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教材第八章以生态系统为框架,研究了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二方面内容,是本章主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内容的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通过对事例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2、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的实例彼此分享,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因此,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2.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也知道了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但并不理解这种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有关结论。而且,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难度。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
3、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3. 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2、能力目标(1)通过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的讨论交流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同时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培养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4.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本节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发现法、问题讨论法和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
5、生多种感官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中快乐的学习。2.学法: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比较抽象,学生对图表的分析比较困难,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和实例,理解稳定性概念和原因。联系课件运用知识迁移法和讨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联系对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指导学习形成形象思维和整体的思维意识。三、说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上节课自制的生态瓶的情况,并让学生讨论和试图分析生态瓶中生物死亡的原因。进而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产
6、生求知欲望。)提出课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究新课: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0-81页活动“凯巴森林破坏的原因”。提问:1.根据材料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目的对该森林的生物关系进行全面的认识。提问:2.思考并回答讨论题第1题: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目的通过学生对“活动”资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建构。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各小组交流答案,教师评价。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归纳概念,并板书。二、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质疑: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维持稳定的原因。提问:(依据写好的食物链
7、)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提问:2.如果其中某种生物(如鹿)大量减少,其他生物会怎么变化?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评价。2.解读图片:对图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提问: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个高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说明你的理由。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能解释这种规律吗?与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教师评价、板书,并画出结构图3.学生阅读:阅读课本82页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目的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本质内涵比较抽象,通过资料的阅读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
8、解和建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技能。通过以上处理,使得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抽象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精神。三、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ppt展示图片,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分析指出: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所以当生物数量在小范围波动时生态系统可以自我调节,但当生物数量波动较大时,就很难通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了,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提问:那么哪些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示有关图片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图片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更容易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四、巩固和
9、检测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核心内容)2.你有什么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目的 通过学生回忆议论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识记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意义。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植被破坏 B. 环境污染 C. 食物链被破坏 D. 缺水干旱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缺少干旱 C. 自动调节能力 D. 食物链被破坏 3.思考:现在国家规定都要有封山育林,休渔
10、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目的 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并关注家乡的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六、 板书设计一 生态系的统稳定性1. 概念:2. 原因: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1. 影响因素:2. 保护措施:结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结束: 上课时通过对之前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际材料,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