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3 ,大小:1.81MB ,
资源ID:726741      下载积分:11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26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儿童常见病及其预mppt课件.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儿童常见病及其预mppt课件.ppt

1、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第一节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儿童常见病的一般检查1.神情及行动表现2.皮肤3.体温4.囟门5.淋巴结6.眼7.耳8.鼻9.口腔10.颈部(颜色、光泽、厚度等)体温及测量眼睑、结膜、角膜有无痛感、脓液分泌物、异物有无异味、出血、溃疡;牙齿、扁桃体、口腔内外状态二、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病因2.症状3.预防日照不足、VD摄入不足、生长快、其它疾病、某些药物一般症状枕秃骨骼病变(头部、胸部、四肢)二、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1.病因2.症状3.预防(十)鼻出血(十一)鼻腔异物(十二)气管、支气管异物(十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病因及症状2.预防(十四)肺炎1.病

2、因2.症状3.预防及护理(十五)厌食1.病因2.症状3.预防疾病、情绪、不良饮食习惯、气候等饮食习惯、膳食平衡、合理运动、(+Zn?)(十六)腹泻1.病因2.症状3.预防与护理饮食不当、气候突变、不卫生、受凉等饮食卫生、喂养、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消毒等进食的注意及口服补液盐腹泻的护理:1)按病因预防2)补水、输液补液盐3)饮食的调节: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4)腹部保暖5)便后清洗二、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1.病因2.症状3.预防(十七)肠套叠(十八)痱子(十九)冻疮(二十)外耳道异物(二十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二十二)屈光不正(二十四)弱视高烧、耳痛、脓液、等1.病因2.症状3.矫治及预防4岁(二十五

3、)龋齿(二十六)手足癣1.病因2.症状3.预防细菌、糖类食物、抗龋能力口腔卫生、合适的牙刷牙膏、正确的方法、定期检查1.病因2.症状3.预防近视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单纯性近视(6D)变性近视(可达15D)轻度(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分类产生的原因1.内因2.外因先天及遗传因素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 环境因素视物过近、时间长,睫状肌过度疲劳;字太小、不够清晰光线过强或过弱;在晃动的车船里或走路时看书;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等。预防近视、保

4、护视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阅读、书写卫生改善学习环境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做好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宣传教育和管理 早期假性近视阶段 药物治疗近视治疗的原则配镜治疗手术治疗听力障碍1.先天性耳聋 孕期有害因素: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孕母饮酒 妊娠期疾病 产伤等 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病毒感染(风疹、流感等)2.后天性耳聋 疾病(高热、急性感染等)药源性耳聋(一)病因(二)矫正(三)预防助听器 听力训练3.小儿计划免疫4.定期检查5.选择合适的音乐6.禁止近亲婚配2.小儿慎用药物1.孕母避免感染、慎用药物不当胎教龋齿1.细菌 2.牙齿的结构 3.糖类食物1.注意口腔卫生2

5、.控制甜食3.药物防龋4.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齿 龋齿的预防 病因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的症状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

6、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有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预防1.选择合适的枕头。通透性强,符合生理弯曲,高度适中2.避免用太软的床垫,防止长时间使颈椎处

7、于非生理弯曲;3.工作中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头颈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钟至数分钟的活动,及时消除疲劳;4.定期抬头远视,每当低头或伏案工作时间过长,应抬头远视数分钟,并按摩头颈十分钟。5.“鳯点头”预防保持乐观精神,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从而有利于颈椎的稳定性。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

8、书时要保持脊柱的正直。三、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第二节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三类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1.都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病愈后,人体对同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免疫。不同传染病不同,有的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二、传染病病程发展的规律病原体完全

9、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多为痊愈而终局,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无前驱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首发症状时间。病程发展的一般规律(几小时几年)1.1.潜伏期 4.恢复期2.前驱期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特殊临床表现1.1.发热2.2.皮疹3.3.中毒症状如猩红热、麻疹、水痘、斑疹伤寒、伤寒等发热为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不同。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三、传染病传播的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

10、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流感、水痘、猩红热等菌痢、甲型肝炎、伤寒等沙眼、脚癣、疥疮等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儿童、老人、体弱者等(特殊传染病)第三节儿童传染病及其预防病原体:能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等)传染病传染病病原体病原体传染病传染病病原体病原体传染病传染病病原体病原体水痘水痘水痘病毒水痘病毒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麻疹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毒风疹风疹风疹病毒风疹病

