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687.91KB ,
资源ID:7400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400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pdf

1、第 33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梧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No.3 Vol.33Jun.2023收稿日期 2023-02-28基金项目 2022 年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22A004)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骆庆国,郑照红(梧州学院 法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摘 要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各法学专业课程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基于价值体系的高度契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融合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要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有机融合,需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课程应有的整体性和体系化,

2、并在此前提下通过因事而化创新课程内容设计来实现;通过因时而进融德于法、容情于法、融理于法等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社会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因势而新完善教学手段来实现。同时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做到“学透”融合点、“讲清”融合点、“讲活”融合点。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学;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 G642;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535(2023)03-0001-08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and Civil Law TeachingLuo Qingguo,Zheng Zhao

3、hong(School of Law,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Guangxi,China)Abstract 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various legal courses is a specific re-quir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Based on the high compatibility of the value system

4、,the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and Civil Law teaching has obvious advantages.However,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and Civil Law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rules of in-class teaching and the integrity and s

5、ystemat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Under this premise,the integration can be realized by innovating the content design of the course;by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which include integrating virtue into the law,tolerance of affection into the law,and in-tegrating reason into the law;by innovating in

6、-class teaching form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social resources to important the teaching mea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Besides,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an all-round way,so a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points of“thorough learning”,“clear delive

7、ry”and“active teaching”.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Science of Civil Law;Teaching Integration1骆庆国,郑照红: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 2020 年 11 月 16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中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具有深邃的理论底蕴,而且还具有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思想伟力。高校作为法治人才的培养基地,将

8、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意义重大。为此,教育部以通知的形式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德才兼备法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各门法学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必要性(一)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需要2017 年 5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特别指出,作为法科生不仅要有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担当,还要有实现法治中国的信仰和追求,更要有与司法职业相匹配的品格和本领,做到“德法兼修”1

9、。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首先,法治工作队伍是法律运行的专门力量。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海瑞亦云“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无论国家要实现循法之治理,政府要实现循法之管理,还是社会关系要实现循法之调理,都离不开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其次,法治工作队伍是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法治工作队伍通过从事法的实施、适用、教育、研究等工作,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和凝练法治智慧,推动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不断创新;法治工作队伍通过传播现代法治之理念、法治之精神、法治之知识,

10、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提升,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文化不断充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其丰富的从政经历、丰富的法治实践、丰富的法理知识,深刻地总结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治工作队伍的总要求,就是“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2。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是培养法治工作队伍的主阵地和桥头堡,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法治工作队伍是对高等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定位、总要求。听党话、跟党走,弘扬社

11、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后不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通知 由教育部办公厅 2021 年 5 月 21 日发布(发布字号:教高厅函 2021 17 号)。通知 强调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法学类专业课程,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 孟子 孟子离娄上 明海瑞 治黎梧州学院学报 2023 年 6 月 第 33 卷第

12、3 期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是各类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相融合,不仅是培养“四忠于”法治工作队伍的创新之路、必由之路,也是民法学教师队伍的使命担当。(二)弘法明德:民法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教育部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定位和定向的要求,及时颁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培

13、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德才兼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3 者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互相促进,彼此推动的有机整体。为了指导各地各高校能够有效推动、全面落实 纲要 的具体要求,纲要 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重点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五是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3。法学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法学学科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法学专业要按照 纲要

14、要求培养出符合 纲要 要求的法治人才,必须满足 2 个要求:首先,必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弘扬者。所谓社会主义法治的弘扬者就是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鼓与呼的倡导者,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注入鲜活内容的创新者,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可供操作方案的建言者,能够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提供崭新法治观念的引领者。其次,必须做到明德。所谓明德就是作为一个法治人才,一要明白事理,二要品行端正。从大处着眼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不要让我们的执业技巧胜过我们的美德;不要让我们的利益胜过社会正义;不要让我们的个体利益胜过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法学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

15、目标,所有法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像民法学、刑法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必须牢牢抓住课程思政不放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学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同时,它不仅吸取了人类法治文化的法理精华和法治智慧,而且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学术上的淬炼、学理上的扬弃和理论上的升华,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课程思政的宝藏,其丰富的课程思政要素,丰厚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素材和实践素材。(三)课程改革:民法学课程思

16、政走深走实的需要从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3注: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由教育部 2020 年 5 月 28 日发布(教高 20203 号)骆庆国,郑照红: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通知)所展示的基本内容可知:法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是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阵地;是表达、研习、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力量。因此通知 号召各地各高校要提高传播、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做到学习全员覆盖,研究原创性开展,教学融入专

