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3-6岁学习指南+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3-4岁的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
2、思维为主。5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5-6岁的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较为抽象的概念.5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开始萌芽。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1、抓住各种事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需求。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索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高宽松的环境。3、关注幼儿所
3、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掉落的花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与探索的欲望。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好奇心.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动植物、人物、石、水、沙、泥等自然物和木块、布、塑料、纸)、现象(天气、颜色变化、沉浮、磁铁吸铁等)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2、支持幼儿对身边的常见食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索.3、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观察
4、、探索的乐趣。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自信心。1、通过观察和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与奇妙(色彩缤纷、自然形态、数量化特征等),热爱大自然。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4、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5、鼓励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探索和发现的快乐。7、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8、培
5、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尊敬。9、通过照料动植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索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如推、拉等).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续地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2、支持鼓励幼儿用各
6、种常见材料(纸、木、塑料、颜料、废旧材料等)和工具(剪刀、尺子、漏斗、筛子、各种容器等)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3、引导幼儿能认识较多的和常见的科技生活用品(微波炉、榨汁机、录音机、洗衣机、空调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活的作用.4、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和沉浮等现象,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5、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感受比较的过称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力。1、为幼儿提供参加科学小实验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与实验探究有关的材料(如铁、塑料、布、干电池等)与工具(如温度计、量杯、天平、放大镜、尺子等),在实验
7、中积极思考与尝试.2、设置情境和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探究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4、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了解风、电、水、太阳等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5、在各种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感知和主动探索可接触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如
8、订书器、打孔器、曲别针、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vcd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9、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生物地生长变化特点和规律,发现引发生物变化的基本条件。10、在收集、设计和连接活动中,引导幼儿会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当的方法。11、引导幼儿观察生物、物体、时间的特征,建立各特征之间的联系。3、能用适当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1、当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特征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
9、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给予保护和支持。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自由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1、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2、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3、为幼儿参加小组讨论及探索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4、鼓励幼儿使用比较的语言,如:更长、更短、更轻、更重等。1、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真实的发现、感受、探索的过程和经验等。2、支持、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看法.3、为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实物记录、录音、绘画、模型、照片等)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和交
10、流提供各种条件。4、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语言、图画、动作等)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感知和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形状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3、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别。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
11、多或少(4个物体以内)。6、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8、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1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12、,并进行计数。2、引导幼儿在较多的机会中接触物体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常见量,感知其特征、进行分类。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对510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规律.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简单使用或运用的机会。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简单的模式(如大熊、小熊、大熊、小熊)进行循环排序。6、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探究和感知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并进行分类。用合适的图形平成代表模型或更复杂的图画。7、提供各种机会,为幼儿初步体会常见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创造条件。8、提供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学
13、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10、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11、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10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13、引导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进行非比阿婆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14、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1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使用相关的数学语言,如“一份”、“一些”、“5条
14、、“你见过这样的形状吗?”等。1、支持、鼓励幼儿选取合适形状的物品组成特定的模型。2、利用和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发展变化。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和理解加减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方法尝试解决简单问题。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5、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对一定事物的数量(20以内)学会成组地数
15、数及倒数,并会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活动。7、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8、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会看整点、半点,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10、利用和创设各种时机,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1、鼓励幼儿使用相关的数学用语言和词汇,如“因为一样”、“因为不同、“倒数”、“x比x多”等。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欢、爱护动植
16、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2、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会天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身边环境,从把废弃物放进指定地点、便后冲水等生活小事入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1、为幼儿提供照顾小动物呃机会,感知动物的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小动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2、为幼儿提供参加种植活动的机会,体验一些照顾植物的方法,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初步懂得爱护植物。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四季明显的特征(春暖花开树木生长、动物复出、夏热树木花草茂盛、秋凉收获各种果实、冬冷动植物冬眠水
17、结冰),感知和体验一些天气现象(风、沙尘、雨、雪),初步体验季节变化与动植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4、为幼儿提供感知、欣赏、体验大自然美景的机会,萌发幼儿关心大自然的情感,具有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主动维护环境的清洁、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5、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一些环境和事物现象,如喧闹、安静、脏乱、整洁等,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对待周围事物和环境(如把垃圾扔到制定的地方等)。1、生活中,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体会人与动植物、其他动物和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2、鼓励幼儿主动参加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自觉爱护动植物,懂得珍惜生命。3、在各种活动
18、中,引导幼儿感知四季对动植物生长、变化及人们衣着、生活的影响,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风、沙尘、雨、雪、雾等),发现它们与四季的关系,主动想办法适应天气的变化。4、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施以的环境对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特别关注水、空气、土壤的清洁,感知它们对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5、通过幼儿生活中所接触和了解的各种事物(浪费水、河流被污染、乱砍乱伐、沙尘暴、乱扔乱放垃圾等),引导幼儿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有相应的环保行为.幼儿发展评价要点1、 是否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并积极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2、 愿意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3、 是否能自
19、由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4、 是否对生活和游戏中简单数字现象感兴趣。5、 是否获得了简单的数字经验,是否初步知道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明显特征。6、 是否初步懂得爱护动植物。7、 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1、 是否能主动地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并感到愉快.2、 是否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并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有自信。3、 是否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探究,并提出初步的猜想、进行验证、观察发现其特性和变化。4、 是否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比较、连续观察发现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差异和变化,获得观察、比较等能力。5、
20、能否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与方法.6、 是否懂得爱护、照料动植物,发现它们的生长变化,积累一些照料动植物的方法.7、 是否能够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体验到一些自然现象的不同,初步体验季节变化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8、 是否能够发现环境中一些美和不美的现象,能够谈论它们,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维护环境美观整洁的行为。1、 对周围事物、现象以及各种科学活动是否感兴趣,有好奇心。2、 是否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并有相应的表达.3、 是否积极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4、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能否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5、 是否主动与他
21、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有成功感和自信心.6、 是否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并在生活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7、 是否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爱护小动物和常见植物。8、 能否主动谈论科学内容的话题,与他人讨论、交流自己的不同感受和想法。9、 是否喜欢阅读科普图书等图文资料,是否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的快乐.(一)科学探究目标34岁45岁56岁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1.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1.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
22、是刨根问底。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1.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2.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3.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 探究中能与他
23、人合作与交流.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2. 能发现常见
24、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二)数学认知目标34岁45岁56岁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1. 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2. 能
25、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2.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2.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4. 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