11、毒普通感冒普通感冒腺病毒等腺病毒等艾滋病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结核病结核病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痢疾杆菌百日咳百日咳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白喉白喉杆菌白喉杆菌狂犬病狂犬病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乙脑病毒伤寒伤寒伤寒杆菌伤寒杆菌蛔虫病蛔虫病人蛔虫人蛔虫流行性脑脊髓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炎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一、管理传染源1.及早发现患儿、及时汇报多数传染病在早期传染性最强看摸问皮肤、五官、精神状态等额头测体温生活情况(饮食、睡眠、二便、是否有不适)2.及早隔离病人3.对接触者进行密切观察二、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2.传染病发生后

12、的措施环境、空气、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环境彻底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物品等3.保护易感人群 常规预防预防接种锻炼、营养、卫生习惯、合理作息预防接种指根据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儿童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群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的目的。预防接种方法:皮上划痕;注射,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口服;喷雾吸入等。计划

13、免疫接种程序乙肝乙肝疫苗疫苗卡介卡介苗苗脊灰脊灰疫苗疫苗百白破百白破疫苗疫苗白破白破疫苗疫苗麻腮风麻腮风疫苗疫苗流脑流脑疫苗疫苗乙脑乙脑疫苗疫苗甲肝甲肝疫苗疫苗出生出生24h内内、1月月初种初种2个月个月1次次3个月个月1次次1次次4个月个月1次次156月月1次次12次次8个月个月12;11岁岁1岁半岁半111;12岁岁1;113岁岁14岁岁1次次67岁岁11113岁岁第二节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麻疹麻疹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经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

14、病。前驱期一般34天。主要表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多中度以上);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多泪、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Koplik斑。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Koplik斑,在发疹前12天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潜伏期一般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可有低烧。出疹期其他症状:全身有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和呕吐。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

15、皮疹。体温可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4.并发症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如继发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窒息死亡。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神经系统麻疹脑炎:病死率达1025;部分存活者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人大多在诊断后l3年死亡。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

16、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结核病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5.护理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6.预防对病人应严密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保护易感人群: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病室注

17、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护理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水痘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物而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出疹期: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绿豆大小,周围有红晕,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粘膜可发疹。先见于躯

18、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微痒。一般不留疤痕,可引起神经皮肤再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潜伏期:2周左右。前驱期:发热等不适,12日内出皮疹。4.并发症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常洗手洗脸,勤换衣;衣物和用具消毒;防止庖疹破溃感染。多喝水,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居室经常通风。如出现持续高烧、症状加重的患儿,需送医院治疗。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水痘疫苗,对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多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

19、殊治疗,常可在-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5.护理6.预防流行性感冒1.病原体流感病毒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3.症状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一般冬春季高发,南方夏秋也可初夏流行。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高热,畏寒、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有的会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流感患者及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动物可传播流感。潜伏期数小时4天,一般为

20、12天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4.并发症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护理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间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5.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病毒都是经由

21、空气传播的。普通感冒由腺病毒引起,患病期间通常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病症,所以又称“鼻感冒”。普通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株型。流行性腮腺炎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22、3天最明显,以后渐退,约2周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厌食等全身症状。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4.并发症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不及时治疗,可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胰腺炎其他: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腮腺炎本身并不很严重,对机体严重危害的是它的并发症

23、5.护理立即隔离至腮腺消肿。居室要通风换气。卧床休息,忌刺激性食物,宜流质和半流质;多饮水。患儿食具要单用,煮沸消毒。病儿衣被等要经常曝晒,脸盆、毛巾等每天煮烫。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采取降温措施。保持孩子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可以减轻患处的疼痛。6.预防腮腺炎患儿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上学;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传染性肝炎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

24、环境中存活。甲肝病毒主要以人、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要方式,日常生活接触(通过各种污染物品,如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潜伏期大约为2-6周,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甲、乙、丙、丁、戊、己3.症状病情初发时,会出现疲乏、不想吃饭,尿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提高人民

25、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及早发现并隔离现症患者,尤其是早期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餐具炊具均应严格分开。保护易感染者。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预防作用。主动免疫: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4.预防乙型肝炎1.病原体2.传播途径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肝脏炎症。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

26、品,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也会感染HBV。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等)均可传播HBV。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3.常见症状注射乙肝疫苗。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可出现黄疸,若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

27、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4.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菌痢)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一日可腹泻几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有总排不净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发热时应卧床休息,腹部保暖,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好转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并加强营养。应遵医嘱服药。若未按医嘱服药,治疗不彻底,易转成慢性菌痢。4.护理5.预防早期发现、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加强环境

