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9 ,大小:2.80MB ,
资源ID:7414245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4142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PPT课件.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PPT课件.ppt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1,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WHO 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3.3%,2,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感染性疾病,但,WHO,的统计

2、资料显示,,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呼吸科医师更有必要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科医师必须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3,抗生素,细 菌,人 体,RESISTANCE,PHARMACODYNAMICS,INFECTION,IMMUNITY,SIDE EFFECTS,PHARMACOKINETICS,抗生素、细菌、人体,4,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R,原则”,(,Right Time,、,Right Patients,、,Right 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

3、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5,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6,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7,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PARAMETERS,:,PK,:,

4、Cmax,、,AUC,、,T1/2,PD,:,MIC,PK/PD,:,AUC/MIC Cmax/MIC TMIC,8,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分类,PK/PD,参数,药物,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长,PAE,),AUC24/MIC,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型,AUC24/MIC or 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9,第一大类:,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

5、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 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红、克),10,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g/L,),T,MIC,给药间隔,(h),x 100%=,?,药物浓度时间曲线,T,MIC,(h),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11,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 杀菌和强持续效应,PK/PD,参数,TMIC A

6、UCMIC,抗菌药物,-,内 酰胺类 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伊曲康唑 万古霉素,氟康唑,注:,PK=,药代动力学,PD=,药效学,T=,时间,MIC=,最低抑菌浓度,A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177,12,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由于它的半衰期短(,1h,),一日用,1-2,次是收不到预期疗效的。而应该是等距离给药,每,6-8,小时一次。,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13,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

7、次。如头孢曲松 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如阿齐霉素 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14,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15,16,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

8、3h,,只需每日一次,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17,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损伤。,原因:,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如,-,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促白细胞效应:抗生素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18,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不同。如青霉素,G,对,G,+,球菌的,PAE,为,1-3h,,而对,G,杆菌几乎无,PAE,或极短(,100/13-18,Amikin24,Gentam

9、icin 27-40,Netilmicin 14-20,Isepamicin80,Levofloxacin100,Linezolid450,Vancomycin15,23,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24,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25,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2796,例,,1990-1996,),26,成人“未明热”病因分析,27,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28,危 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10、,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4.,增加医疗纠纷,29,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于临床实际需要,标本送检率低(,8%-20%,),重复送检率更低,及时、规范收集标本者尚不普遍,检验方法偏少,先进技术引用不够,投入不足,检出阳性率低,时效性差,临床医师善于分析培养结果者尚少,30,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越高。,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距,15-30min,。,3.,部分病人

11、要连续采血二天。,4.,每份血标本,不少于,5ml,,最好是,10ml,。,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培养与厌氧培养。,31,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鳞状上皮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之比为,1,:,2.5,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有临床意义,痰细菌定量培养:病原菌,10,6,cfu/ml,32,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10,6,cfu/ml,纤支镜 ,10,5,cfu/ml,支气管肺泡灌洗 ,10,4,cfu/ml,经防污染标本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 ,10,3,cfu/ml,灌洗,有慢阻肺史者,33,危 害,1.,影响了

12、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缺乏);,2.,经验性治疗最终得不到病原学支持,助长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3.,无法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评析;,4.,无法监测耐药性情况的变动;,5.,无法完成必要的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34,不合理用药表现(二),在“选药”方面的表现,表现之一,: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如此,病原菌确定之后依然如此。,35,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及三、四代氟喹诺酮类等。,目前应用最多的广谱抗生素药,36,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

13、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染,2.,部分产,ESBL,菌所致的院内感染,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经验,性治疗,4.,如疑有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应与抗厌氧菌药合并应用,注意:不推荐用于社区感染,37,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产,ESBL,菌株的感染,注:不宜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腹、盆腔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内酰胺酶者)所致呼吸道、

