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连云港赣榆蝎子养殖基地 陈先生 电话:18251271588蝎子的养殖技术(理论资料)第一节蝎子养殖方式蝎子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似蝎子的自然生活环境,为蝎子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下面分别介绍池养、房养和蜂巢式养殖方式:1、池养法 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普遍的建池尺寸为:高0.5 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砌好池后,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池外壁可用少量
2、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中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蝎池可建成数层的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蝎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蝎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池内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蝎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蝎借助假山逃跑。 2、房养法 房式养蝎有很多建筑式样,一般是建土砖坯的泥房,房高22. 5 米, 长4米,宽2.5米,墙厚2328厘米,墙外壁用石灰等三合土密闭加固后粉刷。 最好用陈旧的土砖坯,砖坯之间留出宽0.52厘米大
3、小不等的缝隙不要抹泥,墙内壁不要粉刷,以便蝎子藏身。或用一特制的模具,自制一侧有孔隙的土砖坯,墙的南侧可开23个窗口及一个门。层顶可用细铁丝网覆盖,然后再盖塑料薄膜,薄膜上还须盖竹垫或草垫;或在铁丝网上盖油毛毡,以防敌害侵入及铁丝网生锈。近墙角基部可留一些通向层外的小孔隙,能让大、小蝎子自由出入。在距房约1 米处的四周修一道环形的防护沟,用水泥、沙子、石灰、黄土混匀后砌成。沟宽、深各60厘米,进水口和出水口距沟底分别为60和40厘米。沟内保持常年有水,这样既可防止蝎子逃跑,又能防止蚂蚁入侵。屋内还需用土砖坯摆几道条形或环形的矫砖垛、形成更多的缝隙供蝎子栖息,但要注意留出人行过道。 场内的设备除
4、了排水沟、活动场地以外,有的还需安置驱鼠、驱鸟设备,在饲养区安装诱虫灯,在活动场地造一些碎石堆,形成适宜蝎子活动的小环境。还需要活动场地中与围墙外堆放一些麦秸、稻草、豆藤,并拌以适量麸皮、米糖及猪、马粪尿,使其孳生一些虫类供蝎食用。 3、蜂巢式养蝎法 传统的人工养蝎多采用盒式养殖(即在光滑的盒子里放上多层瓦片),它存在着几个致命的缺陷: 第一,孕蝎是混养、群养的,造成雄蝎及待产孕蝎干扰产仔孕蝎,使产仔孕蝎不得安宁,仔蝎不能安全度过吸收蜕变期,而掉下母背大量死亡;第二、雄蝎、待产孕蝎及母蝎也大量残食初生仔蝎,使仔蝎存活率不高;第三,温度与湿度的调控不易协调,往往造成高温带来的高湿(喷水少了,蒸干
5、了),严重影响蝎子的繁殖和蜕皮,致使大量幼蝎因湿度不合适,蜕不下皮来而死亡,许许多多的养蝎者因此而饲养失败。而蜂巢式养蝎法克服了以上缺点。 在蝎窝的构造上,这种蝎窝由内外两层板组成,内板的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4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4厘米3厘米3厘米的槽, 外板规格为60厘米21厘米2.5厘米,其上均匀分布着4列15行(60个)1厘米1厘米的穴孔,内外板合起来正好一个穴孔对准一个槽(即单房小蝎室)。用八套内外板围起来( 先用水泥把内板固定围起来,再用铁卡将外板和内板卡在一起,使整个蝎窝保持内板是固定的,外板是可活动的便于捕捉、管理)就组成了一个蜂巢式蝎窝, 从外观看,一个蝎
6、窝就像一个蜂巢,周围都是眼。饲养时,把板围起的空心填上土,栽上花草,然后浇水,既养花观景,又使土壤保持湿润。这种方式使孕蝎自然分窝产仔,防止了其相互干扰的母食仔现象,又能保持幼蝎蜕皮所需要的湿度(5575),使它生长发育的环境更加接近于自然环境,大大提高了仔蝎成活率。第二节怎样养好新购进的种蝎对初次养蝎者来说,新购进的种蝎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那么怎样才能养好新购来的种绢呢?可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种蝎购进后,应投放于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稍潮湿的大棚内。此时放养量宜少不宜多,等种蝎过7天左右渐渐适应新的环境时,再酌情增加饲养密度。2购进种蝎时应向原养蝎者询问一些关于
