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 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认识高原柳树粗壮、高大、坚硬的外在形象,并把握这株柳的神奇所在,感悟其生命的伟力。2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目的, 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地看待逆境。3 通过对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琢磨,认识文中“对比”的手法,体会其作用,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回顾高原环境,凸显柳树形象。1昨天,我们三次朗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领略了青海高原的苍茫景色,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啊!让我们再去看一看,(图、乐)那里每走一处,看到的都是出示:(师生引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2、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哀怨的笛声,没一点春的气息,古人诗中道尽了西北高原的悲壮与苍凉。 2就是这样的青海高原!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然而作者突然发现了什么?(加:一株柳)它竟然傲立这样荒凉的地方,真是神奇!令人敬畏!这到底是怎样的柳啊!出示第5小节,谁来读?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3这株生长在高原的唯一的柳树有什么不一般的特点吗? 再细细读读这段文字,想
3、想作者用什么样的词来描写这些特点的?生答,教师点拨:两合抱粗是多粗?百十余平方米又是多大?差不多有三四间教室这么大,你见过这样的柳树吗? 生铁铁锭的色泽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一般的柳树干是褐色的,树枝更是泛青吐绿“撑立”给人什么感觉?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那样站立的气势就是撑立!这个词曾用在巨人盘古的身上,他巍峨地撑立在天地之间。这小节作者先多角度分述描写,然后在写总体感受。4为什么这株柳树会长得如此的粗壮而特别呢?(春雨滋润?春风抚摸?)这株柳的生命在青海高原上经过了独特的锻铸!(板)锻铸,你知道锻铸什么意思?将金属放在在熊熊炉火中销熔,然后在可塑状态下用重锤一次次敲打,最后在水中急骤的冷却,这是一
4、把锋利宝剑的锻铸!这一株柳树经历了怎样的锻铸?让我们也沉浸在作者的想像世界里。读一读(出示):二学习第6自然段,从幼柳的存活感受生命的伟力。1他的想象分两层,第一层写到这,(请生划“/” )下面第二层,分别写了什么?自己读第6自然段,画出体现干旱和严寒威力的关键词语。干旱的威力从哪里看出来? “持续的干旱”多少天?水是生命之源,你能用生活的经验来印证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巨大吗?有这样的体验吗?沙漠致人于死地的往往就是缺水!“全毁”这就是持续干旱的结果呀!“熬”用“躲”行不行?躲避不了,必须承受,再受折磨也得挺着。可见干旱是严重的,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哪个词表现了寒冷的厉害?“严酷”酷指极端,程度深,
5、这极端严厉、残酷的寒冷到了什么程度?还有什么地方表现了“干旱”和“寒冷”的程度?“绝不宽容”?“绿色生命”?去掉“绝、任何、一条”效果有什么不同?这句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表现手法相同,层层叠加,多角度表现,加重语意。2 从哪儿看出这株柳树经受住了干旱和严寒的锻铸,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力量?两个“奇迹”:别的旱死,全毁了,它创造了奇迹,活着;侥幸活的,逃不脱严酷的寒冷,任何植物不能存活,它又创造了奇迹,活过了一岁。 真的是“不可思议”。 这小节从幼柳的存活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力。三学习第7自然段,从柳树的生长感受生命的伟力。1从一棵柳树苗子成长为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的柳树,又经历了怎样的锻铸
6、。让我们继续沉浸在作者想象的世界里。 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高原风雪”厉害吗?“虐杀”生灵“雷轰电击”厉害吗?“铺天盖地”一词恰当吗?联系那里的自然环境 指导朗读:放慢、放轻老师出个难题,快速抢答,考考你们思维的敏捷性:我讲自然界的残酷,而你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关键词,表现他的顽强与不屈。 高原风雪狂吼着,咆哮着,扑向大地,包裹柳树,气温在急剧下降,似乎一定要将这高原上是生灵 冻死 “复苏”?好啊? 空
7、旷的高原上又是一阵电闪雷鸣,那闪电直扑这突兀的柳树,树枝骤然劈断 准确啊!“抽出”为什么不用“长出”?从枯萎的枝干中又冒了出来2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句话似乎可以省掉,直接说“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也行啊,作者为什么用上这句?读出来,体会。 (重复,概括,更加强调)“多少次”“多少场”“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这每一次对这株柳树来说都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死亡考验!再读!这就是顽强!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一次又一次的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就是对这株柳树的锻铸!因为锻铸,所以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才会长得如此粗壮!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的枝干和
8、树枝才会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的叶子才会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这就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 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四学习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感受柳树的神奇形象。1家乡灞河柳是怎样的形象? 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人们喜欢把这种在平原在水边的柳树称之为“柔柳”, 还有什么词?图示,我们曾读过许多赞美柳树的诗歌,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水边的柳如烟般轻柔,如丝绸般飘逸灞河的柳更是飞絮如雪把这些词、诗用在这株柳树的身上行吗? 图示巍巍然撑立如果把
9、家乡灞河的柳比作柔弱的女子,那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就是(铮铮铁汉)课题明明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用这么一大段文字写灞河的柳呢?走题 ?(作者写灞河的柳也是为了写青海高原那株柳,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批注,把“对比”这个词写在这一段的旁边。除了形象,柳和柳还有什么对比?极易生长(无心插柳)艰苦卓绝(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这是一种生命力的对比2纵观全文,哪里还有对比?比如:“随之而来的持续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一茬柳树苗子与一株柳树苗子一对比,体现出它的顽强“任何一条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自然界的摧残和自身生命力的对比,体现出抗
10、争精神第1、2自然段,对比词?“极其平常”与“神奇” 。作者感受的对比心情有对比吗? 面对恶劣的环境心情?(悲壮、苍凉) 一眼瞅见柳树心情?通过对比,更加刻画出高原之柳的神奇,也写出了对它望而生畏的原因。五学习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情感。1越看越神奇,越想越激动,那第9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写的? (赞美)这是一个长句,填读,作者用什么词语连接的?填空:没有也没有而是终于点评:抱怨了吗?没有否定!畏怯了吗?没有再否定,究竟怎么做?这才是正面的直接表达,这里用什么词语赞扬柳树?“毅力”? 坚持下来的力量“韧劲”? 坚韧,不屈不饶那是逆境中生命的美德“抗争”,和“抵抗”有什么不同吗?“终于”一词点出了
11、结果,这里面包含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持续的干旱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2文章结尾又用一个对比总结全文,读! 死亡之路(九十九条) 希望之路(一线)靠什么?再读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他想通过这株柳树告诉我们什么?在人生的道路中,生活和命运不可能是公平的, 学到这,你想起谁?他们也同样具有柳树的毅力、韧劲、抗争精神,像柳树一样的顽强,最终造就了他们生命的辉煌。夏洛蒂.勃朗特、霍金填空:3生活的坎坷是一种经历,有时也是一种财富,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让我们了解一下陈忠实。(出示):陈忠实,1942年出生,小时候的他酷爱学习,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休学一年,他含着眼泪离开了校园;20岁时,由于种种原因,高考落榜;在他21岁那年,恰逢文革,像他一样的文人全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作者曾一度地徘徊、失落,但为了心中的文学梦,他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毅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陕西开始了创作,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一部惊世巨著白鹿原。了解了作者,你再读这篇课文,有什么新的启示吗 ?作者融入的是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在写人啊!这种借助所写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一种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的写作手法叫“托物寓意”生命是可贵的,在逆境中成长的生命更加可贵!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就会从文中读懂更多的东西。 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