14、腹、盆腔、尿路、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与败血症,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40,危 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2.,耐药率普遍上升;,3.,治疗失败者增多;,4.,用药花费增加。,41,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de escalation therapy,,,2001,)。,42,表现之二,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疗问题,43,大环内酯类在

15、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用于弓形虫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以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与阿齐霉素等尤佳,44,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布鲁菌属感染 弧菌属感染,卡他莫拉菌感染 李斯忒菌感染,亲水气单胞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感染 百日咳菌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流脑,黄杆菌属感染,小肠耶尔森菌感染,45,表现之三: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与肠球菌感染的最后一张王牌。,近年由

16、于不合理应用,尽管耐万古霉素尚少,但对万古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者已有明显上升。,上述两药不主张用于经验性治疗,更不主张用于预防感染。,46,利福平,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包括,G,+,球菌与杆菌,,G,-,球菌、杆菌以及衣原体、分支杆菌等均有抗菌活性,由于病原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或与相关药物联用治疗某些其他感染,不主张单用治疗非结核杆菌感染,47,甲硝唑与替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近年使用频率上升,亦有不合理应用现象。一是很少有病原学支持,二是与其他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如,泰能、克林霉素,等。,48,表现之四:未注意抗菌活性的差别,在同一类中,先选用活性强的,

17、治疗失败后却换用活性弱的;或喜用活性弱的,而不优先选用抗菌活性强的。,如磷霉素与,-,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为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广谱抗菌药。但前者的抗菌活性弱,只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若治疗较重感染,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金葡菌(包括,MRSA,)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49,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仍比耐酶青霉素强。,如氨苄西林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抗菌活性逊于青霉素。,一代头孢抗菌活性:,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可是目前应用头孢唑林者尚较少。,50,大环内酯类对多数,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阿齐霉素对流感杆菌的抗

18、菌活性比红霉素强,4,倍以上。,51,表现之五:未依药敏结果选药,药敏结果是选药的重要依据,尽管药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一致率仅是,70%,80%,。,如已检出病原菌,所选药物,为,敏感者可继续应用,也可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菌药;,如已奏效可酌情减量,或改用口服;,如临床未奏效,则依药敏结果换药。,52,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敏感,:常规剂量其平均血药浓度已超过,MIC5,倍以上,中介,:使用较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耐药,:使用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仍达不到抑杀该菌所需的,MIC,53,如遇多种药物均敏感怎么选药,尽可能选:,1.,抗菌谱窄的,2.,感染局部浓度高的,3

19、.,治疗方案易于执行的,4.,不良反应少的,5.,利于遏制耐药性产生的,6.,价格合理的,7.,药供充足的,54,常见不合理选药表现,1.,继续用已证实耐药的抗菌药,2.,未能及时换上最合适的敏感抗菌药,注意药代学特点、不良反应不够等,3.,误换可能诱导耐药性的药物 如已证实为产,ESBL,S,菌株,却用头孢他定或头孢吡肟,55,如检出多重耐药株,应选用适当药物联合应用,剂量要足,并尽量避开用常用抗菌药物。,56,不合理用药表现(三),“,治疗方案”不合理,57,表现之一 给药途径不尽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是关系到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药物既有口服制剂,又有注射剂。,如头孢呋辛、头

20、孢拉定、,SMZ-TMP,、甲硝唑、替硝唑、磷霉素,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部分大环内酯类等。,轻、中度感染:口服或肌注,病情较重者:应采用“序贯治疗”。即先用注射剂,后用口服剂,,58,提倡药物口服,必须注意几点,抗菌药物必须在溶解状态下才可能吸收;,对不吸收或吸收极少的抗菌药物,只用于肠道术前准备(如氨基糖苷类的口服制剂)或某些肠道感染(咪康唑、万古霉素)的治疗;,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仍宜静脉给药。,59,对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西环素与含二价、三价阳离子口服药(铝、钙、镁、铋、铁)等,使多西环素与其螯合,或使服药者胃内,pH,增加而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抗菌作用