7、购回去应喂哪些饲料、采取哪种养殖方式和关键的养殖技术等,以便仿效,使新购的种蝎能尽早适应新的环境。种蝎投放新环境前,应对新的场地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投放后及时供给清水,56天后待种蝎充分适应新环境后,做第1次投喂饲料。3对新环境中的种蝎应做到定时、定量、定水,投放饲料视养殖的多少而定,一般2-7天投喂1次。水盘3-5天清换1次。投喂的饲料种类应尽量做到多样化。这样可促进种蝎的食欲。可投的饲料除人工养殖的黄粉虫、土元和无菌蝇蛆外,还可投喂米蛾、蟋蟀、蝗虫、蚂蚱、蜘蛛等。夏季也可用黑光灯诱捕各种昆虫入棚,让其自由采食。不同的昆虫体内都含有不同的营养,不同的营养对新环境中的种蝎生长繁殖起到很关键的作
8、用。4.对新购进的种蝎除定期消毒外,还应保持适宜的室温(28-36),适宜的湿度,活动区土壤含水量16,空气相对湿度65 -85,另还应保持活动区的卫生,对剩余的残渣饲料及时清除。第三节养蝎成功的七条经验 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特种养殖业,可养蝎能够真正成功且又发展成规模的却很少。幼蝎脱皮难、生长速度馒和种蝎繁殖率低是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养蝎的成功率呢,河北内邱县粮贸大厦利民种蝎养殖中心给合十多年的养殖实践,总结出以下7条经验,可供养蝎爱好者参考借鉴。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属昼伏夜出动物,喜潮伯湿、喜阳怕光,有爱钻缝隙的习惯,建窝时应尽量仿拟蝎子的野生条件,还由于蝎子吃食
9、及活动时喜欢在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最好建成下湿上干的特殊环境。蝎子群养时还有为相互争食、夺偶而残杀的通病,最好采用大面积隔离饲养法,可充分提高养蝎成活率。 二、种蝎和密度:选育种蝎时要挑个体大、健壮有孕的母蝎和青年公蝎,为避勉蝎子残杀,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临产母蝎每平方米最多不超过600只,30天以外的孕母蝎饲养密度可酌情增加。没有养殖经验的初养户,为避免蝎子残杀造成养殖失败,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管理模式。此种养法具有提高二龄蝎成活率,适宜3-6龄蝎发育成熟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 三、饲料搭配多样化:蝎子喜食体软多汁类昆虫,投喂饲料应以肉食性动物为主,
10、昆虫的种类越多越好,因为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脱皮等均有促进作用。无论春夏秋冬一定供给足够的昆虫类饲料,投喂食物时一定要定时定量,可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当供给除昆虫类以外的饲料,投喂饲料时可在天黑前1小时进行另外除满足日常蝎子饮水外还要不断喂给一些西瓜皮、西红柿等水果类植物饲料,以充分满足蝎子的营养需求。如发现有幼蝎脱皮困难猝死时,还应在黄粉虫的饲料里加喂适量的胱氨酸、维生素、土霉素和食母生等,让蝎子间接吸收营养。 四、及时分离各龄蝎:蝎子的生长速度与其本身的摄食能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既便是同一窝繁殖的幼蝎生长差异也是很大的。在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的大蝎最容易吃
11、掉体质弱的小蝎,末脱皮的吃掉正在脱皮的残弱蝎,为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可在事先多准备一些场地,将体质强弱不同的同龄蝎分别饲养并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在放养幼蝎的密度上最好的控制在二龄蝎每平方米10000只以下,3-6龄蝎在5000只左右。 五、温湿度的控制:蝎子属低等的变温动物,要提高养蝎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恒温养殖,实践证明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9之间,也只有在这个温度之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应在蝎窝内因地制宜地装上加温设备,千方百计保持适宜温度,除此之外蝎窝周围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可采用洒水蒸汽等方式控制在6585之间。 六、日常管理
