤害,还可以避免瘟疫。民国时期,南京人用五色线编织细绳,名叫长命缕,缠在孩子手臂上,可使其长命百岁,即辟除邪祟,健康成长。这种葫芦形荷包也是徐州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与香包辟邪说法是有一定联系的。白蛇传中也记载,法海拿一装有雄黄的荷
12、包送于许仙,许仙置于床头,致使白娘子现了原形,吓晕了许仙。笔者认为,香包的作用等同于护身符。4其他辟邪物五月俗称五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所要避讳的五毒,一般指蝎子、蜈蚣、蟾蜍、蛇和蜘蛛。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民间剪纸作品中将五毒图案贴在门上或床头,用来避灾,寓意是以毒攻毒,也指不受这些毒物的侵扰。除了剪纸,与香包具有相似辟邪功能的绣品还有很多。如虎头帽、长命锁、刺绣肚兜、布艺老虎、狮子枕头、麒麟枕头、虎头和猪头鞋等。像虎头帽,猪头鞋、老虎枕,在徐州民间绣品中现在还可以看到,笔者在儿时也都曾见过。至今那些流传下来的布艺
13、品,也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辈会给穿戴使用,孩子的父母就觉得不合时宜了。甘肃的六面虎枕,也是极富有特色的刺绣工艺品。5.香包的功能及意义驱邪扶正香包是驱邪的装饰物。古人对自然万象不甚了解,认为病为邪杂之气,经口鼻而入。而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且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虫蛇厌之,闻之远遁,也减少了传染源。艾叶属性辛温,适合用来活络通筋,通畅全身气血,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远离邪气如感冒、病毒。现今,经科学方法提取的艾草原液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拉芳国际集团率先推出艾草健肤沐浴产品。我国先民们尚懂得这种装有艾叶的香包内病外治的方法,难怪外国医学界对
14、中国的很多医理惊叹不已。所以古人的医疗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迷信于妖气邪气,将旧有的巫术观念也掺杂了进去,使香包神化了。所以,笔者认为,香包或许是原始的医疗方式与巫术观念相结合的衍生物。当然,香包除了辟邪功能,还有其他象征意义。其一、彰显身份。官宦和豪绅人家,他们对香包除了佩戴之外,还将香包作为一种艺术品,香包所用的材料也很贵重。唐朝香包中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包作为赏赐之物。得朝廷之赏赐,倍感荣耀。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有多处对香包的描写。如在第八回贾母与秦钟表礼时写道: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回家时,鸳鸯就送了她两个装
15、着“笔锭如意”的荷包。其二,作为定情信物。香包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据说,妇女们在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守候,应早日归来。红楼梦中尤二姐与贾琏定情用的是装槟榔的荷包。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也是由送荷包引发的。其三,表示尊重。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和孝道。现今的香包已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一则医药技术更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作用已经消失;再则,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女性地位提高,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更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市面上香包的批量生产,失去了制作香包的温馨感。然而,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是这古朴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传统香包体现了华夏人民的聪颖智慧,在原始巫术观念中同样蕴含着惊人的医学原理;香包刺绣纹样记录着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勇于对抗自然的民族精神;香包绣品是一种民俗文化,揭示了中国民间工艺品承载的浓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