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认识光合作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内容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近一步的培养,而且还要通过对叶片结构的认识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这样对学生正确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意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常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对光合作用发生场所的微观结构探索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形态,结构和功能统一性。利用本节内容中的探究活动,让同学们动脑去思考,而学生对这种探究活动一向热情较高。所以通过开展探究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中问题串的解决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2、:1、掌握叶片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1、了解徒手切片制作方法2、用叶片结构来说明叶片的形态。情感目标:1、理解生物形态、结构、功能一致性。2、培养学生关心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四)教学重点:1、叶片结构及功能。2、气孔(五)教学难点:叶片结构及功能。(六)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七)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植物枝条。(八)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激发探索叶片显微结构兴趣。同学们,你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在哪里?这个结构在那个器官管呢?你认真观察过我们学校各种叶片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仔细观察这些叶
3、片。展示小叶榕,黄桷树,桂花树,银杏的图片,师生问答,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颜色的不同,植物叶在茎上着生方式,思考叶的排列特点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展示紫荆花叶片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探索叶片的微观结构。二、呈现徒手切片制作和切片的显微结构师: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叶片,是我们区分植物种类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据。虽然叶片形态各有不同,但是叶片的结构却基本相同。那么,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叶片的显微结构。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教师适时插问:怎样
4、才能将叶片切薄? 学生的说法不一。有说横切,有说切去表皮,然后看叶的里面;有的说斜着切;有的说竖着切。 师:到底怎样切才好呢?播放徒手切片制作视频。 教师先不直接告诉学生切片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践,从而找到合适的切片法,这样做虽然有点费时,但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回答:师: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光线能透过切片,以便观察。师:制作好的徒手切片如何才看得到显微结构?生:放在显微镜下。师:请同学们观看叶横切面观察视频,思考如下问题:在叶片的细胞中哪些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细胞的名称吗
5、?你能看到气孔吗?构成气孔的细胞是什么颜色的?它们叫什么细胞?叶片的结构包括哪3部分?你所看到的这3个部分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根据课文的知识,来认识叶片的结构,从而达到自主探索的目的。三、引导学生对各部分结构分解学习。我们将叶片的显微结构制作成立体示意图,下面我们一起分解学习各部分的结构。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包围细胞有叶绿体。四、师生问答,结合结构谈功能。师生问答,完成对叶片各部分结构功能学习。(见课件)。引导学生学习叶片各部分功能,强调叶片结构和功能相互统一性。五、课堂练习和延伸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延伸:同学们,叶片之所以,那么叶绿素的形成有哪些环境因素?请同学们下课后,调查韭菜和韭黄的栽培过程,回答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六、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引出课题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图片展示进一步激发探索叶片微观结构的兴趣。动画展示,让学生掌握叶片各部分结构名称。练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继续激发学生探索叶片中叶绿素形成的因素。(十)板书设计叶片叶片与光合作用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角质层、气孔。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导管和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