12、及疾病防治:养蝎时不管规模大小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详细的生产记录,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根据气温变化及时采取增减温措施,对伤弱病死蝎要及时诊治处理,定期在蝎子的非产期非脱皮期对蝎窝进行卫生清理消毒,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七、公蝎的搭配及分窝:公母蝎的自然配数应为1:2,最多不应超过1:3,蝎子虽属一次交配终生受孕的特殊动物,但也应合理的搭配公蝎,如果母蝎产仔后失配或漏配,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母蝎产仔数量和成活率,在孕蝎产仔前,应把公蝎全部捉出,另池饲养,以免公蝎扰乱孕蝎产仔或食仔蝎,孕蝎产完仔大小分离后,应及时将公蝎放回母蝎池内,
13、让其自由交配,为下胎产仔打好基础,另外为防止血缘近亲交配,同窝繁殖的公母蝎长大后不能交配以免影响产量,可将公蝎组织起来和其它地方的公蝎互换。第四节如何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说起蝎子,众人皆知,它既是名贵药材,又是美味佳肴,用途十分广泛。因而可以说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人工养蝎能真正成功且发展成规模的却甚少!据调查:仔蝎死亡率高,幼蝎生长速度慢及种蝎繁殖率低是如今众多养蝎户在饲养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河南农业大学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在这方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着重从六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
14、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蜗的成活率。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
15、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众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
16、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1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四、各龄分养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
17、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六、做好蝎场管理工作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
18、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第五节蝎的孕期管理在自然温度里,蝎子每年大都繁殖一次,时间为农历的六至七月份。在孕蝎繁殖以前应加强管理,确保产出仔蝎的成活率。此时的管理重点是: 1采取多种类投食:在蝎子怀孕期间,应及时的供给足够的多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孕蝎的需要。如供给肉类、昆虫类、配合类均可。这些饲
19、料可交替投喂,使孕蝎能吃到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饲料来补充体内胚胎的正常需要,让胚胎发育得更快。2按时供水:蝎子怀孕期要比未孕时需水多一些。这时若管理不善,常因缺乏饮水往往会出现孕蝎与孕竭间的互相残杀或强吃弱的现象。所以在此期间要做到精心管理,供水次数应比往常多一些,并经常保持供水干净清洁。同时要按时用高锰酸钾洗刷供水器具及池内消毒。3.保持活动区的清洁:应特别注意孕蝎活动区的卫生清洁,及时清除变质的饲料及残渣和死蝎,以免污染环境,影响孕蝎的正常采食及胚胎发育。总之,这时要给孕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新鲜的活动场所,让其能够正常生长,安全度过孕期,使其顺利产出仔蝎。4增加光照2蝎子虽怕强光直射,
20、但在怀孕期间必须增加光照时间,这样能使孕蝎提前产仔;对未增加光照的孕蝎会延长产仔时间,其产出的仔蝎成活率很低。所以孕蝎增加光照时间是很有必要的。把好光照时间是养蝎成败的关键。在蝎子怀孕期间,室内应保持在28-36之间,室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白天应打开草帘,让室内增加温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这样可使孕蝎得到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时间,从而加快内胚胎的孵化,繁殖出的仔蝎几乎没有死亡。5.创造安静的环境:在蝎子怀孕期,蝎子最怕突如其来惊人的响声,受惊的蝎子会到处乱窜、不安,有的会发生流产、难产等现象,有的即是产出仔蝎也因产前受惊被母蝎吃掉。所以这也是致使养蝎失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此时应特别注意养蝎场