21、减弱;,氟喹诺酮类亦有类似情况。,60,相反,某些口服药与抗菌药物合用却可使后者吸收增加。,如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与西咪替丁合用,使其浓度增加。,如利福平与克拉霉素合用,利福平的血药浓度上升。,61,关于口服抗菌药物与食物,(一)与进餐无关的抗菌药物,1.-,内酰胺类:阿莫西林,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2.,萘啶酸 环丙沙星,依诺沙星 诺氟沙星,62,(二)宜在餐前,0.5-1.0h,服用者,1.,青霉素,V,氨苄西林 氟唑西林,氟氯西林,2.,阿奇霉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3.,氯霉素 四环素,4.,利福平,5.,拉米夫定,63,(三)宜在进餐中或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2、,头孢泊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夫西地酸(褐霉素),SD SMZ-TMP,、呋喃妥因,甲硝唑、替硝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金刚烷胺、沙奎那韦,64,配完后必须立即输用的药物,阿莫西林,(溶解后放置致敏物质增多),亚胺培南,异烟肼,青霉素,G,如在,30,放置,24h,,其效价下降,56%,,而青霉烯酸增加,200,倍,65,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是否需要进一步稀释?,可配伍的液体是多少?,最高浓度是多少?,静注?静滴?,最佳注射速度是多少?,有无其他注意事项?,是否需要“复配”?,66,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者,氨苄西林,(在弱酸性溶液中分解加速),夫西地酸,磺胺嘧啶,(,pH,为,9.6

23、,10.5,),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者,两性霉素,B,(产生沉淀),67,不宜用注射用水,阿米卡星,只能用注射用水,异烟肼,不宜用,5%,葡萄糖液稀释者,万古霉素,68,静脉输液时的最高浓度(,1,),0.1mg/ml,两性霉素,B,0.2mg/ml,米诺环素,1mg/ml,庆大霉素,2mg/ml,环丙沙星、氟康唑,2.5mg/ml,阿米卡星(,0.4g,:,160ml),3mg/ml,奈替米星,69,总之,静脉途径给药时,在药种选择好之后,注意其配制溶剂、浓度、给药途径与速度,是关系到抗菌效果的重要条件。,70,表现之二:剂量过大或过小,每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除药物本身的特点外,应视感染部位

24、、药敏状况与肝肾功能等而有所调整。,剂量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可是,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常发现。,71,据某院调查,100,次成人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日用量,结果是,:,每日,1.2g 20%,2.4g 60%,3.6g 20%,(,以上均以静滴给药),评价:日用量应在,3.6g,7.2g,之间,此组调查说明用量偏小者较多,72,据某院,187,次应用剂量调查: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日用量,2g,者占,32.7%,3g,者占,3.2%,4-6g,者占,63.6%,9g,者占,0.5%,评价:成人每日用量应在,4-8g,之间,约三分之一偏少,73,另一调查显示,,

25、56,例次克林霉素日用量(成人)分别为:,1.2g 18%(10,人),2.4g 82%(46,人),评价 日用量应在,0.6,1.8g,之间,此组部分病人用量偏大。,74,氨基糖苷类处理严重感染者,无论其,肾功能是否正常,均应给予首次冲击量,首次冲击量(,mg/kg,)维持量(,mg/kg,),庆大霉素,1.5-2.0 1.0-1.7 q8h,阿米卡星,5-7.5 7.5 q12h,奈替米星,1.3-3.25 1-2 q8h,引自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2000,),75,可能的危害,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毒性反应;,剂量不足,血药浓度过低,难以产生疗效,易诱发耐药性。,

26、76,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1,),1.,各药的半衰期多长?,2.,所用抗菌药物是“浓度依赖型”,还是“时间依赖型”?,77,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2,),3.,所用抗菌药物对所针对的病原菌的,PAE,有什么特征?,4.,所用药物剂量的最高血浓度、组织药物浓度和感染部位浓度是多少?是否已超过,MIC,?能否达到治疗目的?,5.,病人的肾功能状况等如何?,78,半衰期是安排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间隔,),的重要参数。通常在一次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体内剩余仅,10%,;如经过,6.64,个半衰期,则仅剩余,1%,。但是,在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水平越高,即消除的药量越多。,79

