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马克思正是从解剖这个细胞开始,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通过揭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奠定了科学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商品的理解。参考答案1: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首先是从商品开始的。由商品、货币,到资本、剩余价值,再上升到地租、利息、地租等复杂范畴。为什么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呢?这是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中最常见、最普
2、遍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最单纯、最基本因素,是它的经济细胞。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开头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生产的出现比资本主义早得多。但资本主义生产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都成为了商品,到处都被买卖的原则支配着。甚至人们的名誉和良心都成了买卖的对象。商品关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社会最大量和最普遍的关系。事物的本质总是寓于事物的现象之中,商品和商品交换既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只有从商品着手展开分析,才能揭明这一
3、经济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还要补充一方面,能够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出发点的现象,不仅必须是这个社会中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同时还必须是这个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现象。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是从简单事物发展起来的,并且由大量简单的事物组成。只有从简单的形式开始分析,才能一步步说明整个复杂事物。人是一切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根据这一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似乎应该从资本主义的人口出发,但是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是分为阶级的,是由一定的阶级组成的,如果不分析阶级,那么对人口的分析就只能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那么能否从资本主义两大对抗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相互关系上来开展分析呢?我们说,这也是不
4、行的。阶级仍然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一定社会的各个阶级的地位以及其相互关系,总是有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资本家之所以成为资本家,是因为他手里握有资本,并利用它来剥削雇佣工人,雇佣工人之所以成为雇佣工人,是因为它丧失了任何生产资料,只好通过靠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过活,并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可见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地位和关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什么是雇佣劳动。然而,资本和雇佣劳动也还不是这一社会最基本、最简单的范畴。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是一定的价值物,而且它总是首先采取货币的形式,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也是一种有价值、有价格的东西,资本与雇佣关系必须通过商品的买卖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因此为了弄清什么
5、是资本和雇佣劳动,又必须先了解价值、价格和货币范畴,简而言之,以需要了解商品为前提。归根结底,商品关系才是资本主义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关系。正如动植物的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一样,资本主义经济这个复杂机体,是由商品这种经济细胞所构成的。在商品内部,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从实质上说,这种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相一致。商品和商品交换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资本主义要早得多;商品生产自发发展的结果,出现了货币;货币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在有了相当发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因此为了弄清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规
6、律,分析必须从商品开始。参考答案2:在深入探讨对商品的理解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多重意义和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不仅承载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属性,更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解析商品的钥匙,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本质。首先,从基本概念上讲,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社会尺度。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这
7、两种属性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商品不仅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也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的媒介。在这里,商品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即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马克思从商品这个细胞出发,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规
8、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它也导致了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工资的形式支付劳动力的价值,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通过揭示商品的价值规律,马克思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秘密,指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方式也在不
9、断创新。然而,无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其背后的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都没有改变。此外,商品在现代社会中还承载着更多的象征意义。商品不仅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品,更是社会地位、品味和文化的象征。人们通过消费不同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因此,商品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了更为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综上所述,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还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地位和文化的象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深入解析商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也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理解商品的多重意义,以更好地把
10、握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参考答案3: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无疑是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批判经济学中拥有更深层的意义。马克思视商品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元素,其分析不仅揭示了商品的表象,还深入其结构性的社会联系和生产关系。首先,从表面上看,商品是供应需求交换的对象,具体满足人类的某些需求。无论是物质商品如食品、衣物,还是服务如教育、娱乐,所有这些都被赋予了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它决定了商品是否能满足特定的人类需求。在这一点上,商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是其基本特征。然而,马克思的分析并不止步于此。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商品还具备交换价值,即商品在市场上可以被其他商
11、品交换的能力。交换价值的存在,反映了商品背后隐藏的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联系。它不仅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更是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的交换。这一点揭示了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所具有的双重性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所有商品的价值根源于其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观点强调了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是价值生成的核心,而这一劳动过程在资本主义系统中往往是不平等的,因为它涉及到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利用其生产出的商品获得超出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的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商品化现象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即将
12、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和人际关系转化为商品和交易的形式。这种趋势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标准化和同质化,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成功和幸福等同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此外,商品的全球流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特征。在全球市场中,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跨越了国界,形成了复杂的国际生产网络。这不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也加深了全球不平等。总结来说,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着复杂而多重的角色。通过马克思的商品分析,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商品如何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还能深入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识别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问题。这种理论视角对于批判地审视现代经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