21、地周围环境的安静和空气的新鲜,确保孕蝎能够顺利产仔并增加数量,提高成活率,促使养蝎成功。第六节养蝎要成功诀窍在温控蝎子的人工饲养方法主要有山养法、场养法、房养法、盆养法、箱养法及架养法。无论哪一种饲养方法,都必须模拟蝎子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栖息环境、捕获食物、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等,其中主要是温度。控温养蝎可从成活率小于20提高到大于90,蝎子的生长期由2年缩短到9个月,蝎的繁殖由每年产1胎增加到3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经研究与实践证明,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蝎子在自然界中的生活规律是:春天温度在10-12起蛰活动,冬天气温在8-l0入蛰,入蛰最佳温度3-6。温度
22、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28-37时活动最旺,食欲最强,生长快、蜕皮快,交配现象多,是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温度在39时,蝎子进入“夏蛰”。若温度经常在1820之间,则不交配、不产仔、甚至死亡。因此,冬天用加温法打破蝎子的冬蛰习惯,将温度控制在28-37之间,就可以大大缩短养殖时间,这是养蝎获得高产的关键。采用控温方法后,孕蝎在翌年2月底3月初就可产仔。孕蝎对温度要求更高,应使温度控制在3238范围内最好,如果温度在22-28之间,对孕蝎容易造成受精卵发育受阻,难产率增高,甚至产生死胎。分娩期的最佳温度在30-39,此时产仔只需5分钟,30则需15-20分钟,24以下难产,18-20
23、孕蝎往往因产仔不下而死亡,造成较大损失。另外,在加温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冬天,注意千万不能断温,温度急剧下降,容易引起蝎子死亡。热源以太阳能加燃气辅助,可降低成本。控温仪选用10-50的为宜。第七节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奇缺,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市场缺口逐渐扩大,价格连年上升;因此人工养殖蝎子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人工养殖模式和技术落后等原因,致使养蝎业的发展过于缓慢。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是我国目前既先进又科学的养蝎法。此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养殖蝎子难度较大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促进养蝎业的大发展,现总结介绍给养蝎爱好者,供参考运
24、用。一、塑料大棚的建造1场地选择:养蝎场应选择在地势较乎坦,通风良好,座北朝南,光照充足,排水良好,避开养鸡场、养猪场、屠宰场、石灰厂和存放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地方建场。2塑料大棚的建造:为了保温保湿和恒温养殖的目的,在建塑料大棚前,先将地面挖深50厘米,宽45米,长可根据养蝎规模而定的地框,底部推平砸实,四周垒成24的砖墙,后墙高2.3米,前墙高13米,两头山墙除留出门窗外,砖墙到顶,山墙门高从地面算起1。2米,宽07米,双层门外加纱门。窗高1米,宽15米,双层玻璃宙外加纱窗。墙的外壁和内壁均用水泥抹严抹光,以利保温防寒和防止老鼠、蚂蚁等敌害的侵入。棚脊高3米,用抗老化无滴塑科布覆盖两层,以利防
25、雨采光和保温。塑料大棚建好后,在大棚内墙的四周距离底面30厘米处贴上宽为20厘米的玻璃条或光滑的塑料板条,以防蝎子外逃。二、养殖设施的制作和设置养殖设施最主要的有两个部分:一是蝎房巢格板制作和垛体的组装。二是加温和保温设施的设置。蝎房又叫蝎窝和巢窝;也就是蝎子产仔和栖息的场所。巢格垛体式蝎房是根据蝎子喜阳怕强光,喜潮怕湿,喜钻缝隙怕惊的习性研制和组装的。巢格垛体式蝎房的一个单元是由两块同等大小,规格为高63厘米,宽23厘米,厚4厘米带窝的水泥板内外合并组成的。其内板的内而平滑,而外面均匀地制作成126个规格为高3厘米、宽4厘米、深3厘米的凹形方格式蝎窝。外板在与内板对应的一面叫内面,也制作成同