17、业,特别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贯彻落实到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4。通知 特别强调高校要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入式教学”。当前高校就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各门法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尚缺乏应有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思考,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就缺乏体系化、进课堂就缺乏整体化、进头脑就缺乏最大化5;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就得不到经常性的阐释;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就得不到经常性的强化。通知 尽管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要采取有效办法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各

18、门法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而在实践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专业课程的融合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 3 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尚未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二是教学思维被固化,法学专业教师在“融入”上缺乏自觉、自愿、自省;三是融入手段不能有机结合,尚未找到彼此融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5。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专业课程实现融入意义重大:一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是提升法学专业课程内涵的客观要求;二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是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队伍的客观需要;三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是

19、努力建设一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和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客观需要。总之,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传播和民法学的教学,同时,也可以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起到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可行性我国现行民法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其基本职能就是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其彰显的法律价值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贯通、核心要义融通、实践要求相通。同时,民法学自身的定位和民法学课程思政的定向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二者的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可行性具体论证如下:(一)价

20、值体系彼此相通民法的产生离不开自由、平等、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以“平等、公平、诚信”为基础的价值确立。我国 民法典作为 21 世纪世界民事立法的典范,其内容不仅贯彻了民法的基本价值,而且在立法体例上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我国 民法典 的颁布和实施,必然会成为民法学教学的重要依托。我国 民法4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由教育部办公厅 2021 年 5 月 21日发布(教高厅函 2021 17 号)梧州学院学报 2023 年 6 月 第 33 卷第 3 期典 不仅传承了现代民法所确立的价值体系,而且还确立了绿色原则。同时,作为社会主义

21、性质的民法典,它宣示了自己的人民属性和政治使命,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我国 民法典 在其第一条就开宗明义表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基本立场:它的基本职能一是调整民事关系以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三是坚守民法的基本价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民法典 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使命,在 民法典的各篇章中得到了充分表达,并镶嵌于 民法典的具体条文中。民法所蕴含的法治情怀和价值表达是民法学必需传承,民法学教学必须传播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成长于实践,证立于实践,归依于实践。

22、在法治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传承法律文化、传播法治文明、传递法理精神的功能;在法治的实践领域发挥着擘画法治蓝图、引领法治化治理方向的作用。总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其所倡导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价值观与传统民法所倡导的“平等、公平、等价、诚信、善良”等价值观深度契合、高度统一。(二)理论和实践诉求彼此融通民法作为权利法,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因此,以人为本是现代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我国 民法典 作为高校民法学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表现在我国 民法典 与其他国家民法典相比较,有 2 处根

23、本性的变化:一是在民法典的立法史上第一次将人身关系的调整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二是人格权的保护独立成篇。这些立法上的创新不仅彰显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人民立场和以人为本的法律情怀,而且充分表达了人权高于财产权的立法倾向。总之,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典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事立法的鲜明政治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的第二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有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论述了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为此,习近平法治思想饱含了对人民的关怀,明确

24、提出社会主义法治要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要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法治的生命线,要以依法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为根本目的。强调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强调法治要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利、体现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安全的良法和善政全部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强调法治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强调法治建设要始终秉持全心全意造福于人民的理念,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观念,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事立法坚持以人为本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追求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彼此

25、相互融通,二者的融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民法学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5注:详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总则第一章第 1 条骆庆国,郑照红: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三)回应社会关切彼此贯通民法总是在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现实问题中获得制度创新,从而推动学科和专业发展,以我国 民法典 为例: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法典 确立了绿色原则,加强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为了回应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信息激增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风险问题,民法典 加强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为了回应经济全球化和市

26、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加强了对电子商务活动的规范。总之,我国 民法典 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保持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不断回应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中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求真与务实的实践理性运用于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不断深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现状的认识,不断强化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意识,在回应社会关切中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逻辑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立足国情,既不罔顾事实去超越,也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三是以问题为导向,直面人民群众的期盼,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四是坚持理论联

27、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取得新成果。总之,民法学与习近平法治思想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蕴含着清晰的实践逻辑,二者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彼此贯通。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 3 大新理念:一是要因事而化;二是要因时而进;三是要因势而新4。因事而化强调育人要据事说理,以理服人,以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效果;因时而进强调育人要善于抓住时机谋发展;因势而新强调育人要善于借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因”理念是我国高校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新思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总体要求。遵循

