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东关小学 潘丽英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1.老师会和坐端正的同学握手。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握手。(故意漏掉一两个学生或重复握,无序地
2、握)师:哎呀,我跟谁握过了,跟谁没握过,自己都记不清了,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才不会出现刚才的情况。 师:这样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握,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了。(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师:我们这节课就用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方法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数学之旅! 二、自主探究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他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热情,想让我们给他帮帮忙,事情是这样的,小丑奇奇接到动物园的邀请要去作表演,他可高兴了,于是他找出自己中意的几件衣服,蓝
3、帽子、绿帽子、绿裤子、粉裤子、橙裤子,奇奇犯难了,穿哪套好呢?他想让大家帮他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能帮他搭配一下吗? 学生回答。师:现在就请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服装的图片,动手操作一下,看有多少种搭配? 生动手操作。师:看看你们都能搭配出几种方法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搭配了几种方法呢?1.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搭配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倾听,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展示学生作品从无序搭配到有序搭配,引导学生体会无序搭配(少、缺、乱、重复)和有序搭配(好、全)的特点,强调搭配中有序的原则。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按照有序的原则,就会将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全,变成好的
4、、全的。2.设疑。刚才同学们在帮助奇奇解决穿的问题,大家搭配出了那么多的方法,现在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们该怎样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展示给大家呢?3.操作探究 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发的纸张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的,你的方法不但要自己看得懂,而且要让别人也看得懂。(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全面了解活动情况,及时捕捉资源)。4.展示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的六种搭配。展示图形搭配和符号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学生的比较与评价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有序思想。通过提问“你还想用什么来代替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符号表达搭配方法。三、拓
5、展应用。1、营养搭配师:我们为奇奇搭配了6种漂亮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可是在去动物园之前,他可得先填饱肚子,你们看,他去了哪?饭店里有哪些好吃的呀。在添加一种主食,又有几种方法呢?2、去动物园的路线。奇奇吃饱了,要去动物园了,去动物园的路线,你看得懂吗?奇奇从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走法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种方法表示你的搭配方法了,现在咱们在来动笔搭配一下去动物园的路线吧,动笔吧。为何这个搭配方法跟刚才搭配服装的图是一样的?和同桌说说说说想法。师:这两个图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两个种类的个数是一样的。所以连接起来是一样的。现在咱们帮奇奇解决了行的问题。【设计意图:教师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四、回忆总结。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要有序。师:大家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搭配中的问题。我们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他在谢谢大家了,这节课就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