26、样规格大小的凹形方格,但外面在与内面方格对应的部位每隔一个方格则再作有规格为1厘米的圆形小孔,作为蝎子进出蝎窝的小门。把内外板对齐靠紧,用6号钢筋夹子夹住,就组成了一个单元的巢格式蝎窝。而后再立起一个单元连接一个单元平面朝里横排成对应的两道水泥板墙。板墙的长短要根据大棚的长短,两头各留出50厘米的人行道而定。墙的两头各立起两个单元的水泥板做垛体的堵头。这样墙与墙之间的距离是23厘米。垛体内板相连的缝隙用水泥抹严。里面装满风化土或拆墙土和打炕土。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和有利于蝎子的仔母分开养殖,在制作和组装好下层垛体后,再制作规格为长100厘米,宽50厘米,厚4厘米的水泥托板。在制作水泥托板时,要在托
27、板的中央部位留出长70厘米,宽4厘米的渗漏空格。另外还要在距离托板边缘4厘米,顺边每4厘米距离留出一个1厘米大小的小圆孔。圆孔的内壁镶上光滑的塑料管。水泥托板做好后,从下层垛体上的一头开始,一板接一板地盖在下层垛体的上面,托板中央的空格要对准下层垛体的中央部位,然后在托板的上面,尽中间,用下层组装垛体的方法组装上层垛体。但在两头要留出30厘米的空间。垛体内板相连的缝隙和底板相接的缝隙用水泥抹严。垛体里面装上栽花土,但不要装满,只装到离上缘5厘米处即可。花土上栽耐高温花卉如紫荣莉、鸡冠花等,托板的周围再围上一圈高20厘米的玻璃或光滑的塑料板条。以防上层垛体内的蝎子外逃。4米宽的塑料大棚一般可排列
28、4趟养蝎垛体,垛体与垛体之间留出40厘米的人行道即可。这样就形成两层楼式立体养蝎模式,上层主要养殖母孕蝎又叫产仔养殖区和仔母自动分离区。孕蝎产下的仔蝎,可通过托板两边镶的塑料管滑到下层的垛体内养殖。母蝎体型较大爬不下去,而留在上层养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仔母自动分离养殖法。垛体内栽花卉,一年四季常开不败,可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湿度和净化空气。栽上花卉,就必须定期给花卉浇水,在给花卉浇水的同时又满足了蝎子对土壤湿度的要求。水泥板有吸潮隔湿的性能,内板凹形方格的巢窝内潮而不湿,又适合蝎子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通过进出窝的小圆孔透过里面的光线弱而不强,从而满足了蝎子在生长发育中对环境光照的要求。塑料大棚养
29、蝎子,一年四季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但在春秋冬季的阴雨雪天气和夜间,大棚内的温度往往是达不到蝎子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适宜温度,因此就必须进行人工取暖来补充温度。其取暖方法多采用小型锅炉土暖气取暖,以达到恒温养殖所需温度。锅炉设置要与室内养殖区隔开,以防烟熏。塑料大棚除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和双层塑料布以外,在夜间还必须用草帘子盖严,以利保温。在炎热的夏天中午也要盖帘子遮阴降温,以免温度过高而影响蝎子生长发育。塑料大棚内的养蝎设施安置好以后,在栽花和投放种蝎以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或2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全面彻底的喷洒消毒。在日常养殖中,可采用0l的二氧化铝对养殖设施和工具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喷洒消毒
30、,以防各种蝎病的发生。三、饲养管理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养殖蝎子,在提高蝎子产仔率和成活率的同时,更有效地缩短了蝎子的生长周期。尤其是冬季在利用太阳热能和人工加温,即可改变蝎子冬眠的习性,使在常温养殖时“长半年,蛰半年”变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发育和繁殖,产仔量也由1年产1胎提高到2胎甚至3胎,经济效益可成倍增长。但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精益求精,才能取得更大的收获。1种蝎的选择与引进:种蝎应选择体型大,体表发亮健壮活泼,食欲旺盛,尾部向背弯曲,适应性较强的蝎子做为种蝎。种蝎的引进一般在春秋两卒较好。春秋天气温和便于运输。特别是在春末夏初引种则更好,因为当年引进当年可产仔繁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秋
31、天引种也可以,但必须进行恒温养殖,使可正常产仔繁殖。如常温养殖需饲养一冬一春,到来年的夏季才能产仔繁殖,是很不合算的。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根据蝎子的龄期和巢格垛体式蝎房凹形方格蝎窝个数的多少而定。一个单元有108个蝎窝,即可放养产仔蝎108条,放养仔蝎1000条,青年蝎600条,成蝎300条。3投食:恒温养殖蝎子的投食量比常温养殖蝎子的投食量要多些。一般2天投食一次。投食时按5条蝎子1天吃1条黄粉虫的员来计算投食量即可。投食时,大蝎子投大黄粉虫,小蝎子投小黄粉虫。先将食物虫放在小塑料盘中,然后将小盘再放在蝎子经常活动寻食的地方。为了防止蝎病的发生,每隔10天,再用吃了土霉素和食母生的黄粉虫,
