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41MB ,
资源ID:73140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314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基于近20年职业教育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测算.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基于近20年职业教育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测算.pdf

1、第23卷第4期2023年8月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l.23 No.4Aug.2023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基于近20年职业教育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测算陈鹏,吴羿宏(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需厘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明确其理论内涵及其基本标准,以找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方向。通过梳理近 2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职业教育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回顾总结了职业教育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所作贡献。面向未来,应进一步

2、厘清中职教育发展定位、强化高职教育产业对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影响,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对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贡献力。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受教育年限;职业教育;贡献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编号:2096-6725(2023)04-0017-08文献标志码:ADOI:10.15903/ki.jniit.2023.04.003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未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目标。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

3、院印发的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更是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任务指标。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上的体现和投射。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关乎我国基本民生及未来发展。2022 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有法可依”的新的历史阶段。为落实“同等重要”的法律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并行,建设生态良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回顾总结职业教育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一、

4、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我国有关高质量教育的研究最早于 1997 年左右出现,此时的“高质量”往往是研究者的主观表述且集中于教育领域的某一具体问题研究,如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高质量师资教育等。2003 年左右,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但其主要关注的仍是教育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问题,且研究者常将“体系”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完善并未得到足够重视。2017 年,我党对我国发展新形势新阶段进行科学研判,“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这在教育研究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2020年,“高质量教育

5、体系”作为一种政策话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收稿日期:2023-06-26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江苏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1JYB003)。作者简介:陈鹏(1982),男,山东单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政策。17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布的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中被提出,进而在 “十四五”规划中被进一步强调,随后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 2020年开始,以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的研究开始迅速增多,但针对何为高质量教育这个问题,目前学界并未达成统一认识。高质量教育是极具本国特色的提法和表述,在英语

6、语境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翻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内涵,当前学者主要有两类定义,一种是对高质量教育进行宏观、横向的“定性”。如葛道凯通过“育人为本”“公平普惠”“结构优化”“充满活力”“开放多样”及“有贡献力”来对高质量教育进行描述1;范国睿从伦理与价值、教育本体以及教育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出发,对高质量教育在公共公平、健康教育生态以及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要求2;朱旭东等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当满足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谐社会以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求3。这种定义方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合理导向,有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

7、构建,但同时也存在着高质量教育建设灵活性受限的问题,难以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与此同时,由于“定性”描述的高度抽象化,在高质量教育发展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且难以对高质量教育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另一种定义则是从教育开展程序、教育实施环节等微观、纵向的视角进行阐述。如霍力岩等人通过“四梁八柱”的思维方法及CIPP评价模型的结构逻辑,从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 4 个维度着手,建立了价值质量、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4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及 55 个三级指标的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4。这种定义更多地是从教育本体出发,为学校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实施路径,但其内在一致性、逻辑性

8、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因此,有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是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发展而不断生发的。在其内涵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既是应然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现实发展进程的评价指标。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此前二十多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短板亟需补齐,摆脱我国教育事业“跛脚走路”的窘境;另一方面,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社会和人民存在更加紧密的联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不同禀赋学生发展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标准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

9、,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求相统一5。在教育事业“增量”与“提质”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形成了动态平衡。在固定时空条件下,在当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什么样的教育是高质量教育?我国需要什么样的高质量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明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标准。第一,确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标准,即公平、公共。公平、公共是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此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教育的高质量与公平之间存在难以割裂的紧密联系,教育公平是有质

10、量的公平,教育质量是公平的质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确保教育基本公平的基础上,为教育公平注入高水平的灵魂,从发展质量的视角审视教育公平。教育高质量的公平不是教育质量的扁平化和全熵化,绝不搞平均分配,降低教育质量6。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构澄清了二者的统一关系,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作为与人民生计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在过去为实现教育的公平、公共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高质量的现代教育体系发展一定包含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第二,确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标准,即促进发展。满足人的个体发展需要以及社会人18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才供给的需要是教育最核心的功能。其一,教育应促进个体生命

11、本质的发展。由于个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在未定型的阶段需要教育去做“支架”,帮助人格的发展完善,谋求个体的自我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应使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断构建与自然世界的联系,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避免自身被异化。其二,教育应促进社会发展,此功能是建立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此前的跟随式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充分适应实际需要7。面对现实需要,现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主动促进创新型人格的发展,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推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应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挑战。第三,确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标准,即以人民为中心。一

