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3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难点: 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1、什么叫做平移?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平移知识,从而引出课题:用坐标表示平移。二、探究新知如图,将点A(2, 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
2、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呢?如图,将点A(2, 3)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呢?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总结规律: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概括的一系列逆向思维的心理操作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坐标平移的规律,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
3、力和概括能力如图,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B(-2,3),C(-1,3),D(-1,4),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E,F,G,H(1)点E,F,G,H的坐标分别是什么?总结: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示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和归纳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的能力;同时让学生
4、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规律,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总结:上、下、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 向上平移b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左平移a个单位向下平移b个单位(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养成;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规律三、例题讲解例1、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
5、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思考: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3,纵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2,横坐标不变,会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并且总结出规律总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找特殊点) 图形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也就是将图形上的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y)(或(x-a,y);图形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
6、度,也就是将图形上的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再进一步设问:(3)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 6,纵坐标减5,得到的坐标是多少?猜想: A3B3C3与 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利用刚才的经验,可以归纳出上、下、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向上平移b个单位(x+a,y+b )原图形上的点(x,y) ,向左平移a个单位,向下平移b个单位( x-a,y-b )例2、将点A(1,m)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n,3),m,n的值分别为多少?变式:已知线段MN=4
7、,MN/x轴,若点M坐标为(-1,2),则N点坐标是多少?学生思考解答。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思考例题归纳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养成;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规律五、随堂练习1将点A(2,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D)A(2,3) B(2,1)C(4,1) D(0,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C)A(1,3) B(2,2)C(2,4) D(3,3)3、如图,将三角形PQR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顶点P平移后的坐标是(A)A(2,4) B(2,4
8、)C(2,3) D(1,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 ,A1的坐标是 5将点A(3,1)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的坐标为 6、如图所示,一小船,将其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试确定A,B,C,D,E,F,G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加分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平移的规律和会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平移的规律对图形进行平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
9、生养成动脑、动手、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六、拓展延伸1、如图,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P(x0,y0),将三角形ABC平移后,点P的对应点为P1(x05,y03)(1)写出将三角形ABC平移后,三角形ABC中A,B,C分别对应的点A1,B1,C1的坐标,并画出三角形A1B1C1;(2)若三角形ABC外有一点M经过同样的平移后得到点M1(5,3),写出M点的坐标(0,6),若连接线段MM1,PP1,则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实数a,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m
10、0,n0),得到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已知正方形ABCD内部的一个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求点F的坐标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七、课堂小结1.平移变换坐标的特点:x轴(横坐标):向右平移(x+a,y);向左平移(x-a,y)y轴(纵坐标):向上平移(x,y+a);向下平移(x,y-a)口诀:右加左减,上加下减2.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不变,所以图形的平移找特殊点设计意图:通过共同小结使学生归
11、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为以后的学习作知识储备.八、教学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学生一起从原有的有理数的基础,添加无理数,总结出实数的分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D 2、C 3、A4、(3,0)(4,3)5、(2,7)6、解:由A(1,2),B(3,1),C(4,1),D(5,2),E(3,2),F(3,4),G(2,3)可得平移后对应点为:A(5,3),B(3,4),C(2,4),D(1,3),E(3,3),F(3,1),G(4,2)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拓展延伸解:1、(1) 由图,A1(2,1),B1(1,5),C1(5,6)三角形A1B1C1如图(2)(0,6) ;平行且相等2、解:易知AB6,AB3,a.由(3)m1,得m.由0n2,得n2.设F(x,y),变换后F(axm,ayn)F与F重合,axmx,ayny.xx,y2y.解得x1,y4.点F的坐标为(1,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