27、,注意肾功能对半衰期的影响,链霉素的半衰期为,2.4,2.7h,,肾功能衰竭时可达,50110h,;,环丙沙星的半衰期为,4h,左右,肾功能减退时稍延长(,6h,)。,80,有明显,PAE,者,:,最佳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PAE,的时间,无明显,PAE,者,:,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81,短半衰期抗菌药物(,t,1/2,1,2h,之间)一日给药一次,无论剂量多大,都是不合理的,如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82,对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白天多次给药,黑夜则,12h,不给药,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不能

28、有效维持,MIC,,影响抗感染效果。,83,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如头孢曲松 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在门诊病人中,能显示其优越性。,84,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如病情并不十分重,可以一日一次。如链霉素(半衰期仅,2-3h,)治疗肺结核,通常为一日一次。,85,半衰期长的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只需一日一次。,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阿齐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86,表现之四:疗程过短或过长,凡用药一二次或,1-2,日,即被停用或换用,大多属于不合理用药。,

29、原因多样:,诊断改变;药物供应中断;上级医师不同意下级医师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反应)。,87,用药,15,日以上的原因,1.,病情需要: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前列腺炎;,2.,判明是否痊愈遇到困难,担心复发;,3.,医生无计划一直用到出院。,一般说,用药,15d,以上而疗效不好,应寻找原因。,88,表现之五:联合用药过多与联用不恰当,使用适应证失控,导致联合用药率过高,联合方式杂乱,甚至同一种病一人一式,已出现“失大于得”的局面,89,联合用药的目的,1.,扩大抗菌谱,并希望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以提高疗效,用于控制严重感染;,2.,希望减少某些耐药菌株(如结核菌);

30、,3.,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少单个抗生素的剂量,)。,90,某综合医院(非手术科室),2001,年资料,单用,67.7%,联用,32.3%,二联,22.0%,三联,7.6%,四联以上,2.7%,91,某三甲医院围术期联合用药率(手术科室),(,n=1009,),术前 单用,61.3%,联用,38.7%,术后 单用,50.6%,联用,49.4,包括二联,39.9%,三联,6.5%,四联以上,3.0%,92,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1,),如克林霉素,+,红霉素(两药的作用靶位相同,均为核糖体,50S,亚单位),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应尽量避免,前者如大环内酯类,后者如,-,内酰胺类,

31、93,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2,),利福平与甲氧苄啶(,TMP,)合用,使前者清除明显增加和半衰期缩短,呋喃妥因与喹诺酮类合用,对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出现拮抗作用。,哌拉西林与头孢西丁并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可能出现拮抗作用。,94,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95,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96,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杆菌,肠杆菌科:,ESBL,(,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AmpC,(,染色体介导,I,型,-,内酰胺酶),阴沟肠

32、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非发酵菌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7,第,第,三,三,代头孢菌素,代头孢菌素,过度使用后,过度使用后,的,的,选择作用,选择作用,G-,G-,G+,G+,产,产,ESBL,ESBL,的,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伯菌,等,等,高产,高产,AMP C,AMP C,酶,酶,的,的,肠杆菌属菌,枸橼,肠杆菌属菌,枸橼,酸菌,沙雷氏菌等,酸菌,沙雷氏菌等,MRSA,MRSA,,,,,VRE,VRE,,,,,PRP,PRSP,对第三代,及第,对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等,四代头孢菌素等,耐药,耐药,对第三代头孢

33、菌素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98,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灭活酶产生,靶点改变,孔蛋白改变,主动外排,其他机制,99,100,外排泵作用,:,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之一,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Livermore DM.,Clin Infect Dis,2002;34:634-64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此进入,美罗培南被,外排泵排出,,而亚胺培南,未被排出,外排泵,排出通道,(OprM

