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科研究6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宝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依法治国的原创理论,经过十年的法治实践,这些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法治思想。伴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一阶段发挥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绝对指导作用。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对依法治国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期形成持久合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
2、出坚定的政治性,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有序推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从执政能力和党员人数两个维度对比,世界范围内,中国共产党是第一大党。我们党始终围绕着如何用好人民和宪法赋予的权力,领导、组织、动员广大的干部群众投身到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从整体进行统筹和谋划,形成最大合力。在这一伟大进程中,要充分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平稳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出显著的人民性,感召人民自觉拥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到创立百
3、年,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阶段,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分享国家在每一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红利,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躺平”式疫情防控,中国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防控态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疫成绩。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疫情防控专门立法,做到防控行为有法可依。执法主体有了法律依据,守法主体高度配合,从而将这种上至国家下至人民的高难度疫情防控工作推向深入。(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出完备的体系性,科学规划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全面依法治国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方方面面,要科学有序地推进这项伟大工程,就需
4、要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伟大思想进行体系性的指引和规划。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科学的体系性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得以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四)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原创性,助力法治建设走中国道路“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绝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绝不走西方所谓 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 的路子。”要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人口总数排名世界第一,在推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事关十四亿多人口的集体迈进,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世界
5、法治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面对如此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植于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深入研究了中华法治文明和法律思想,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时期域外国家治理方面的制度设计,总结了革命、建设、改革阶段法治建设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苏骋轩(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1)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列为一个专章,分四个方面进行顶层布局,分别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文章论述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进程中,要坚持以
6、“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其贯串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伟力。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社会作者简介:苏骋轩(1990),男,回族,甘肃陇西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社科研究69二、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现行有效法律292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稳中向前,并取得了不可枚举的法治成就。首先,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五个修正案,更好地发挥宪法在
7、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的编篡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将在总结和梳理 民法典 编篡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法典体系,起到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的通过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法治的轨道上建立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长效机制,也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二)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性都要
8、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第一,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各级行政机关要在忠实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公正文明执法,提升人民群众对执法主体的信任感。第二,司法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第一,在立法监督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在严格按照备案审查原则明确主体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其提供的规范性文件强化备案审查。第二,在执法监督方面,加大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执法乱象的追责力度。第三,在司法监督方面,健全对法官、检察官审判案件权利的监督机制
9、。司法权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对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经济生活有序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是对公平正义防线的“加固”。第四,加强对监察权的监督。“监察权是把双刃剑,也要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行使权利必须十分谨慎,严格依纪依法。”通过在监察机关内部设立干部监督室,外部由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公众等主体构成,形成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的科学监督机制。(四)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第一,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各级党委、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组(党委)、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切实形成一股组织合力,平稳有序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第二,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要建设一
10、支政治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队伍。第三,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要充分利用好5G互联网发展红利,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五)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目前,形成了以党章作为根本,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框架。截至2022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718部,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共221部,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共170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共3327部。三、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11、,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表明政府职能从过去注重社会经济效率的一元架构向既注重“以人为本”又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元架构转变。具体而言,转变政府职能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在新的历史阶段,事业单位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一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生态坏境等方面更高的期待,因此,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落实执法
12、责任等举措,全方位、多角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果。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对人民群众反映的事关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要提前预估可能风险,对可能风险点,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管。三是要在考虑各地裁量基准现实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立法,规范行政,裁量基准。(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责清单,让人民群众知晓执法边界,提升监督效果。另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切实发挥实效。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鼓励正向执法行为,否定不作为、乱作为。加强各级人大的监督力度,发挥人大为民发声、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四、严格公正司法(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首
13、先,在待遇方面,继续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薪酬水社科研究70平,保障司法工作人员的办案独立性。其次,在晋升时,注重考虑法官的业务能力,即以工作年限和办案质量为主要考核依据,让法官从行政事务中“腾出手”,专注于处理司法案件。最后,培养政治意识强、专业水平高、职业良知好的法官队伍。(二)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第一,强化办案责任,加强制约监督。通过实行办案责任制,厘清责任归属,压牢责任红线。全面推行法官员额制,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人员,将法官从司法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检察院对监狱、看守所开展巡回监察。第二,防止权力滥用。首先,对过问案件的领导干部要做到全过程记录在册,通过定期通报、
14、严肃追责等方式,斩断干预司法活动的“黑手”。其次,提高人民群众在健全监督制度机制上的参与度。第三,健全诉讼制度机制。首先,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通过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集中优质办案资源,提升办案质效。其次,检察机关作为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不能及时保护的情况下,要及时提起诉讼,积极维护人民利益。(三)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首先,检察机关在行使监督职能时,可能涉及民刑交叉、行民交叉等跨领域案件,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要将“四大检察”整合在一起,发挥专业合力。其次,在检察教育培训中,努力探索政治性与专业性深度融合的培训新模式,不断培养出政治素质高、专业
15、能力强的法律监督人才队伍。(四)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第一,在立法层面。通过制定 公益诉讼法 基本法,从全局角度出发,确立公益诉讼的一般规则和制度框架。在对现行 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进行扩充、细化、完善的基础之上,制定 检察公益诉讼法。考虑到环境公益诉讼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复杂性,制定以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为核心的 环境公益诉讼法。第二,在体制机制层面。通过加强衔接机制的建设,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和其他三大检察的内部融合。在处理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时,要正确处理好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只有协同发力,才能提升治理质效。五、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一)弘扬社会
16、主义法治精神“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首先,通过运用法律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依法办事的良性思维,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理念,形成人民群众内心的真诚拥护。其次,实行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最后,权力的行使要以法律为准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二)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首先,要通过探索更加科学的福利政策吸引热爱法治公益的人才到镇、村两级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基层法治人才匮乏的问题。其次,对基层法治工作者定期开展培训。最后,要吸收当地乡贤文
17、化中化解矛盾纠纷的好做法、好经验,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质效。(三)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首先,政府、人大、社区等相关主体要利用法治宣传日、宪法日,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旨在形成尊重法律权威、凡事依靠法律解决的良好氛围。其次,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要严格落实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最后,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到依法治理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将依法治理推向深入。(四)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首先,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尊法观念,打破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的桎梏。其次,领导干部要加强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牢固掌握行使权力的依据,从而提升决策公信力。最后,通过建
18、立和推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考核制度,将领导干部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到实处。六、结语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民族强盛与法治强弱息息相关。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国家治理的多领域、各方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进程中,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纲,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J.求是,2021(5):4-15.4张天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取得显著进展N.人民日报,2021-04-26(04).5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充分发挥依规治党的政治保障作用N.人民日报,2022-06-26(01).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