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 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
2、物和被子植物。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难点: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
3、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学生:1、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一些蕨类和淡水藻类的实物,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绿色植物有关的资料。2、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
4、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3、参与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教学程序藻类植物(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录像:地球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海洋中海带、紫菜、马尾藻、巨藻、陆地上的苔藓、肾蕨及种子植物若干把学生带入千奇百怪植物世界,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教师强调水中藻类植物数量 远远多于陆地上的种子植物,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二、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1、CAI课件展示刚才录像中几
5、幅藻类植物的图片(如海带、紫菜、石莼等)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同学们请看这几种就是藻类植物,哪些是你所认识的呢?它们大多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老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给予肯定并加以完善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上。并引导学生过渡到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学习。2、实验探究-观察水绵(1)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为大家介绍采集水绵的环境。并激发学生了解水绵结构的欲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使整个实验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进行。(2)学生交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的结构,教师
6、强调水绵所特有的螺旋带状叶绿体。(3)针对有的组没能观察到的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影响其观察的因素,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以及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几种藻类植物的图片以及一株玉米的图片。提示学生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热烈得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大多数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体,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生物。细心学生会发现问题:为什么录像中看到的藻类植物颜色不同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4、藻类植物的用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的一
7、些有关藻类植物的资料,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低等绿色植物的情感。5、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蕨类植物(第一课时)一、展示标本,导入课题以实物投影展示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几种蕨类植物,让大家观 察这几类植物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的藻类植物有什么不同?顺利的导入课题蕨类植物。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兴趣小组成员描述所采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联系实际: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植物?
8、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共同之处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得学生对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学生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的植物:在阳台上、植物园里。这样概括出:它们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极少数生活在水中。三、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学生采到的蕨类植物分给各个实验小组,同时课件显示观察步骤和思考问题:它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一片小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根茎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教师做适当
9、的补充及升华:正是有了这些特点使得蕨类植物体型较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四、孢子生殖用多媒体投影铁线蕨一片小叶的背面(局部放大展示孢子囊),让学生仔细观察猜想这些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进行大胆推测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是孢子,是生殖细胞。五、蕨类植物的用途让学生看书自学并将自己从网上和书籍中了解的有关蕨类植物的用途与大家共享。同时用CAI课件展示各种用途的蕨类植物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六、归纳总结、拓展提高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蕨类等孢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尤其是古代蕨类植物所形成的煤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
10、环境的意识。种子植物(第二课时)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区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明确种子植物的概念。1、播放与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学生欣赏并讨论。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等绝大多数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这样顺利引入课题种子植物。2、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
11、命力更强?为什么?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二、学生展示并交流调查报告: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并尝试描述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植物个体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够产生种子。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种子植物与前两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
12、应关系。三、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教师播放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的理解。2、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的学习
13、氛围。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并对探究加以指导: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并举例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四: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学生分享自
14、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五: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六:达标检测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七:课后实践1、课后认识校园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环保
15、意识,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整理收集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资料和调查报告,形成生物小论文在校内展出。教学设计说明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强调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给学生深刻的体验。在学生观察录像、标本和图片资料时,我并不给出问题,而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问学生: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能够从一定的情景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结论,获取到新知识。也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仅满足对资料的阅读理解,找出答案记忆的过程。2、开放的课堂,带来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不再是学生获
16、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在总结本节内容时,我不仅满足于更好的有效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而是更多的与学生探讨: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你对本节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总结更体现在是帮助学生思考服务的。在总结和交流中,学生随时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前无法精确的加以预测的,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创新和质疑思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3、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
17、堂环境,师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资料分享、探究实验和调查研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同时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及时引导点拨。这样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使他们逐步具备“明智的推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提出暂时性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种种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反思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1、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教学新理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将课堂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过程,教师要激活和播种活的知识,学生要生成和生长新的知识。这样会真正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和提升。3、构建“共享式”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在精神上的共享和对话,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教师的人格精神和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情景中相遇,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体在教学情景中相遇。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