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建筑研究】随着藏书量和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空间的要求变得复杂起来。当下的高校图书馆设计套用模板现象严重,空间形式单一,桌椅的摆放还是以并排放置为主,大大降低了空间的利用率,也忽略了使用者的心理感受1。利用复合化设计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空间进行更新,可以推动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为今后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开辟新的道路。一、复合化设计概述复合化设计是根据不同空间的特点,将空间重新分配并且组合起来,对原有空间布局进行重新编排,或将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叠加到一起,继而形成一个具有多种属性的复合空间2。复合化设计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其实际目的是打造一个多功能并存、不同功能属性相互
2、配合、利用率更高、容纳性更强的空间。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僵局,将复合化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能使图书馆的功能价值最大化。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既要满足传统的使用功能,又要实现室内空间设计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将复合化设计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当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3。二、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的影响因素(一)使用者的需求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大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要求逐渐增多。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只有藏、借、阅、管四个部分,但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查阅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电子查
3、阅取代4。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不少图书馆中增加了餐饮、休闲、文印、研究室等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高校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大学校园快速发展,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展示陈列、学术报告、文化讲座等相关的公共空间也逐渐被容纳在图书馆当中,这些功能的增加对图书馆空间的复合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设计已经无法追上时代和人们需求发展的步伐,现代的高校图书馆一定是功能多元化、复合化的。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当代图书馆要把现有的功能属性重新划分,把空间重新排列组合,打造一个全新的复合型高校图书馆空间,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受到当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图书馆设计中也要加强室内空间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
4、联系,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要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餐饮、休闲等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使用者也更加注意这方面的体验。面对当代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拓展以及体验需求的双重考验,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的应用,这样才能探索出图书馆设计的新模式。(二)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空间环境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设计师可结合空间的形态、色彩以及材质等媒介,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受。同时,各个分区的布局要符合人流动线,让使用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各个区域的位置,还要考虑到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因素,因为有效的人际交往距离有助于
5、保证学习的稳定性。在桌椅的材质选择上,要考虑声音响度与震动稳定两个方面,优先考虑平衡性、稳定性好的材料,减少使用中的噪声,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三、高校图书馆使用者的基本心理特征(一)个性化与独立化心理在如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现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王金彪郭晶摘要: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的教育环境逐渐走向了全面网络与开放化的时代。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大大降低了学习工作效率。将复合的概念进行拓展,探究更为广泛的功能与空间复合,从新时代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推动现代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创新。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复合
6、化设计;心理需求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教育厅高校设计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林业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021J0193)研究成果。342023 07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思维活泼跳跃,同时个性化心理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体验欲望。在高校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习惯,但是有时会根据环境的特点做出调整,这是灵活性和社会性的体现。大学是每个人建立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大学生心理较成熟,独立性已经形成,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只对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较好地与周围环境进行协调,进而使自身更好地融
7、入社会。(二)体验性与孤独性心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与此同时,许多人产生了体验性心理,特别是年轻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更强。对高校学生来说,发现新鲜事物后,内心的好奇会驱使他们去尝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体验性心理会使大学生产生想开拓新事物的驱动力,这对其来说是有益的,能使其在未来更好地解决遇到的种种困难。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病残群体,包括肢体残疾、视觉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此类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脆弱,往往对于周围人的目光十分敏感,甚至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周围环境中。久而久之,此类学生可能产生消极心理,性格会变得越来越
8、内向。但同时,他们也渴望与人交往。因此,在图书馆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此类群体的特殊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三)安全需求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第一要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环境应该要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安全需求5。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让行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图书馆的室内空间一定是充满安全感的空间,场馆内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例如消防栓、急救箱、防毒面具等。同时,在人流动线规划上要给人视觉上的安全感,标识要清晰,确保人们可以很自然地在场所内活动,不用担心走错路。当使用者身处室内空间时,主要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学习当中,但也会观察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陈