28、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2.症状起病急。高烧、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23天后,体温可达40以上,抽风、昏迷;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乙脑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少数病人仍可留下后遗症,如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仔猪经过夏季几乎100被感染,猪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蚊虫吸猪血带上乙脑病毒,再叮咬人时,就把乙脑病毒注入人体。4.预防应在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流行季节应充分利用蚊

29、帐、避蚊油、蚊香以及各种烟熏剂(除虫菊、青蒿、苦艾、辣蓼等)防蚊、驱蚊。手足口病1.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通过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播。传染期很长,从发病前几天到病后68周(1-2月),但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2.症状由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见于小儿,年长儿童和成人偶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的高峰期是春夏和夏秋季。潜伏期约28天,一般无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发烧,体温3839,可有喷嚏、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疱周围有红晕。手脚疱疹多在手脚掌和手指、脚趾间皮肤,有的在臀膝

30、踝肘腕等部位也可见到。疱疹初为米粒大小红疹,很快红疹顶部形成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长轴与皮纹一致,多24天后吸收。4.并发症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在发病25天后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或类似脊髓灰质炎的麻痹。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可自然痊愈,病程约为12周,无后遗症。非终身免疫。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可自愈。多饮水多休息。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应多给予凉稀饭、牛奶、豆花、蛋羹等。体温较高的孩子可适当降低室温,体温过高者可用少量退烧药。若发现患儿高烧不退、嗜睡不安、严重呕吐、意识不清或抽搐、严重咳嗽、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5.护理6.预防患儿隔离2周。勤洗手,不要吃手或啃咬玩具

31、,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病毒流行期间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健康儿童可口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手足口病无疫苗,无特效药物,但可防可控。水痘与手足口病症状的区别皮疹部位:皮疹特点:病程时间:传染性:护理要点:水痘护理关键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手足口病则重在保持口腔卫生。水痘传染性较强,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弱。水痘病程较长,约2周时间;手足口病病程较短,约1周时间。水痘皮疹分批出现;手足口病皮疹仅出一批。水痘皮疹多出在头皮、颈部、躯干,四肢少。手足口病的皮疹则出在手脚指甲周围

32、以及口腔内。手足口病疱疹比水痘疱疹小;壁薄,多不痒,不结痂。猩红热1.传染源2.传播途径3.症状是由(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痛、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之季尤多。多见于小儿。患者和带菌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食物等传播。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猩红热是常见病,多发病,应严密观察,注意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猩红热的症状起病急,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患者全身

33、不适,咽喉疼痛,食欲不良。舌头红,称杨梅舌。皮疹于24h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鸡皮样疹。面部潮红无皮疹,有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有深红色针尖大小出血点。可见口腔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普通型猩红热症状的其他类型1轻型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常至出现典型的皮肤脱屑时,才取得诊断。患者可有低热或不发热,皮疹隐约可见,出疹期很短,无杨梅舌。发病后13周皮肤脱屑或脱皮。2中毒型起病急,高烧可至40.5以上。头痛、惊

34、厥、呕吐为常见症状。严重咽扁桃体炎。有明显红斑疹。如合并脓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危险性很高。3外科型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时,可有局部急性化脓性,皮疹从创口开始,再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和杨梅舌。4.并发症儿童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化脓性并发症咽喉部组织发炎。如化脓性淋巴结炎、化脓性中耳炎。中毒性心肌炎病人可出现高热、寒颤、面色难看等毒血症状。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以心内膜受累为主,皮下小结、环形红斑、舞蹈病。5.护理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可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止痒。

35、6.预防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居室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狂犬病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主要在动物间传播。一旦发病,进展很快,多3-5天,很少超过10天,病死率为100%。潜伏期无任何症状,多数病例在30天后甚至更晚后才发病。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对声光风等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咽喉部发紧。伤口周围有麻木、痒痛的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行感。前驱期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

36、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进入人体。也可通过皮肤损伤(抓伤、擦伤、冻裂等)和正常粘膜(口、鼻粘膜和眼结膜)而使人受染。病人变得安静,但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后死亡。前驱期两三天后进入兴奋期,病人高度兴奋。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声光风等刺激会引起咽喉部严重痉挛。极渴却不敢喝水,喝了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声或别人说到水也会咽喉痉挛。严重时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病人神志大多数清醒;部分病人精神失常,说胡话。兴奋期昏迷期恐水4.预防加强宠物的管理,宠物应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发病的犬、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被咬伤后,对伤口立即清