34、),外膜,外周胞质,连接体,脂蛋白,(Mex A),细胞质膜,外排泵,(Mex B),膜孔蛋白,101,细胞外膜、细胞壁,细胞膜,OprD2,蛋白通道异常导致,膜通透性减低,:,绿脓、肺克的细菌外膜存在蛋白质构成的对不同药物的特异性通道。,通道缺失或低表达会导致膜通透性减低。,102,靶位蛋白的改变,细菌可改变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氨基苷类等抗菌药物不能与其作用靶位结合、或阻断抗菌药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耐药金葡、耐药表葡、耐药肺炎链球菌,PBPs,结构改变,并与,-内酰胺药物亲合性下降,MRSA:PBP2a,103,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是微生物所

35、产生破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所有,-,内酰胺酶,如广谱,-,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内酰胺酶,金属,-,内酰胺酶等,目前已发现,300,多种。,细菌产生,内酰胺酶是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主要和常见的耐药机制,104,广谱,内酰胺酶,广谱酶,(TEM-1,,,TEM-2,,,SHV-1),主要灭活青霉素和 一、二代头孢,对三代头孢菌素,无水解作用,105,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部分由粘质沙雷菌、弗劳地枸橼酸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经质粒介导,由普通的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

36、-1),突变而来,,能水解,-,内酰胺抗生素,临床对内酰胺类耐药,呈,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烯类敏感,,对酶抑制剂敏感,106,ESBLs,的靶抗生素,头孢泊肟,(cefpodoxime)(CPD),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头孢曲松,(ceftriaxone)(CRO),氨曲南,(aztreonam)(ATM),107,产,ESBL,S,的可能原因,1.,与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多有关,(尤其是头孢他啶,还有头孢曲松、噻肟),2.,与病人免疫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尤其是儿童),肿瘤病人(放、化疗),慢性病病人,住院较

37、久者,长期预防性用药者,108,ESBLs,的辩认,:,耐药性特点,肠杆菌科细菌尤其大肠,克雷伯菌,对一个或多个三代头孢敏感性下降,常伴有氨基甙,喹诺酮协同耐药,头孢呋新耐药,酶抑制剂,头孢西丁部分有效,亚胺培南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不好,109,ESBLs,的治疗对策,(1),(1),三代头孢菌素:,CTX,和,CAZ,耐药率高,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不很高,对部分,ESBLs,稳定,(3),头霉素有效,,但,MIC90,值为,256,g/ml,,,耐药率为16%,可能是由于细菌外膜孔蛋白的缺失造成的,(4),泰能,是目前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内酰胺抗菌药物,110,ESBLs,的治

38、疗对策,(2),(5),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耐药率较低,但中敏率较高,分别为,22%,和,28%,,可能是细菌同时产生一定量的,TEM-1,和,SHV-1,而造成对复合制剂耐药程度的增加。,在用复合制剂治疗时需适当增加剂量,111,ESBL(,),菌株的治疗建议,使用复合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严重感染,:,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阿米卡星和环丙不适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尤其是环丙,除非药敏证明是敏感的,112,AmpC,酶及耐药特点,(1)AmpC,酶 由,ampC,基因编码产生,(2)ampC,基因表达同时受,ampD,,,am

39、pR,,,ampG,等多种基因调控,是头孢菌素酶的代表酶,(3),属于染色体,Bush1,型酶或,Ambler C,类酶,113,AmpC,酶及耐药特点,AmpC,酶水解以下抗生素:,青霉素类 耐药,头霉素类 耐药,1,2,3,代头孢菌素类 耐药,单环类 耐药,加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和质粒型。,114,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治疗建议,产诱导型,AmpC,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产结构型,AmpC,酶:,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产,ESBL,:,碳青霉烯类,哌酮,/,舒巴坦,哌拉,/,他唑巴坦,