28、“三因”理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相融合,是民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一)因事而化改革课程内容民法学的主要内容有: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民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物权、债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民事责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产生背景、重大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即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十一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民法学教学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入,首先表现为二者在内容方面的融合。我们认为,民事主体可以与习

29、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二个坚持、第四个坚持、第五个坚持、第七个坚持、第八个坚持的内容融合起来;诉讼时效可以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三个坚持和第六个坚持的内容融合起来;物权、债权、人格权可以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二个坚持和第六个坚持的内容融合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内容的融入,不是简单的植入。首先需要因事而化。就是说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课程应有的整体性和体系化,在此基础上关切学生的思想动态,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洞察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需要因时而进。即紧扣时代脉搏剖析当代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面对时下的各种矛盾和6梧州学院学报 2023

30、 年 6 月 第 33 卷第 3 期变化,应时而动、顺时而为,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的有机融合。(二)因时而进改革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尝试了“三三制”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所谓“三三制”教学法,就是在讲授民事主体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二个坚持和第十个坚持、第十一个坚持的融合时,要讲清“三情”,即党情、国情、世情;在讲授民事行为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一个坚持、第四个坚持、第五个坚持、第七个坚持、第八个坚持的融合时,要讲清“三个逻辑”,即实践的逻辑、理论的逻辑和历史的逻辑;在讲授诉讼时效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三个坚持和第六个坚持

31、的融合时,要讲透“三理”,即哲理、政理、法理;在讲授物权、债权、人格权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第二个坚持和第三个坚持的融合时,要用好“三例”,即事例、案例、法例,同时要抓好“三个环节”,即讲授、讨论、实践。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坚持“三个目标”,即知之、信之、行之。通过“三三制”教学法的实施,我们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融合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法德共治理念,具有刚性的法律约束和柔性的道德手段相融合治理机理5。因此在采用“三三制”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融德于法”,通过启发引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去深刻感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东方智慧。(三)因势而新完善

32、教学手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民法学教学,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将其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有两大好处:一是使教师的专业教学更有内涵,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更加深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微观层面法律问题的能力;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格局和视野有助于塑造学生宏观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当然,收获以上两大好处并非唾手可得,需要有多种教学手段的供给:一是通过传统讲授法,以实现原则、制度、核心要义理论清晰的能力;二是通过包括沉浸式体验教学、法治情景剧演绎、模拟法庭实践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三是通过数字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有

33、效时间获得提升;四是通过法治展馆参观、法庭庭审旁听、社会实践调研等环节延伸教学场域。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和有效实施,我们深信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的融合必将达到一种自然、和谐、有效的理想状态。当然,为了达到二者融合的最佳效果,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在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时,教师要成为第一个发现问题的那个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度的把握,如果教师不能成为第一个发现问题的那个人,以上所提到的启发式教学将无从谈起;二是在采用讨论式教学时,教师要成为最后发表观点的那个人。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引导好课堂讨论,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讨论后,教师不要忘记发表自己的

34、观点。让学生讨论是放,教师最后发表观点是收,课堂讨论要的就是收放自如的效果;三是在采用讨论式教学时,还需要教师是课堂上最谦虚的那个人。教师在给出自己的观点后不要忘记告诉学生:教师的观点仅作参考。只有教师保持开放和谦虚的姿态,学生才能释放出进一步思考的冲动和激情。当然,对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教师绝不能含糊其辞,要观点明确,态度坚决。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直指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唯有7骆庆国,郑照红: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学教学融合之思考独立思考才能培养出学生对专业的情感和执着,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跨越到悟性,从而获得高阶位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随着互联

35、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课堂虚拟和课堂实体的结合提供了可能。课堂虚拟式教学通常包括网络平台虚拟教学、仿真体验虚拟教学、电子资源教学等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教学载体,其优点在于互动性强、信息承载量较大、更加符合当下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生活模式和思维特点,实现“泛在式学习”6;实体课堂载体包括课堂话语、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专业课程,通过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的结合,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因时间和空间的拓展而得到较大改善,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获得感6。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民法学教学中,是响应教育部 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 要求的一次重要教学

36、改革,要将二者深度融合,只完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学“学透”;其次是将二者的融合点“讲清”,再次是要善于将法律专业语言转化为思政语言7。参考文献1 黄进.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8-06-27(7).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10-29)2023-01-15.http:/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2020-06-06)2022-06-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EB/OL.(2021-05-21)2022-01- 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5-54.6 尹文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9.7 陈驰,古剑.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7):5-12.作者简介 骆庆国(1968-),男,湖南临武人,梧州学院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责任编辑:卢家锋)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