32、连喂三天,可预防各种蝎病。4.供水:用吸足水的海绵块放在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每隔2天洗换1次海绵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引起蝎病。为了防止各种蝎病,每2000条成蝎,用土霉素2片,加入清洁的饮用水浸泡后,搅拌均匀投入海棉,让海绵吸足土霉素药液,然后放在养殖区内蝎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让蝎子自由吸饮,每7天搞1次,每次连续搞3天即可。蝎子除从海绵块内吸取水分以外,还可从泥土里吸取一部分水分,根据这个特性,人工养殖蝎子在做好海绵体供水的问时,还应每隔3-5天在每天的上午7-9点钟时,用喷雾器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喷雾清洁的饮用水,上层垛体可采用浇花的方法供蝎子吸取水分。但必须经常保
33、持场地和花土湿润而不积水为宜。5温度:温度是养殖蝎子的关键。掌握好温度就能养殖成功,就能兴旺发达。温度忽高忽低,忽冷忽热,蝎子就会逐渐死掉,最终导致失败。要想掌握好温度,就必须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观察天气的变化和室内温度的高低;特别是冬春秋、阴雨雪天和夜间气温忽高忽低又变化无常,养殖人员和值班人员要严格要求,周密安排24小时认真做好室内温度变化记录。按照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期对温度的要求,人工加温调整到最适宜的温度:雌雄蝎交配期,孕蝎产仔期和仔蝎幼龄期都应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青年蝎和成蝎期的温度可控制在26-32之间即可。6湿度: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蝎子是喜干湿的,但过于干燥
34、也是不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使其场地和花土的含水量在1520姑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左右为宜。7通风换气:蝎子呼吸也需要新鲜空气、空气污染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很不利,所以每天的中午利用室外温度较高的时间,打开双层的玻璃门窗,只留纱门和纱窗,进行通风换气2个小时即可。冬天通风的时间可短一点、夏天可长一点,可按天气的变化随时掌握通风换气的时间。第八节蝎子的母仔人工分离技术进入夏季后,怀孕的母蝎陆续开始产仔,生出的仔蝎在母背上经过8天左右,便离开母背开始独立生活。此时大小蝎食欲很强,从此母蝎也失去了爱护仔蝎的母性本能,如不及时将大小蝎分开,便将产
35、生严重大吃小的残杀现象,这个时期母仔分离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仔蝎的成活率和来年全蝎的产量。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实验表明,孕蝎瓶养的母仔人工分离技术使仔蝎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比起任何一种分离方法效果最佳。一、挑选孕蝎。观察发现孕蝎,行动迟缓,攀附能力差,喜欢在阳光直射的物背后、温度高的地方作最后的体内胚胎孵化,这样的孕竭前腹部肥大饱满,呈嫩灰色,翻过身来可以看见腹内似大米粒状的小蝎,这说明了近临产,应及时挑选放进瓶里。 二、瓶中管理。选用的瓶子最好是粗矮的广口罐头瓶。瓶内放入四分之一的湿度为15的湿沙土。每个瓶子最好只放一只孕蝎,瓶子紧张时也可放23只,但这样必须勤观察,一旦发现已产孕蝎应立把临产
36、的夹放到另一只瓶子里,以防残食仔蜗,已产母蝎瓶另放一7处。码瓶的方法以两层或三层“品”字形为宜,因为这样即能充分利用空间,又便于观察孕蝎的情况。这期间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7天以后还未分娩的孕竭瓶内每只孕蝎投放一条黄粉虫补充饲料,同时还应结合消毒,对整个码瓶进行喷雾补湿。三、母仔分离。在仔蝎处于28一35的温度条件下,8天左右开始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蜕皮后爬下母背开始活动,这时小蝎全身呈乳白色,10小时以后开始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褐红色。母蝎和仔蝎此时都食欲大振,应当立即进行人工分离。具体做法是:先把产仔后的母歇夹出放到原来的成蝎池内和公蝎混放一起并加强饲养,使其尽早吃肥恢复体质后并提前交
