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写作《讲究文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增强语言文采的一般方法,努力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
2.能够讲练结合,通过实例增强感性认识;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明确改进方向。
3.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水平,激发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增强语言文采的一般方法。努力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
2.能够讲练结合,通过实例增强感性认识;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明确改进方向。
【教学难点】
3.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水平,激发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范文引路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一课
2、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什么是文采?文采,就是指语言富有表现力,能给人以美感。其实我们的古之圣贤孔子早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无法流传下来;杜甫更说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是写不出好句子,誓不罢休。可见,文采是多么的重要!今天这堂作文指导课让我们一起试着把自己的语言也来一番淡妆浓抹,让我们的语言文采飞扬。
二、为什么要讲究文采?
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立意明确等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明白了前提条件,我们又必须懂得在写作中为何要讲究文采?
作文是思维和语言的综合体,如果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3、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好比一个人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语文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作文能否取得高分,可谓是“生分线“。因此,同学们要重视语言的锤炼。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
三、如何讲究文采?(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锤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备。
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一字传神,表达准确,贴切,形象,生动,这样的语言就有了文采。下面进入“才艺比拼”环节:(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师点评。例一:“戴”“穿”只是一般动作,而“晃“字写出了大耳环来回摇
4、摆的动态感。”飘“字写出长裙随风摆动的飘逸,轻盈感,这两个动词的妙用,生动形象写出这位女性的柔美。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动词,可以精确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态,流露作者情感。例二:三个”有“只写出动作的存在,没有任何情感和美感。而”穿着“”掬着“”盛着“”转“等词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水珠表现状态的美感,同时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些修改后的词语瞬间让语言灵动起来了。
佳句欣赏
1、秋天到了,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下来了。
2、春天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来,化成草叶和芽苗。
佳段欣赏(见课件)
生讨论师评。
变用量词。应该贴合丰富的意向,精心选用最能表情达意的量词,增强句子
5、的画面美,尽量避免单调重复。例: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叠词的运用清新简约;“枚”“张”“方”“湾”四个量词既切合诗歌意象的整体特征,又在丰富多变中增强了句子的音韵之美。
(二)、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可感。
才艺展示(课件展示)略
例一:以“母爱”为话题的一段话,将母爱比作一曲古筝、一颗明珠、一根拐杖,三个比喻铺排,将母爱的温暖渲染得淋漓尽致。
例二:这几句综合运用了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把一树枯枝上的小鸟写成装点树枝的绿叶,形象活泼,别有风味。
例三:这段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眼中的同学是多么个性十足,意味无穷啊!
6、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够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描摹难以述说的事物,增添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恰当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夸张、反问等,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给语言涂抹灵动的色彩。
动动手,动动脑,下面大家可以借鉴刚才的例子的表达方式,以“母爱”为话题,重新丰富你对母爱的理解。
除了上述方法外,文采可以借来,就像月亮不会发光,可以借阳光一样,你认为借什么可以增加语言的文采呢?
(三)、巧妙引用,使文章光彩夺目。
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警句、名谚、诗词佳句等,可以使文章在通达之中彰显警策,在感性中流露知性,给人深度感、厚度感。
(1)
7、巧妙使用诗词的主要形式
A、直接引用。灿若星河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考试作文中我们要善于引用和化用古诗词,让古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彰显魅力。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组句子。(见课件)
例一: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练习:仍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引用古诗词。(学生动手,老师课件展示。)B、化用古诗句。这种方式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加入了自己的“创造”成里面了。有许多优秀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文话题,却不能完全直接使用。化用时应该注意四点:(1)诗词本身便于化用;(2)话题适合使用诗词;(3)化用不要歪曲古诗词
8、4)所化用的原诗句为多数读者所熟悉。
例一,以“乐观”为话题(课件展示)
小结:引用、化用古诗词,能使文章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这既可以避免描述性语言的刻板平淡,又可以克服议论性语言的繁荣拖沓,还能使行文多姿多彩。
总结: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让笔下文采飞扬,必须广闻博采,增加语言积累;向生活学习,向美文学习,多做课外摘抄,多记诵诗词歌赋。相信你那饱含感情的笔尖一定会流淌出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亮丽语言来。
教学反思
写作是一种将思维转换成语言的艺术,思维、转换、语言是三种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下,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了。在写作教学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加以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解决问题。特别要明确的是学生是教学主体,课堂是学生的天地,要把时间、表现机会尽量地提供给他们,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部分评价的作用。这节课基本遵循了科学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足:学生的热情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