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频率估计概率 一、说教材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之后,进一步从试验角度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察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
2、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
3、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重点】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通过试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400个同学中一定有两个同学生日相同么?(可以不同年)300
4、个同学呢?也有人说可能50个同学中就有两个人生日相同,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大家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与同学们互动,举例生活中离他们最近的例子,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二)探究新知探索“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在这一环节,采用试验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搜集数据进行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证明上述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请你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同伴交流。师生活动:(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两个人的生
5、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出来的数据进行试验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而且大量的数据更有说服性和真实性。)(三)深化新知采用例题的方式使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例:一个口袋中有红球、白球共1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将口袋中的球搅拌均匀,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颜色后再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69次摸到红球,请你估计这个口袋中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算,学生能够得出红球
6、的概率约等于7,所以红球数量大概有7个,教师适时引导追问:那么概率和频率的异同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能够大致回答,教师给出专业结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定值,而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波动的,与试验次数有关,当试验次数不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偏差甚至会很大,只有通过大量试验,当试验频率趋于稳定,才能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得出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异同。)(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的?作业: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并且加以解决?2.预习下一章节内容。(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使本节课的整体知识架构再次呈现,让同学们能够二次复习,阶梯式的作业体现了照顾个体的差异性。)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