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掌声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的面对生活。文章语言质朴,但包含深深的情感。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掌声”代表着鼓励和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英子神情和动作的句子来体会英子情感的变化。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风采,让我受益匪浅。孔老师从回顾单元主题入手,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最后以导语中有关爱的句子来结束课文,“掌声”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的内心和文本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和共鸣
2、。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句,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忧郁”去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抓住关键词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体会英子情感变化。学生在读、找、说中走入文本,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教师重视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且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
3、。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由品尝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课堂上,教师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有的只是老师始终带着微笑的脸,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注意了人文的关怀。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段老师的这一课,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相当成功。她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描写小英神情和动作的句子,然后通过读去感受小英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
4、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听课的老师也听得入情。“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段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如:在学生交流第一次掌声时,朱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三处地方,其中,“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在这节语文课上,段老师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感受,他设置了一个比较开放的说话练习:“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掌声像什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朱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的答案,学生们有的说掌声像妈妈,给我们带来自信和温暖;有的说掌声像扫把,可以扫去心中的痛苦;有的说掌声像老师,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有的说掌声像太阳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得出的感悟,老师都给予肯定,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