12、方面,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为人民办学、依靠人民办学则是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提出,教育的现代化应该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针对“人人”就需要在能满足人民受教育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更灵活地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8,延长其受教育年限,提供更高效的引领和指导。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样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关系民生的国家大事,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在人民身上。教育发展是否实现高质量,人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职业教育在满足不同禀赋学习者需求、提升人民受教育水平方面

13、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结过去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加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举措。二、近 20 年职业教育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贡献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共同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本研究引入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通过直观的数量关系衡量职业教育的阶段性发展水平,总结过去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不足,展现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的是某一群体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年数总数的平均数。其计算可用公式表示为:y =EP其中,y 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E表示该群体

14、中每个人所受教育年数之和,P表示群体总人数。在计算中,P一般可根据需要来确定特定群体,其数量也随之确定;但是 E 的计算往往受到多个条件制约,难以直接得到某个群体所有个体受教育年限的数据,一般只能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推算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为减小人口普查资料的计算量,提高准确性,同时便于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E的计算应使用经常性的统计材料,因此 E 可通过求取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数与其对应文化程度所需修业年限的乘积,再对不同文化程度人口修业年限进行求和获取。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E=EiPi在该公式中,Ei表示i种不同文化程度群体所受教育年数,Pi指的是i种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相应的人口数。其中,i

15、可由国家学制规定所得。因此,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y =EiPiP其中,P的统计口径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差异,如刘巍9、孙百才10等人在研究中选择了“6岁及以上人口”,聂江11选择了“15 岁及以上人口”,杜鹏12则选择全体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儿童普遍在 6岁后接受教育,由此得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能代表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本研究将P设定为“6 岁及以上人口”。在计算数据的来源中,除 2000 年、2010 年以及 2020年的计算数据直接从全国人口普查中获取外,其他年份的计算数据皆由 中国统计年鉴 中的人口数据推算所得。19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根据国内学制的一般规定,受

16、教育程度被划分为 7 类,其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如下:未接受教育或文盲(E1)为 0 年,小学(E2)为 6 年,初中(E3)为 9 年,高 中 及 中 专(E4)为 12 年,专 科(E5)为 15 年,本科(E6)为 16 年,研究生(E7)为19 年1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人专科的举办者较为多元,既有职业院校,也有普通本科高校,现有统计数据难以区分两组数据;同时职业本科教育尚属近年出现的新事物,相关数据尚未有历年的系统统计。因此本研究暂且将中专、专科层次的教育归属于职业教育。式中Pi的计算,未接受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四种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可通过 中国统计年鉴 中“分地区按性别、受教育

17、程度的 6岁及以上人口”项目获取。除全国人口普查年份以外,中职、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数量皆由相近年份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以及中国教育统计数据中各阶段教育招生数及毕业生数推算所得。(二)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002020 年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明显,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 20002020 年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中职业教育的贡献度,绘制与表1相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具体见图1。图 120002020 年职业教育所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量变化从图 1中可看出,职业教育为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的贡献 r 从

18、2008 年起突破 1.0,从 2010 年起曲线斜率比此前近十年时间有所提升,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在为人民受教育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不断扩大影响,提供教育机会的能力不断增强。表 120002020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及职业教育的影响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y 7.59797.99448.03438.13258.22758.17388.31698.50108.65968.78779.20969.27869.

19、41509.52809.60769.07699.07839.20999.20729.27689.9937y 16.81537.19417.21467.28227.36077.25497.38497.51907.62547.69407.93157.93808.00848.05868.07997.55447.54467.56847.55937.55908.1544r0.78270.80030.81970.85030.86690.91890.93190.98201.03421.09371.27811.34061.40661.46931.52771.52251.53361.64161.64791.71

20、781.8393注:y 为平均受教育年限,y 1为未包含职业教育的平均受教育年限,r=y-y 1为职业教育所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量。(三)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呈整体上升趋势,职业教育所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且增长量逐年递增。为更好地呈现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绘制2000 年以来各学历水平人群占 6 岁以上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堆积图,描绘各学历水平人口数的变化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要上学”发展到现在的“上好学”。其中,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是评判个体是否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指标