37、配,然后再把瓶内的小蝎子连同沙土一起轻轻倒到入小蝎池内进行饲养。这样分离出的仔蝎基本上是无一伤亡第九节燃池养蝎经验目前人工恒温养蝎加温方式多采用的是煤火、暖气、电热设备等,既成本高又浪费资源,很不经济。河北内邱利民种蝎养殖中心结合农村实际,采用燃池恒温养蝎法,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作燃料,获得了成功,既经济又实用,这一养蝎加温新技术的问世很快在我地养蝎户中得到了推广。具体做法是:可在养蝎室或塑料大棚内的中央部位挖长2.5米,宽1.5米,深1.7米的长方形土坑一个,四壁要平坦和垂直,可不用水泥涂抹,利用自然土墙即可,在坑的一角/部位留有一个直径为15厘米左右的圆形直筒通向室外或棚外称进风道,进风
38、道可采用废弃的坚固瓷管或铁管等,池子建好后可因地制宜的填充农副产品下脚料,如麦秸、稻谷糠、锯末、玉米芯、玉米秸秆、树叶、烂木头等,每填50厘米厚的燃料时要尽量用脚踩实一次,以延长燃烧时间,可燃物较干时每填一层燃料还要洒一些水,以潮湿能慢燃为度。池子填满后要用尺寸相等的水泥板或石板封盖严,以防止从缝隙处向外窜火或冒烟。在池子的进风道对称的一角的封盖上还要留一个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出烟口通向室外或棚外,池口与室或棚之间也可采用坚固耐烧的瓷管或铁管之类的筒状物连接,整个燃池建好后一定要仔细检查看是否有冒烟的地方,无误后便可以点燃了,可用提前燃着的煤球或木柴从池子的进风口或出烟口放进去,燃池燃着后有漏
39、烟的地方要及时补救。室或棚内的温度高低主要靠进风口的大小调节,室或棚内的温度高时可关闭进风口,温度低时可开启进风口。一般一个长度为2.5米,宽度为1.5米,深度为1.7米的燃池可供暖一个长度为8.5米,宽度为7.5米,高度为2米左右的养蝎室或养蝎棚使用。可养孕蝎4万条以上,可随意将室或棚内的温度调至20-40之间,一般每个燃池一个月填料一次即可,燃池的大小也可根据养殖室或棚内面积大小而定,一般养殖室或棚内的面积是燃池面积的15-20倍。方便实用。除养蝎外,燃池加温也适用于黄粉虫、黑粉虫、土元、蜈蚣、水蛭等其它待种养殖业。第十节蝎子土元的混养经验目前(又名地鳖虫)的收购价偏低,单独养殖的效益并不
40、高,但若与蝎子混养,那就可从中节省养蝎的加温、食料和人工费用,使蝎子成为纯增利润的产品。一、蝎子、土元的生物学特性 蝎子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以雌雄交配受精经过卵化期、胚胎发育期约110天左右的时间以仔蝎形式分娩。幼蝎需6次蜕皮后长为成蝎,食料以软体多汁昆虫为主,对温度、湿度有正趋性,对强光、声响、振动有负趋性,体内各种酶表现最大活力温度为35-40。土元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镰目、鳖蠊科,雌雄交配受精,卵生,不完全变态。出生的卵3040天孵化,孵化出的虫若经10天左右蜕第1次皮,后每隔20天左右蜕皮l次,雄虫一生蜕79次皮,雌虫一生蜕911次皮。以麸糠,、瓜果蔬菜为主食,对温
41、度、湿度有正趋性,对强光、振动有负趋性,体内各种酶表现最大活力温度为3338。蝎子、土元的共同特性:以蜕皮为实现生长,对温度有正趋性,适宜温度为32-5对湿度有正趋性,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580,适宜窝穴或土壤湿度为1620;对强光有负趋性,适宜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根据蝎子、土元拥有的共同趋性和趋性行为发生的因果关系是混合饲养的先决条件。土元除含有高蛋白外,体内合成蜕皮激素的物质要高于其它虫体。蝎子除以黄粉虫为主食外,在混养中捕食到的土元,通过消化、吸收、分解、合成等一系列过程,促进了蝎子外骨骸的生成,相应地缩短了蝎子的蜕皮周期和生长期,由此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二、饲养设施 利用现有的平房、瓦房
42、、草房均可改作密闭温室,也可建造简易大棚。其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但内部保温措施要好。即使在严寒的冬季,要将室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上。为了经济方便,目前室内保温装饰材料采用泡沫板为好,先将1米15米2厘米厚的泡沫板用粘或钉的方法把四周墙壁和顶部横着密封起来,然后再竖着封闭一遍。除留有操作时必要的透光窗外,还要在密闭顶部的下沿相对留有换气孔,有条件的安装换气扇更好,以免空气污浊和加温时泄露煤气后引起蝎子、土元病变或中毒。由于土元的成虫很难为蝎子所食而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并且为了土元交配产卵的需要,最好将温室隔开封闭或建一小室,将混养池中6龄以上的土元筛出单独饲养,这样也可避免土元交配期雄成虫到处乱
