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4.1.1成比例线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学习线段的比的必要性,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2.借助几何直观,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3.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美图欣赏,情境导入 导语:同学们,色彩斑谰的世界中有许多美丽的图形,它们有的形状、大小都相同,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
2、和全等形(多媒体出示图1);有的只有形状相同,这就是相似图形(多媒体出示图2).你知如何刻画图形的相似吗?你知道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你知道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章,本章将研究图形的相似,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成比例线段”开始学习本章.【板书课题:4.1成比例线段(1)】 图1 图2 处理方式: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存在的全等形及相似形,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全等形的基础上感知相似图形.
3、 设计意图: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图片,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相似图形.初步感知相似图形,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活动1:两条线段的比 1.考考你的眼力(多媒体出示) 你能在下面的这些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处理方式:学生先自主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看法,交流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可作以下引导: (1)图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大小有什么不同? (2)形状相同的图形其中的一个如何由另一个得到?(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的放大
4、与缩小) (3)形状相同的图形对应的线段如何变化的? (4)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你认为如何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对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适时引出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 2.引入线段的比(多媒体出示)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就是它们的长度比,即AB∶CD=m∶n,或写成.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那么,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
5、处理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条线段的比的定义.强调相关要点,明确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接着出示下面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条线段的比的认识.(多媒体出示) 五边形 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A′B′=3cm.AB∶A′B′=5 : 3,就是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 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五边形对应边的比,具体说明线段的比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3.想一想 (1)在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3)两条线段的比结果有单位吗
6、 处理方式: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举例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共同归纳出:在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时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两条线段的比结果没有单位,是一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条线段的比的认识.体会: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活动2:成比例线段(多媒体出示)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CD,EF,EH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题意,明确图中两四边形的四条边
7、的长度可以通过观察或勾股定理得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算的值,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的书写.完成后追问: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强调:上图中AB,EF,AD,EH是成比例线段,AB,AD,EF,EH也是成比例线段.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方格纸上两个四边形对应边的比值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进而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跟踪练习: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8、处理方式:学生先自主判断,然后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总结出:四条线段成比例与这四条线段的顺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3:比例的基本性质 议一议 如果a,b,c,d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那么ad=bc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b,c,d四个数成比例吗?与同伴交流. 处理方式:第一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两边同时乘bd,得到ad=bc;另一方面可以介绍引入比值k的方法:设==k,那么a=bk,c = d k,因此ad= bk·d=b·kd=bc.第二个问题,要注意条件.通过学生的展示,共同
9、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那么ad=bc.如果ad=bc (a,b,c,d都不等于零),那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例题解析,应用新知 例1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AD=1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绸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处理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题意,自己尝试解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做题情况,借助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知识的应用. 解:根据题意可知,AB=am,AE=am,AD=1m. 由,得,即. ∴a2=3.
10、 开平方,得a=( a=-舍去).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提供应用比例基本性质的一个具体情境,加深学生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你能举例吗? 学生举例:房屋装修平面图,手机模型,汽车模型,深圳世界之窗,建筑物的效果图等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段的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处理方式: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强调: 1)线段的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前项、后项及比值k; 2)两条线段的比是有序
11、的;与采用的单位无关,但要选用同一长度单位; 3)两条线段的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那么ad=bc.如果ad=bc (a,b,c,d都不等于零),那么=.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 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收获的质量如何呢?请完成导学案中的达标检测题.(同时多媒体出示) 1.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 _____. 2.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
12、 ___ . 3.已知a、b、c、d是成比线段,a=4cm,b=6cm,d=9cm,则c=_ _ __. 4.如果2x=5y,那么=__ __. 5.把mn=pq写成比例式,写错的是( ) A. ; B.; C. ; D. . 6.已知a∶b∶c=2∶3∶4,且a+b+c=15,则a=___,b=___,c=___. 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必做题:课本 79页 习题4.1 第1题、第2题. 选做题:课本 79页 习题4.1 第3题. 板书设计: §4.1 成比例线段(1) 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 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1 练习: 投 影 区 学生活动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