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1-73页。教材分析: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1元及以下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这些人民币,且有了简单购物的经验。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购物活动为主线,有层次的安排教学内容。例题直接出示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连一连、填一填、换一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再让学生在一些购物情境中,解决一些简单的购物问题,感受不同的付币、找币策略,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
2、的能力。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学会简单的购物,能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正确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购物活动中,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对学习的自信,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
3、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的使用人民币。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
4、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 学生准备:模拟的2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人民币。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一元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交了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课件随机出示一元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你们能说说下面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吗?你是怎样辨认的呢?2师: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放学后小楠拿起自己的储钱罐来到超市,他想帮妈妈买一条漂亮的围巾作为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课件出示围巾及其价格85元)红红打开储钱罐,从
5、里面倒出了自己的存款,呀,你们看,小楠存了好多钱呀,有许多1元的、5角的、2角的、1角的。如果用1元或5角、2角的人民币来付钱,你觉得方便吗?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元以上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需要,进而主动地学习新知。】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1活动一:认币从“小小银行”里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1)学生动手取出人民币,先同桌交流,再逐一汇报(指名上台回报)。(2)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样币。(3)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是几元的人民币的?举例说说你和家人在买什么东西时用到这种面值的人民币。小结:
6、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人民币上的面值又有大写的面值和小写的面值。(4)介绍人民币的知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发行了5套人民币,刚才我们所认识的是第4套(2元、5元)、第5套(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前几套人民币。(电脑出示旧版的人民币)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们都要爱惜它。2活动二:取币师:同学们真棒呀!这么快就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了,下面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物品,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物品的价格,老师再出示物品的价格,学生对照物品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电脑出
7、示物品,学生示范拿)3活动三:换币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谁愿意跟我换一换?学生独立填写书P72第3题。1张5元可以换( )张1元;1张100可以换( )张50元;1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1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学生填好后再逐一汇报。提问:1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你是怎样填写的呢?有几种填写方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
8、生听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猜一猜、拿一拿、填一填等多种练习形式加深学生对1元以上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三、模拟购物,灵活应用1“想想做做”第4题。师:放学后豆豆和红红来到了我的小小商店。(课件展示情境图)提问:豆豆和红红在我的小小商店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 商店里有热水瓶、乒乓球拍、乒乓球、牙膏。(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3) 热水瓶的价钱是30元,牙膏的价钱是3元。提问: 豆豆想买一个热水瓶,他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应找回多少钱?红红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
9、立列算式计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第5题。师:豆豆是个爱运动的好孩子,今天呀他准备买一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格是多少元?提问:豆豆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他付了多少张? 师:全是10元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指名说一说。生1:全是10元就是没有一元、二元的零钱。生2:球每个是48元,钱要多于48元才行。如果是4个10元就钱就不够了。应该是付5个10元。提问:如果豆豆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独立思考,后指名说说。 3“想想做做”第6题。(1)师:今天老师的小小商店第一天开张,有部分商品进行促销活动,一盏
10、台灯只售52元。如果买这盏台灯,你打算怎样付这52元钱?(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生1:我付一张50元和一张2元。生2:我的付法和他差不多,一张50元不变,把一张2元换成了两张1元。生3:一张2元还可以换成四张5角呢!生4:(迫不及待地)那我的方法就更多了,一张50元不变,把一张2元换成二十张1角或者四十个5分。提问:这位同学的付法正确吗?(学生通过计算,肯定是正确的)大家对他们的付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呢?生5:我有!现在我们都不用分币付钱了,再说就算用分币,数得很麻烦!所以我觉得这几种付法不太好!师:说得很好!因为生活中我们已经不用分币来付钱,所以这几种付法虽然正确,我们却不提倡。还有没有和上
11、面几种不一样的付法?生6: 我付五张10元和一张2元。生7:还可以付两张20元和一张10元,再加一张2元。 生8:还可以付十张5元和一张2元,或者付五张10元和一张2元。生9:我付五十张1元和一张2元,还可以付五十二张1元,也可以都付2元,要二十六张。师:他这几种付法对吗?(学生口算)生10:对是对,我就是觉得麻烦,这样付钱要数到什么时候啊!师:是呀!那么你们觉得刚才这么多付法中哪种付起来最简便呢?生:(齐) 第一种!师:为什么呢?生15:因为它只要拿出两张人民币就行了,多快啊!小结:对!第一种方法付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所以最简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付钱时,也要根据自己手头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
12、简便的付钱方法。(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台计算器只售20元,一台收录机只售45元,买这两件物品,可以怎样付钱呢?(学生独立思考)几名学生上台买,将不同付法的展示给全班学生看。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出示)引出:小辣椒和西红柿也来到了老师的小小商店,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猜猜看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A、我带20元钱,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知道我可能买了什么?B、我用30元买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够吗?【设计意图: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你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实践,应用拓展:1今天我们认识了1元以上的人民币,请你到商店去看一看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2在人民币的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师倾注了很多的心血,请做个小调查,了解一些关于人民币的故事。【设计意图: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和魅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人民币的人文价值。】教学反思: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是在学生学过1
14、00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1元及以下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一、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求知欲望中探索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需要,从而揭示课题。教学例题时,
15、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认识的各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再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认识的人民币。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二、让学生在多维度思考中创新。学生已认识人民币,但是因为年龄小缺乏购物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灵活的取币、付币。因此,通过逛老师的小小商店这一情境将想想做做第1、2、4、5、6、7、8进行整合,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简单的购物策略,学习过程中既有充满挑战的思考,更有与现实生活亲密接触的愉悦。 首先通过认一认、猜一猜商品的价格,帮助
16、学生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简单的计算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接着通过购买热水瓶、牙膏如何找钱;买足球怎样全部付10元;52元的台灯如何付钱;买20元的计算器和45元的收音机如何付钱;用给定的钱如何购物等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同的付币、找币策略,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讴歌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后实践,应用拓展的两个练习让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并感受到人民币的人文价值。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