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课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江苏2011考试说明】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题回顾】1(10年安徽卷)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
2、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3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注: 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选择题【知识梳理】 (一)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 (二)皇帝制度:1、确立“皇帝”名号: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为以后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沿用2、基本内涵:由三点组成,即皇帝 、皇权 、皇位 。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规定: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3、、所用的玉印称“玺”,以增强皇帝的神圣感;皇权至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皇位世袭:自称 ,后世为二世、三世以致千万世。(三)中央官僚机构三个最高官职是 、 与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 ;太尉:负责 ,地位与丞相一样,但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兵权。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
4、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 ,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四)郡县制1、确立: 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采用 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2、规定: 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的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有 ,领取俸禄,不得 。3、作用: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对 直接有效的控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
5、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指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2、两大矛盾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3、建立 略4、内容 (1)中央官制: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2
6、)地方官制:推行郡县制5、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3)专制权威导致秦实行暴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二世而亡。2、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重点突破】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经济上,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
7、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从地理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稳定而密切,中国农业的发展使大型的水利工程等公共事业的建设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于是导致氏族首领地位不断上升,最后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在文化渊源上更多的呈现出大一统的集权趋势。【及时训练】1. 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 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有利于封建统治2柳宗元在封建
8、论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文中的两年“制”分别是指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荀子:“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史),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经常巡游天下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4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实现了选贤任能5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考题回顾:CCB及时训练:BAD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