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即自强运动,典出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此一旧式语言概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已暗示了面对传统时的瞻前顾后。李鸿章等人也自知必遭保守派攻讦,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辩,解释改革目的仅为“富国强兵”,绝非动摇国本,卖国求荣。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而仅仅7年之后,远在东方大海之中的小国日本也开始了它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
2、,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清政府与日本出于几乎同样的动机、处于几乎一样的地位、面临几乎类似的问题,而最终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明治维新完全成功,而洋务运动则彻底失败。这是为什么呢?是日本的初始条件优于中国吗?是日本的制度更先进吗?我认为原因是多元的,它关系到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首先,在改革时期的领导人的实权地位不同,使得改革的进度不同。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统治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以光绪皇帝领导的洋务运动就时刻受到强大反对势力的掣肘。朝中的重要官员如倭仁等保守派,对洋务运动采取仇视的态度,使洋务运动进行得十分困难,无法获得太多人的支持。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当时掌握实权的是
3、推翻了德川幕府的明治天皇,他领导的倒幕派是一支以低阶武士、商人、新兴地主、大名等组成,人数众多,使明治维新改革得更加顺利。其次,主事者见识不同。恭亲王奕,文祥、沈桂芬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而在地方则有曾国藩,崇厚,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却鲜有留学外国的。相反的,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物呢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大隈重信,他们多是西南长州,萨摩的武士,他们大部分出身下级武士,有的受洋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有的参加过排外运动有与外人打仗经验。在慈禧太后还在讨厌火车的声音,李鸿章他们还在垄断民用企业时,日本已经在大修铁路,积极鼓励民营企
4、业。中国百姓受到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影响,许多知识份子并不想经营商业,而洋务派引进人才和技术,主要是通过鸦片战争中的侵华军事人员,洋人政府官员和资本家。这类洋员大多数并不真懂技术,所售卖的器械和设备,多为过时和落后之物。再加上许多洋人并不愿中国富强起来,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谋取私利。在清王朝事事依赖洋人时,日本却在大量引进外国人才,同时又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大久保利通与木户孝允参加岩仓使节团,出使欧洲及美国。这次出访使随团成员见识到欧美各国的文明开化与强大国力,深感日本封闭落后,对日后的日本政局造成了极大影响。三者,清王朝只注重军事武器硬件改革,而日本还大力发展工业,改革教育制度。在
5、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如安庆内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等。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是官僚主义旧式管理,加上产品仅供政府使用,不计成本,使得这些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没有利润,因而很少有再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不仅如此,洋务派的资金奇缺,原料供应不足,运输困难。不得已,洋务派又打着“求富”的口号发展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但也都被垄断,限制在朝廷重臣手中,以致没有得到繁荣发展。尽管如此,伴随着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产生,传统“轻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变化。但是,这一些良性变化对于
6、当时的大清帝国并没有多大作用。相反地,日本民众对于放弃封建改采用西方工业文化并没有情感上的眷恋,日本进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近代化事业,都从西方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制度。不仅如此,日本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投资,三菱企业就是受益者之一。一系列的积极工业措施使得日本的工业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日本在全国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人出国留学,归国后在学校里任教,日本的教育在”明治维新”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在西方影响下的日本教育制度,将日本推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高速路。而清王朝,教育制度落后,还是那种私塾、科
7、举制度,普通百姓很难接受教育。虽然当时也翻译了一些西学书籍,但可惜内容浅近,仅仅是开阔了一部分人的眼界,未起到实质性作用。感性的来看,洋务运动更像是以光绪皇帝为中心的上层“小圈子”的“大刀阔斧”的“玩闹”,因为旁边还有慈禧这个大家长看着;而明治维新则是一家之主主持的内部由上而下的正统改革。通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坚持在封建教育制度下培养新型人才;2.对于外国的依赖过于强烈;3.管理体制欠缺。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我认为洋务运动的的失败,清王朝在连连败退的情况下依旧顽固的不肯低下他高贵的头颅,虚心向西洋学习!当然,我们不能说明治维新就没有缺点,但是与洋务运动相较之下,它是值得借鉴的成功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