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高一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南充高中地理组杨帆,1/29,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第二章第二节,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29,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以及形成高低气压,
2、中心名称,(,2,)了解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主要组成部分,能力目标:,(,1,)读,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形成,掌握东亚冬、夏,季风区分,情感目标:,(,1,)勉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芒足迹,(,2,)了解我国气候深受季风环流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3/29,2,、教学重点:,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成因以及,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3,、教学难点:,季风形成,东亚冬、夏季风区分,要突破以上重难点,就要用,醒目标图片进行演示,
3、鲜明案例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解读课文图示,回想生活中各种感受,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练化,零乱概念系统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会用地理语言去解释生活。,4/29,二、说学情,高一年级学生刚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初高中知识学习方法差异较大,比如初中可能只要求学生记忆图,写出一些地理事物名称,而高中阶段学习更需要了解、分析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面对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可能会有一定不适应。但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含有较强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其到达更高层次要求,完成初高中学习方法转变提供了必备条件。,经过上一节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离现
4、实还差最终一个假设条件,地表性质单一均匀。终究回归现实后气压带风带又将发生怎样改变,学生含有一定探究兴趣。所以本节教学以复习导入方式,用最终一个假设条件抓住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欲望,进入本节课学习探究。,5/29,三、说教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案例探究法,同时辅以多媒体伎俩,6/29,四、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教学中,我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充分利用课文图片资料,让学生用自己眼光去发觉,用自己语言去总结,提升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其次,启发学生在分组合作中主动与同伴交流,提升自己表示能力,第三,勉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
5、各种地理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增强学生观察力,训练学生语言表示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能力。,7/29,理论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发觉问题:,理想与现实中气压带分布形状不一样,处理问题:,北半球大陆和海洋冬、夏不一样气压中心,案例升华:,季风,概念、成因、对天气气候影响,五、说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堂小结、练习反馈,8/29,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东,盛,副极地低压带,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南,信,风,行,西,风,极 地 东 风,复习导入,9/29,10/29,发觉问题,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6、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1,1,、,7,月份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状与理想状态下条带状有何不一样?,2,1,、,7,月份相近纬度陆地和海洋气压情况各有何不一样?,3,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亚欧大陆气压情况有什么不一样?,11/29,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在考虑海陆分布后:,1,北半球呈条带状分布气压带变成团块状,2,同一季节相近纬度陆地和海洋气压情况不一样,3,同一大陆不一样季节气压情况不一样,12/29,高,低,低,海洋,位于,带上,位于,带上,陆地,空气柱位置,气压,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气温,空气柱位置,气压,空气垂
7、直运动方向,气温,原因,冬季,夏季,高,高,高,低,低,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下沉,上升,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铺垫,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差异,活动:你似火来我似冰,13/29,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处理问题,14/29,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15/29,A,A,夏季,冬季,案例升华,16/29,三、季风,季风概念,东亚季风最经典,位于最大大陆,面向最大大洋,季风形成主要原因,17/29,火眼金睛大比拼:,冬季:,1,、主要盛行什么方向风?形成原因是什么?,2,、冬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具备何
8、种特点?判断理由是什么?对季风能够影响到地域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影响?,夏季:,1,、主要盛行什么方向风?形成原因是什么?,2,、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具备何种特点?判断理由是什么?对季风能够影响到地域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影响?,印度洋,南亚,南亚,东亚,东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太平洋,18/29,撒哈拉沙漠,长江中下游平原,19/29,南亚,南亚,东亚,东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太平洋,20/29,请您欣赏:以下歌曲中包含了怎样的地理知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论是,,都是我歌。”,“,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北风,做生活的有心人!,
9、21/29,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学生小结,夏季:东南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气压中心发生改变,陆地低压,冬季,夏季,陆地高压,海洋低压,海洋高压,季风,概念,主要成因,东亚季风最经典,冬季:西北风,22/29,1,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B,赤道低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练习反馈:,2,以下气压中心中,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比较大是(),A,印度低压,B,夏威夷高压,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D,冰岛低压,3,关于季风说法正确是(),A,季风是因为三圈环流形成,B,东亚季风在冬季盛行偏南风,C,东亚夏季风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D,东亚夏
10、季风给影响地域带来丰沛降水,4,如图所表示,这幅图代表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3/29,5,深化探究:,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邻邦,气候也深受季风影响。但日本夏季降水和冬季降水比我国同纬度多、夏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地域低、冬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地域高,这是为何呢?,24/29,六、说板书设计,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差异,2,海陆分布对全球性大气环流影响,三、季风,1,概念,2,成因,3,东亚季风最经典,25/29,本节课设计特点是在循序渐进标准下,从学生探究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发觉问题,知识铺垫,处理问题,案例升华”过程中,享受学
11、习有用、有趣地理知识愉悦,深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1,能够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了探究学习与知识传授有效融合,表达了新课改精神。,2,活动形式有利于很好活跃课堂气氛,命名过程可很好到达情感教育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兴趣。,七、说教学反思,26/29,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季风现象入手,探究季风成因、对气候影响相关知识,最终到达培养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服务生活目标,表达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公民必备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精神。,4,充分借助多媒体伎俩,展示丰富多彩图片资料,加以歌曲观赏步骤,既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又活跃课堂气氛。,27/29,5,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但评价过于简单,有时只是简单学生鼓掌,似乎流于形式,而有些问题应多听取几位学生讲话。,6,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应用表达不够,7,作业练习过多学生集体回答,这种方式欠妥,28/29,四川省教科所张白峡老师,南充市教科所鲁廷辉老师,南充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吴银杰老师,南充高级中学地理组全体组员,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尤其感激,29/2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