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19MB ,
资源ID:72363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23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pdf

1、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OPE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22-05-26【作者简介】张添锦,女,天津人,助教,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文献。第 21 卷 第 2 期 2023 年 6 月 Vol.21 No.2 Jun.2023 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 张添锦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张杉生于明天启元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享年 60 岁。作为清初浙江一带著名义士,张杉投身于抗清事业,与通海案及祁氏寓园抗清团体有密切关系,且与毛奇龄为至交好友,多次仗义援手,扶危救困。另一方面,张杉出身学术世家白鱼潭张氏,年幼以

2、文名噪海内,与施闰章、朱彝尊等交游,且与其子共为毛奇龄著述做出诸多贡献。张杉的义士与文人双重身份造就其传奇事迹,对研究清初遗民的生活状态与学术潮流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张杉;事迹;抗清;通海案;毛奇龄【中图分类号】I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23)02-0064-06 张杉,字南士,浙江山阴人,宋朝名臣张咏第十七世孙,与其兄张梯、弟张楞并称为“三张子”,明末以其文行世名噪海内,后隐居白鱼潭。张杉的学术著述现今留存不多,大多存于毛奇龄及他人的引用之中,如 仲氏易 等。南明史 艺文志录有宝麟山房集,日下旧闻考记载有张南士集,今均不存。在诗歌创作方面,张杉有主山楼填词

3、一卷,收入清抄本小品丛钞三十四种,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张杉博学笃行,孝友兄弟,笃于朋友,兼具学者与义士的双重身份,是清初浙江遗民中的代表人物,与朱彝尊、施闰章、屈大均、毛奇龄、祁班孙等清初学术大家与抗清名士有着密切交游。张杉对于清初学术研究与史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至今未有学者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本文钩稽旧籍,以其传奇性事迹为线索,对张杉生平、家世、交游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一、生卒年与家世考证 关于张杉的生卒年,山阴张南士墓志铭曰:“是年值崇祯己卯,大集名士于河阳馆,钟皷笙瑟,一若举文社者。盖其年十九云。”131 崇祯己卯为公元 1639 年,张杉年十九岁,则其于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1)

4、出生。山阴张南士墓志铭又记载,张杉于康熙十八年(1679)去探望在广东盐市做官的侄子,随后因病而亡。毛奇龄年谱记载,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冬日,张杉卒2。综上所述,张杉生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享年 60 岁。张杉的籍贯有“萧山人”与“山阴人”两种说法。据蒋平阶所作长史张自庵公传记载,张镃为浙江山阴人,是宋忠定公张咏第十五世孙。张咏第四世孙张伯义谪官山阴,由濮阳迁至山阴泮泽村,溺水于泽中,被两条白鱼所救,遂命名此地为白鱼潭,世称白鱼潭张氏。张镃娶潮州府推官章如钰之女,生二子:张之灏、张之湸(后更名张淑)。浙江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第十六世孙处记载,

5、张之灏娶妻王氏,生四子:张祝、张梯、张杉、张楞。可见,张杉祖籍为浙江山阴白鱼潭张氏。康熙山阴县志记载白鱼潭“去县西北一十里”3107,而山阴县“西至钱清,五十五里,界萧山县”349。康熙时期的白鱼潭距离萧山县并不近,不存在横跨两县的情况。毛奇龄(16231716)及民国萧山县志稿均提到张杉为“山阴人”,而钱谦益(15821664)及朱彝尊(16291709)均提到张杉为“萧山人”。毛、朱二人均为张杉的好友,生活时代几乎重合,行政区划上的认识理应一致。二人意见不同主要因为张杉的入赘经历。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张杉“明崇祯己卯赘萧山,年始十九”4,此后文史探索 张添锦: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 65 才在邑

6、令罗明祖的宴会上大放异彩。嘉庆山阴县志也提到:“明崇祯已卯,杉寓萧山。”5265 据其墓志铭记录,张杉后期隐居于白鱼潭,并未一直在萧山居住。张杉出生于簪缨世家。先祖为宋忠定公张咏。六世祖张以弘,成化己丑进士,由礼科都给事中历任江西左参议。五世祖张景琦,成化丁未进士,官广西桂林府知府。高祖张元冲,嘉靖戊戌进士,由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曾祖张一坤,万历甲戌进士,官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祖父张镃,天启辛酉举人,官晋府左长史。均有传。父亲张之灏,邑庠生,不仕。张杉与其兄弟颇具时名,“而自梯以下每出主文社,人呼曰三张子。三张子当明季以其文行世,名噪海内”125。张杉之子为张燧,

