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资料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文责自负。为有源头“生活”来 也谈“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摘要】“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学校中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一切有字的地方都是学生搜索的目标。生活处处皆学问。【关键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联系现实生活 生活语文
2、 观察生活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可见,“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三尺宽的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的营造,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却是注重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
3、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1. 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学校中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一切有字的地方都是学生搜索的目标。生活处处皆学问。2.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或一个大圆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
4、涌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生物角、科技角、艺术角,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玩具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五彩缤纷的图画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天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3.课堂还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分阶段分主题进行布置,如“春色满园”、“夏日蛙鸣”、“硕果累累、“雪花飞舞”,乃至“一家商场”、“一辆火车”等。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尽管现在的教材编写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
5、相对贫乏,我们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一)引导观察,认识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燕子一文,燕子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了解其特点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和飞行特点,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二)唤醒生活,丰富内涵 教学不应是简单的
6、告知、传递、赠送,而应是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有效诱发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丰富了语文内涵。比如我在教九寨沟时,首先通过自己讲述旅游的景点及感受,唤起学生对曾游览过的风景点的回忆。这时,我顺水推舟:“同学们去过四川九寨沟没有?想不想去,那我们今天就去游览。”学完了本篇课文,学生会对四川九寨沟充满向往,趁此机会,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沟通生活与语文学习的问题:“你们都曾经到过不少地方,还有些同学到过名山,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把以前游览过的地方的美景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呢?”于是,学生纷纷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路看到的美景描述出来。讲述过后,再让学
7、生把自己的游览记录下来,这时,一篇篇的游记,一篇篇绝妙的美文,在学生的笔下生成了。(三)融入生活,解决问题1.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语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2.生活是学生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的、伤心的、难忘的事,而这些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校看到或遇到的事情,想到的事情,捡到东西怎么做,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碰见误会怎么解决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讲,甚至去写。3.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
8、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4.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教师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5.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三、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模拟场景,再现生活 如复述课文,如果只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情境(说给老师听,自己练说,同学间互说等),
9、教学组织形式显然比较单调,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更谈不上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引进生活中母子俩讲故事的情境,复述由一人独白改为由“母亲”给“儿子”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当然角色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设定),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迥然不同。“说”者因为有了忠实的听众,有了交流的对象,说兴更浓,并且很自然地会用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加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听”者则一改沉默静听的僵化形象,回归生活的真实,边听边做出反应:提问、猜测、反驳、赞同结果复述演绎成平等、开放、不断生发创新火花的对话过程。于是,整个课堂都会沉浸在一种生动活泼,如听相声似的活动之中,并且谁都乐于尝试。这样,教学活动就变得更加生
10、动了。 (二)角色表演,体验生活1.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2.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公仪休、学生子明、管家、某
11、大夫家仆人,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而且对公仪休等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了很好的锻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已经意会,无需言传,学生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三)提倡多元,展示生活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他们在课堂的特定情境“对话”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学会相互接纳与争辩,学会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
12、判,发展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语言。2.秋天一课的诗歌创编就是让学生经历了多元智慧互动后的语言再创造。美读课文发现秋天不仅意境美,而且语言美,对话沟通扩充生活积累。我问学生:“秋天美吗?你还喜欢秋天的那些景色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也学课文的样子给秋天的美景也编一小节。”最后让学生各自创编一小节。这样采用多种方式的展示,不仅学生们学得有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课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知识
13、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生活是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异彩纷呈,是学习语文之源。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1 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s,2002.43 廖兰清. 新理念下的情境教学J. 甘肃教育, 20054 万善元. 巧设情境教学 培养学生情感J. 湖南教育, 2004, (14)5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