21、。从图 2 可以看出,20002020 年,我国接受包含专科、普通20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从3.88%提升至 15.78%,其中,接受专科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从 2.55%提升至 8.16%,接受普通本科层次教育的人口比例由 1.25%提升至 6.84%,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人口比例由 0.07%提至0.7%。从中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群体甚至略多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群体。可见,职业教育在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 220002020 年各学历水平人口占 6岁以上人口比

22、例进入新世纪以来,原有的相对封闭且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 21 世纪初发布了如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等多部文件,积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2004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对中高等教育结构比例做出了进一步调整,要求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并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升职业教育所占比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 813.90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的 48.89%;普通专科招生人

23、数为 324.86 万人,占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的47.67%。2010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打破原有职业教育衔接不顺畅的局面,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普及化发展浪潮,职业教育体系重心逐渐上移,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逐年增多。从 21 世纪初到 2020 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由几十所发展到近一千五百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专科招生数为 869.15 万人,占本专科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 54.01%,其中,普通高职专科招生数为 524.34 万

24、人,占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 54.20%,职业教育为更多不同禀赋的学习者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为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变革加快,面临新格局构建的种种挑战,过去的国民教育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经过快速增量的阶段后,我国现有教育体系自身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产学研合作不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然状态下地位不对等,普职教育长期“瘸腿”前进发展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完善是我国教育改革工作

25、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稳中求新:厘清中职教育发展定位“稳中求新”应当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未来一段 时 期 继 续 深 化 改 革、持 续 探 索 的 关 键 词。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应适应时代之需,重新厘清定位,在“升学”与“就业”双重导向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实现基础性转向。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迭代加速的端口,亟需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青年学生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中职21高职教育理论2023

26、年第4期教育应充分认识和尊重自身本质属性,应对经济社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在前期规模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进一步扩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奠定基础,形成提质增量的良性循环。第一,稳定已有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存量,不断发掘增量,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其一,应推进职普教育因事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应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充分适应不同禀赋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各学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融互通;另一方面应实现整体和区域内的职普协调发展,优先在较为富裕以及产业对接优势明显的区域打造金牌中职学校及专业,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二,职业教育作为一

27、种教育类型,应充分体现出其职业性的本质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拓展招生渠道,推进招生类型的多样化,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尤其应向各类社会群体开放,将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零工从业者等群体纳入到招生范围内,通过泛在学习、学分认证等灵活的培养方式,满足其受教育需求。第二,不断提升现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其一,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充足。新职教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与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相匹配。尽快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投入标准,确保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生均投入大体相当。考虑到职业教育自身与经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的本质特征,经济条件允许的区域应在经费投入上适当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

28、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快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其二,优化中等职业院校的结构及布局。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关键点在于区域特色,应统筹合并优化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的覆盖范围,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供给。(二)特色发展:强化高职教育产业对接在“百万扩招”的政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扩容,但这并非是为了给弱势发展、生源萎缩的高职院校提供缓冲机会,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1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迭代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产学脱钩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把握现有高职教育体系的优势,在类型特色的基础上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当前办好高

29、质量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第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是支撑其与行业进行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步。过去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追求“量”的扩张,贪全求大,不顾实际情况不断向综合性高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原有特色专业的进一步强化,使得当下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及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弱化了行业特色优势。高职院校面对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轮技术革新,应抓住机遇,充分挖掘自身教育和社会资源,抢先布局。重点发展行业特色型、区域引领型以及新兴朝阳型专业,通过加快自身专业设置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院校与行业、产业的适切性以及院校自身发展的前瞻性。第二,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转向。随着生产技术的进

30、步,技能层级进一步细分,机械操作、人工智能将应用于更多场景,个人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化要素将成为适应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充分利用高职毕业生的存量优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助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其一在于通用技能的强化。智能技术引起行业和岗位匹配的迅速迭代,使得掌握单一技能或固定化技能的人才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因此高职教育应更加重视通用技术技能的培养,不断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使其实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其二是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联系的强化。产业创新发展以及个人成长需求不断提高个人对技术技能背后的操作逻辑以及科学知识的渴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时