40、头孢吡肟,氟喹诺酮,产,SSBL,:,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或联合阿米卡星,115,耐药株葡萄球菌感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耐药特征:对甲氧西林敏感抑或耐药,感染程度与发生背景,感染部位,目前很少首选青霉素,G,,除非已证实为不产酶株所致,116,对甲氧西林敏感株,通常单用耐酶青霉素:主要是双氯西林、氯唑西林或苯唑西林,较重者,并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也可合并应用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备选用药:头孢唑林 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 磷霉素,环丙沙星,117,耐甲氧西林者,最有效药物是糖肽类,如万古、去甲万古以及替考拉宁等,如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联用利福平,优点:它能穿透葡萄球菌形成

41、的生物膜,加之渗透性好,可提高其杀菌活性;,联用磷霉素(它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第一步,万古为干扰其第二步)或阿米卡星,118,肠球菌感染(,1,),敏感株:,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硫咪、头孢匹罗,可与氨基糖苷类联用。,119,肠球菌感染(,2,),如无效,可能为耐氨基糖苷类株可选用:,环丙沙星,+,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青霉素(延长,PAE,),依药敏结果选用大环内酯类,120,肠球菌感染(,3,),耐万古霉素株(有多种基因决定):,替考拉宁(单用)或与亚胺培南联用,或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多重耐药株亦可用链阳

42、霉素,121,耐药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两菌是产,ESBL,S,最常见的细菌,两菌中,也有产非诱导性,AmpC,内酰胺酶,少数菌可同时产上述两种酶,携带,ESBL,基因的质粒上还可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122,治 疗,1.,碳青霉素烯类,2.,头孢西丁、头孢美唑,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剂量),4.,头孢哌酮,-,舒巴坦,123,产,AmpC,的细菌感染,(,见于肠杆菌属及铜绿菌等),对三代头孢的复合剂(舒普深)耐药,对头孢西丁、氨基糖苷类耐药,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124,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43、感染,大剂量青霉素,万古霉素,或依药敏制定联用方案,125,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抗假单胞菌,-,内酰胺类,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头孢哌酮及其复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粘菌素类,126,存在高耐药可能性的药物,环丙沙星,庆大、妥布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北京中日友好的耐药率高达,36%,),127,存在低耐药可能性的药物,哌拉西林或替卡西林及其复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美洛培南,多粘菌素,B,128,耐药株不动杆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优于

44、美洛培南,羧苄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或,-,内酰胺类的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以上组合均有协同作用,129,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或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对此菌亦有高度抗菌活性,对耐亚胺培南者可选此类药物治疗,亦可视药敏选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130,治 疗,首选 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加阿米卡星,备选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及其复方,氨曲南,四环素,多粘菌素,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首选 复方新诺明,候选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环丙沙星,13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氨曲南联用,有协同作用,但未见联用

45、报道。,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可试用于复方新诺明失败或不适合应用的病例。成功与治疗者均有报道。,133,多种机制耐药的处理,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往往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属,-,内酰胺酶,其它,-,内酰胺酶(包括,2f,类酶及,OXA,型酶),外膜蛋白丢失(孔蛋白的丢失),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PBP,改变(不是主要的),134,选用单一敏感药物的疗效,与联合用药的疗效可能没有多少差别,但对严重感染仍推荐联合用药。,优先选用低耐药可能性药物,限制高耐药可能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遏制其耐药性进一步发展。,135,推荐方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与抗假单胞,-,内酰胺类联合应用。,但治疗失败率仍可在,30%,以上。,136,举 例,1.,妥布霉素,+,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及其复方);,2.,妥布霉素,+,头孢他啶(或哌酮);,3.,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或氨曲南。,137,谢 谢 各 位专家!,138,合理用药的四个前提条件,一、掌握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二、揭示感染部位、范围及其病原体,以及病原体对相关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三、明确感染者的生理学特点、病理学特点以及免疫状况,四、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与制度,13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