9、设,确定不会威胁到自己,所以在进行复合化设计的时候要优先满足安全需求。(四)交往需求每个人虽然都具有独立性,但是人是群居动物,需要被认可,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融入社会中并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愿望会促使人们产生想与人交往的心理。总的来说,在一个合适的空间区域、距离中,人们都希望发生交往行为。人际距离的合适在很大程度上能让人的内心感到舒适,所以在图书馆中打造合适的交流场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四、高校图书馆复合化空间的主要类型(一)以使用者为主体的人性化学习空间当代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明确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主体。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
10、的今天,人文关怀理念逐渐受到图书馆设计者的关注。科技高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同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学习模式下人们是以个人安静独立学习为主,这种方式相对封闭,缺乏沟通交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模式开始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互动及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出现了多元化的教育新场景。图书馆以前重视藏书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现在应重视信息的交流及对读者的服务质量,开始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人的身上6。(二)以信息交流共享为前提的开放化平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高校师生。信息的快速传播及优质学习体验
11、是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只有让师生既方便又快捷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提升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7。开架阅览便是很好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内外的图书馆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国内的图书馆信息空间比较注重个体的学习研究。然而,创新既离不开自主研究,也离不开知识交流的过程,所以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需要注重读者之间的学习交流以及信息的便利共享,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三)数字化服务背景下的教研活动空间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且当代高校中几乎都有十分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将网络技术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
12、,其室内空间也在发生变化。目前,高校都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要将个人知识形成作为共享的前提,整理校园内复合化的知识网络。需要建立有交流功能的非正式学习空间,以此为节35【城市建筑研究】点,和其他各学习空间进行交流。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模式发生了转变,其承担了许多教育学习与交流的职能。五、高校图书馆复合化空间设计策略(一)构建数字化密集书库虽然数字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是原来的珍贵文献作为文化财产应该得到良好保存,基于此,图书馆中的大部分空间还是应该贡献给藏书功能8。当下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对空间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藏书量和使用需求之间的协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借阅量低的书籍可以集中
13、保存,同时统筹兼顾阅读区和藏书区的关系以达到平衡。密集书库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装置可以在同等空间下使藏书量增加近一倍。与传统的密集书库不同的是,数字化密集书库能使管理更加便利,所以数字化的密集书库不应仅运用于闭架阅览,而应确保读者可以自助使用,从而提升学习工作效率。(二)形式开放的阅览空间公共阅览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空间的主体,在一个氛围好的阅览空间中,师生可以很快地融入学习的氛围。开放的阅览空间设计不单单要关注横向的拓展,其竖向也要通透,同时书架的高度要保证视线的串联。因此,阅览空间的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建筑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同时要确保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与其他
14、空间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形式多元化的室内阅览空间。(三)领域性个人空间在公共场所中进行个人研究的时候,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所以在构建开放型空间的同时也要兼顾私密型空间的营造。1959年,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了人际距离概念,并指出以下4种距离范围:亲近距离00.5 米,个人距离 0.451.2 米,社会距离 1.23.5米,公众距离3.57.5米。在图书馆中,人们也需要领域性、私密性空间。开架阅览室中的人数较多,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台灯、挡板等遮挡相对视线,同时可以通过隔板分割出更加私密的个人空间。例如,阅览空间的过道针对单人通行可以设置为0.9米,双人可以设置为1.2米。(四)多元化学习深
15、化空间在高校中,图书馆是重要的学习空间,大部分的学习研究行为都在图书馆进行,其主要空间可以分为个人研究空间和团队研究空间。个人研究空间指的是个人学习区、多媒体学习区、信息共享区等多元化空间,这些空间都具有灵活、共享、透明的特点。个人研究空间的构建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学术创新创造的优质空间。如今,我们国家更看重的是创新研究能力,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跨学科研究合作、不同的专业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将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复合化空间应该更加开放,室内设施灵活搭配,具有跨学科协作的功能,确保师生在此空间内可以自由交流、创造研究。六、结语本文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探索,从新时代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
16、求出发,通过对阅览空间、共享空间、藏书空间以及服务空间的改造,拓宽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并且在每个空间加入了多元化的功能,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形成了完整的复合空间。高校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的目的在于构建功能多元化的室内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场所,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参考文献:1范琦.环境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2王蔚.基于复合空间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泛学习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3):56-60.3赵隽伯,郭晶.红色文化博物馆展陈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2(10):119-121.4王媛媛.大学图书馆复合空间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09.5万嵩,付凯匀.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谈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7(2):237-238.6范永盛.当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复合化设计探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7黄东翔.复合型大学图书馆读者空间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8蒲苏英.高校图书馆的自助复合化设计研究J.图书馆,2009(5):21-22,26.作者简介:王金彪,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郭晶(通讯作者),硕士,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3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