31、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未来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其三是技能的社会化转向。此前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往往以技术22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技能作为教育实施的绝对重心。但伴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及其生源的社会化,创新创业需求对培养人才的风险识别、机遇把握等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三)开拓新局:扩大职业本科教育影响职教本科的试点推行是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举措,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升,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属不同教育类型但地位同等重要政策理念落地的重要路径。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职业本科教育虽然取得

32、了阶段性胜利,呈现出起步稳、发展快和前景广的特点15,但在实际扩大影响的工作中仍遭遇着民众对其不同程度的接受阻滞,亟需提高其社会地位,去除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16。民众对本科教育的固有认知仍停留在过去,认为重点高校为一本、普通高校为二本、独立学院为三本,对职教本科存在认知偏差,并未建立起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概念。要想树立职教本科形象,提高其公信力,应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制度的完善,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满足人民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能力。第一,应在法律层面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相关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职业本科教育地位。2022 年 4 月,我国新职教法颁布,确立了职业教

33、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要想将应然状态变为实然状态,真正将法律精神落在实处,仍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随着职教本科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要加强整体性顶层设计,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开展提供行动依据,增强职教本科的办学底气17。第二,应加快推动职教高考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把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关,为职业本科院校提供高质量生源。一方面应加强职教高考考试内容及方式的针对性,注重对具有更强技能禀赋人才的挖掘,确定吸纳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生源,让更多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也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办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职教高考制度应将新职教法中

34、的职普“类型不同,同等重要”落实在实处。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应同批次招生,将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而非让高等职业教育“捡漏”。进一步澄清大众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从而改变过去职业教育就是“兜底教育”的局面。第三,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把好职业本科教育的出口关。2022年 6 月,第一批职业教育本科生毕业,取得了亮眼的就业创业成绩,为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好了“第一枪”。但应认识到,职业本科教育的就业创业保障制度仍处于未成熟的探索阶段,需要从此次毕业生就业中总结有益经验,并随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为职业教育本科生持续画像,明确其发展特征,为

35、人才培养规格调整和实施过程形成良性反馈,不断巩固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质量,让职教本科成为推动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一环。参考文献:1 葛道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使命、动力及建设思路J.教育研究,2022(3):26-30.2 邬志辉,范国睿,李立国,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2):24-39.3 朱旭东,刘丽莎.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1):33-39.4 霍力岩,孙蔷蔷,龙正渝.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1-18.5 吴晓蓉,胡甜.教育高质量

36、发展:内涵、标准及实践J.教育与经济,2022(2):28-34.6 郝文武.提高教育质量的永恒追求与时代特征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7-166.7 刘云生.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怎么办 J.教育发展研究,2018(11):1-10.8 牛桂红.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8):8-12.9 刘巍.“人均受教育年限”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J.北京统计,2003(6):19-20.23高职教育理论2023年第4期10孙 百 才.测 度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30 年 来 的 教 育 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

37、实证分析 J.教育研究,2009(1):12-18.11 聂江.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教育不平等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4):42-47.12 杜鹏.基于基尼系数对中国学校教育差距状况的研究 J.教育与经济,2005(3):32-36.13 吴峰,张懿丹,邬跃.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教育平等的影响基于 20002020 年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1):68-74.14 王俊杰.高职扩容与人工智能迭代:冲突还是耦合?兼论高等职业教育变革逻辑及创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22(3):99-106+159.15 李天源,石伟平.职业本科院校在高质量发展

38、阶段的特色发展之路:理论原则、关键任务与保障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16-20+70.16 陈鹏,刘铖.合并转设背景下本科职业教育推进的民众阻抗及其消解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民众舆情分析 J.教育研究,2022(6):112-123.17 陈鹏.英国普职融通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J.职教发展研究,2023(1):1-10.The Contribu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of Educa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Vocational

39、 Education Increasing the Average Years ofEdu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CHEN Peng,WU Yihong(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Abstract:Build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overall goal of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40、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logic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and it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basic standards,so as to findthe dire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By sorting out the changes of the average years ofeducation of the

41、 popula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under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tribution of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It ispointed out that facing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of se

42、condaryvocational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and expand the impact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so as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contribu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Key words:highquality development;years of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contribution(责任编辑:薛卉桐)24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