43、飞而影响雌成虫的受精能力。为了节省建设投资和加温费用,饲养池可用木板或水泥预制件构成,根据温室内的高度建成4-6立体池位,池的大小以长为80100厘米、宽为60厘米,高为20厘米为宜,内用玻璃或塑料布封闭四周(木池底面也要封闭,防止腐烂),以防蝎子和土元外逃。最低层的池与地面留1015厘米的空隙,上池与下池的间隙为25厘米。池与池之间可以连续组合,也可并列组合,但中间的人行路不要少于80 厘米。加温方式很多,可因地制宜采用。有条件的安装暖气最好,用市场上出售的热水循环炉效果也很好,但冬天室外温度10时,必须具备每立方米空间24小时燃烧04公斤煤的能力,才能使室温达到35左右。用普通的燃煤炉和地
44、下火道效果也不错,但必须防止煤气泄漏而造成空气污染。三、饲养土的配制 配制的饲养土,要注意不影响蝎子的正常发育和有利于土元潜伏生长,疏松度要好。沙土60或细沙30、粘土30混合。腐植锯沫20,草木灰20拌和均匀,用20目(指l平方厘米所含的孔数)网筛过滤粗渣,然后放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时将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拌和消毒,湿度为16-20为宜(手拳成团,触之散开)。如河道中的沙子污染比较严重,就要用清水过滤后方可使用。取土也要选用40厘米以下的土层,以防农药、化肥和有害虫卵带入。定期从池中清理出的饲养土,可放在日光下暴晒后,用网筛筛出虫皮等杂质,拌和部分新鲜饲养土,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继续
45、使用。四、土元的引进与卵鞘的孵化 土元以引进2龄虫为好。因为引进卵鞘时,由于螨虫在土元卵鞘上的寄生能力相当强,携带螨虫卵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有些人往往将霉烂变质、干瘪或已孵化后的残卵鞘售给用户,初养户很难分辩出产仔率的高低。即使作为优良卵鞘售出的,由于初养户经验不足,出虫率也只在3050之间。引进的2龄若虫,不要马上放入饲养池内,应将原养殖场运种时所拌和的饲养土筛出倒掉,把若虫放在较大的塑料盆中,放入新鲜饲养土,在温度2532的饲养室内继续饲养,以便将若虫躯体上所携带的幼螨和虫卵磨擦掉,35天后再将若虫筛出投放蝎池内的饲养土中进行混养。引进的卵鞘,为避免螨虫的传播,最好与饲养室隔离孵化。由于刚
46、孵出的1龄若虫喜欢潜伏在 l2厘米深的饲养土表层便于吸氧和取食,所以孵化土的疏松度也要更大些,有利于盆底部的孵化若虫向表层爬动和卵鞘的正常吸氧。孵化土的配制比例为;沙土40、腐植锯沫40、草木灰20。颗粒细度为30目网筛过滤。孵化土的湿度为2025。过小虫很难从卵鞘中孵出,过大会阻止卵鞘吸氧而死卵霉烂。当土壤温度在2832时,若虫40天左右孵出,孵化出的1龄若虫,先用8目网筛将卵鞘筛出,再用20目左右的网筛将若虫筛出放进新鲜饲养土中饲养,未孵化的卵鞘可继续孵化。夏天有必要用酒精温度计插进孵化盆内测试,避免温度超过35时,卵鞘孵化终止而死亡。正常卵化期间,每隔几天可用手轻轻上下翻动,使卵鞘受温、
47、湿均匀,避免底部结块霉烂。五、种蝎的引进与饲养 引进种蝎时,最好选择待产蝎,即从腹部看到内有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有的甚至能看到仔蝎背部的花纹。一般引进产仔期以20天左右为好,这样不但能提早出效益,还可明显观察出母蝎产仔量的高低和强壮程度。蝎种除冬天外,其它季节随时都可以引进。在有的养殖场里,一年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杂交育种,茬次多,每月都有孕蝎待产。但是,目前有些人以炒种为目的,收购野生蝎为种源,产仔时间一般都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如养殖户辨别不出蝎种的优劣,可避开这一时间引种,选在春天或秋天引种,并且只引待产蝎,这样可避免造成损失。引进的种蝎在产仔时,由于仔蝎对母蝎气味的依赖程度比较强,离
48、开母背不能成活,为避免群产中刚产仔的母蝎受惊或未产仔的母蝎将已爬到母背上的仔蝎骚扰掉,实行单瓶产仔,这样仔蝎的成活率就相当高。产仔瓶采用罐头瓶或塑料口杯均可,底部装有23厘米的沙土,沙土保持一定湿度,母蝎在产仔前710天放进产仔瓶,每瓶放母蝎12条、同时投放黄粉虫12条。产仔瓶内不带增加供水设施,在沙土湿度达到正常需求的条件下,母蝎一般不会因缺水造成枯尾等病变;此时的室内最佳温度要求在3437。待母蝎产仔后,将同一天产仔的放在一起作好出生记录、8天后仔蝎呈棕黄色并脱离母背、便可进行仔母分离。六、二龄蝎的集中饲养法 先备一直径为3040厘米的塑料盆、底部不需铺垫饲养土,将盘格状养蝎专用栖息瓦放于中央,瓦内置自动供湿皿,然后将仔母分离的幼蝎倒入盆内,每盆饲养密度为1000条为宜。投食时间设在傍晚,以黄粉虫的2龄幼虫和土元的1龄若虫为主食。离开母体的幼蝎,其食量很大,大约每隔2天吃一条2龄期的黄粉虫和1龄期的土元若虫。投放食料时,将虫体均匀地撒在栖息瓦上让其自由取食,每天按蝎子密度的13投喂食虫,应做到第二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