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矩形 (1)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教法设计: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
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的特殊性质,同样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也有特殊情况即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二.讲解新
2、课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堂上进行演示图,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角的变化,当变到一个角是直角时,指出这时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使学生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矩形的性质: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矩形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矩形对角线相等.
设问:如何用理论推理的方法来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呢?(让学生思考并提问回答,再让学生板书)
讲矩形判定定理1,对
3、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DB,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务员 A D
又∵AC=DB,BC=CB,
∴△ABC≌△DCB。
∴∠ABC=∠DCB。 B C
4、 又∵AB∥DC,
∴∠ABC+∠DCB=180°。
∴∠ABC=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例题讲解:(强调这种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防止学生离开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单纯进行代数计算)
矩形判定定理1。除用定义判定矩形外,还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呢?(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关系考虑)
定理2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问:矩形判定定理1是矩形性质定理1的逆定理吗?(不是)
判定定理的对象是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谁能口述证明?
5、 A B
证明:∵∠A+∠B+∠C+∠D=360°,
∠A=∠B=∠C=90°,
∴∠D=90°
∴AB∥CD,AD∥BC D C
又∵∠A=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小结: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 判定定理
3.思考题:已知如图3,是矩形对角线交点,平分,,求的度数(让学生板书,然后教师讲评)
八、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
6、 图3
20.2 矩形(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矩形判定的教学渗透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法设计: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
教学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引入新课
设问:1.矩形的判定.
7、
2.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首先看这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再看它两边的夹角是不是直角,这种用“定义”判定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这体现了定义作用的双重性、性质和判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几种判定矩形的方法,下面就来研究这些方法.
方法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并让学生写出推理过程。)
矩形判定方法2: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分析判定方法2和学生一道写出证明过程。)
归纳矩形判定方法(由学生小结):
(1)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2.矩形判定方法的实际应
8、用
除教材中所举的门框或矩形零件外,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判定矩形的实用价值.
3.矩形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例:已知的对角线,相交于
,△是等边三角形,,求这个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图2).
分析解题思路:(1)先判定为矩形.(2)求出△的直角边的长.(3)计算.
三.小结:(1)矩形的判定方法l、2都是有两个条件: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判定方法3的两个条件是:①是四边形,②有三个直角.
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2)要注意不要不加考虑地把性质定理的逆命题作为矩形的判定定理.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