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继“人的性状和遗传”之后关于生物变异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较适合运用探究式教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对于农作物育种有最基础的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变异的概念。(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2、能力目
2、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三、重点难点:生物遗传变异的意义和应用。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五、教学媒体准备:生物变异的PPT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提问: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描述的是种什么生物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话题。二、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概念1、出示问题:什么是变异?2、学生看书后回答。3、教师点评,并强调概念中关键词。4、由此引出变异的特点。(二)变异的分类1、出示问题:变异的分类有哪些?2、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交流结论。3、教师及时总结,并比较两种变异的分类依据。(三)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总结)(四)观看变异的应用案例。(五)师生共同分析生物的育种方法。七、板书设计: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概念: 2、变异的分类:1. 2.3、变异的应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