37、洗外,应尽快、足量进行疫苗接种。如严重还应加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最好24h内注射,如延迟注射也是可以的,只要没发病。5.暴露后的预防性处理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清洗伤口,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伤口处理,若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艾滋病1.病原体2.传播途径指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并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发生许多特异机会性感染及器官系统病理损害和肿瘤发生。获得性

38、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 HIV进入人体后,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这种病毒终生传染。主要通过输血、不洁性行为、静脉注射和母婴传播四种途径。HIV病毒主要存在于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蚊虫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浅吻及一般性的接触不会被传染。3.症状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但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因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39、。从感染到发病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3个月内可达10%,甚至40%。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4.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应有严肃的性生活态度

40、。必要的时候应使用避孕套。拒绝吸毒。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注意血液及血制品的安全。5.预防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肺结核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其它传播途径有消化道、皮肤和子宫。结核杆菌。其对外抵抗力强。人畜共患在阴湿处生存较长,但曝晒2h、512来苏水接触212h、70酒精接触2min、或煮沸1min,能被杀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痰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午

41、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和少量咯血。多数病人表现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慢性重症肺结核会出现呼吸困难。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对活动期病人实施呼吸道、消化道隔离4.护理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病人在排菌期间外出应戴口罩,不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随地吐痰。5.预防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原体2.传播途径3.症状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

42、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病初似感冒,发热、寒战,但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不明显。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频繁喷射状呕吐。烦躁或神智恍惚,嗜睡。乳儿常有尖叫、惊跳。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抽风、昏迷。发病后几小时,皮肤上可出现出血性皮疹。用手指压迫后红色不退,是出血性皮疹的特点。颈部发硬,很难使病人的下巴贴到前胸。预防抢救流脑需分秒必争。若冬春季发现“感冒”的病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很差、皮肤有出血点等要迅速送医院诊治。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儿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接触者检疫,可遵医嘱服药预防,服药期间多喝开水。结膜炎1.病因、病原体2.传播途径3

43、.症状因感染、过敏、外伤引起的眼结膜充血,渗出、乳头肥大和滤泡形成等改变。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细菌、病毒、衣原体、霉菌;变态反应性等外源性。受外界各种微生物、风尘、理化毒物等的刺激而产生炎症。内源性。致病菌通过血行或淋巴使结膜感染,或对全身他处感染物发生过敏反应。炎症也可由邻近组织直接蔓延而来。4.预防习惯常用清水和肥皂洗手;不与他人共用眼水、眼膏及毛巾等卫生个人用品;眼睛红肿时,不宜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宜眼部化妆,一旦发现眼部感染,向医生求助。使用纸巾或一次性毛巾。儿

44、童常见其它疾病及其预防扁桃体炎、白血病、中耳炎、鼻炎、龋齿、近视等视觉异常、腹泻、颈椎病、肥胖、冻疮及冻伤、糖尿病、哮喘、儿童其它健康问题及其预防近视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单纯性近视(6D)变性近视(可达15D)轻度(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分类产生的原因1.内因2.外因先天及遗传因素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 环境因素视物过近、时间长,睫状肌过度疲劳;字太小、不够清晰光线过强或过弱;在晃动的车船里或走路时看书;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等。预防近

45、视、保护视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阅读、书写卫生改善学习环境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做好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宣传教育和管理 早期假性近视阶段 药物治疗近视治疗的原则配镜治疗手术治疗听力障碍1.先天性耳聋 孕期有害因素: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孕母饮酒 妊娠期疾病 产伤等 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病毒感染(风疹、流感等)2.后天性耳聋 疾病(高热、急性感染等)药源性耳聋(一)病因(二)矫正(三)预防助听器 听力训练3.小儿计划免疫4.定期检查5.选择合适的音乐6.禁止近亲婚配2.小儿慎用药物1.孕母避免感染、慎用药物不当胎教龋齿1.细菌 2.牙齿的结构 3.糖类食物1.注意口腔

46、卫生2.控制甜食3.药物防龋4.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齿 龋齿的预防 病因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的症状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

47、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有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预防1.选择合适的枕头。通透性强,符合生理弯曲,高度适中2.避免用太软的床垫,防止长时间使

48、颈椎处于非生理弯曲;3.工作中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头颈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钟至数分钟的活动,及时消除疲劳;4.定期抬头远视,每当低头或伏案工作时间过长,应抬头远视数分钟,并按摩头颈十分钟。5.“鳯点头”预防保持乐观精神,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从而有利于颈椎的稳定性。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