7、字星陈,康熙庚辰进士,除栾城知县,入为吏部主事5265。张燧为毛奇龄弟子,在其学术研究与著作出版中发挥重要作用。张杉是清初浙江一带知名隐士,陈维崧称张杉为“高隐”,施闰章也赞其白鱼潭居所“灌园成豹隐”6。魏耕简张杉曰:“吟诗尝对客,杉也最风流。靑草惠连梦,黄花张翰愁。”7119 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久病而辞官隐逸,张翰为躲避“八王之乱”以莼鲈之思辞官还乡,魏耕以此二典体现张杉隐居风度。实际上,张杉与抗清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张杉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忠明抗清家族,与山阴祁氏家族相似。张杉舅父王毓蓍,字符趾,浙江会稽人,才华与陈子龙、张溥等人齐名。王毓蓍与祁彪佳等师事刘宗周并深受器重。顺治乙酉年(1645)

8、清兵破杭州,王毓蓍榜其门曰:“不降者,会稽王毓蓍也。”又作愤时致命篇复榜于唐卫士祠及文庙。刘宗周举义不就,王毓蓍写信告曰“门生毓蓍已得死,所愿先生早自决,毋为王炎午所吊”8,并赴柳桥河死。越人私谥正义先生,鲁王赠翰林待诏。除舅父王毓蓍外,张杉之兄张梯、弟张楞均与郑遵谦义军有关联。兄长 张梯字木弟,性方正,曾从游于刘宗周之门。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郑遵谦起兵杀死会稽县令与招抚使,与熊汝霖一起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当时“兵无舂粮”,郑遵谦欲以私怨抢掠让檐王氏,张梯“抗言曰:让檐王氏者,非他,吾舅氏王正义先生之族人也。明公方假义旗相向,而先以私怨,使正义先生不得庇其族,何用示天下?拂衣而起,遵

9、谦顿请过,狼狈乃止”923。顺治三年(1646)清廷命贝勒博洛率师征福建、浙江,郑遵谦在江滨备战。张杉之弟张楞,字季方,“与同邑郑氏举民幡蹈海而死”125。自此张梯始酗酒并最终因此病逝,张杉隐居白鱼潭。毛奇龄所言“三张子出而声称藉甚,论者谓张氏益大,乃骤当明季相继落拓”924,即从郑遵谦起义开始。二、张杉与“通海案”及山阴祁氏 张杉沿袭其家族的忠明反清思想,表面是一位隐居的遗民,实则与抗清活动有密切联系。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黄道周受封兵部尚书等职,招募贤士帮唐王组建南明朝廷,张杉即在受邀之列。毛奇龄曰:“会故唐王亦僣号福州。客有以漳浦黄宗伯(道周)蜡书招

10、张杉者,张杉持示予,邀予南行,且曰:方马军可勿避耶!予曰:生死命也,且行亦何能为?亡走山寺。”9259“蜡书”即封于蜡丸中的密信,这是抗清团体常用的联络方式。萧山县志以“西陵军推故鲁王截江抗大兵,署先生监军推官,拒不受。又有以漳浦黄道周蜡书来招者,遂匿不出”10 来说明毛奇龄不慕名利的品质。可见张杉邀请毛奇龄南下确为加入福建的唐王政权。此时,其兄张梯、弟张楞仍在钱塘江南岸的鲁王朱以海控制区,并与郑遵谦关系密切。张氏兄弟分属两个南明政权,而张杉、张梯的墓志铭并未记载此事,毛奇龄应是为友隐晦。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与张煌言会师北伐,攻陷镇江、瓜州等地;北伐失败后,清廷追查与郑成功有私下往来

11、的抗清人士,以“通海案”论处11。康熙二年(1663),魏耕被孔元章告发12,以“通海案”被斩,李达、杨迁并、祁班孙等人因藏匿、支持魏耕而被流放。魏耕,原名璧,字楚白,甲申后改名为耕,别字白衣,又别名苏,号雪窦居士。慈溪人。著有 雪翁诗集。甲申之变后,魏耕为复明而积极奔走,曾为鲁王政权联络,参加“苕上之役”,后因鲁王失败而逃亡,与祁班孙等进行地下活动;曾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对郑成功、张煌言的行军进行建议,并试图劝说英霍诸营旧识迎接张煌言。魏耕逃亡之时,张杉曾准备藏其于家,以舟楫不便未果。案发后,李、杨、祁三家“家人莫敢问,道路离立”128。张杉挺身而出,为三家经纪此事,险些被判连坐:“县官遣伍伯戍

12、守,惧漏所籍。而南士乘夜为涉帑,且时时渡江,入司狱、通犴狴往来。狱吏怪之,执以告提刑。提刑大惊,初以为异姓非家人窥探,资给拟坐,既而察其无故,慰遣之。”128 魏耕被斩之后,张杉暗“阴匄之”,使西泠十子之一的孙治能够为魏耕收尸。又全祖望奉万西郭问魏白衣息贤堂集书云:“事定,山阴张杉葬之西湖。”191703 两种说法均体现了张杉在此事中的重要作用。李、66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杨、祁三人流放之时,张杉又前往送别,清稗类钞义侠类有“张南士送戍友”典故:“解官斥之曰:汝欲偕往耶?曰:当魏耕逃时,亦思至某家,而徒以舟楫未便故,某幸免。今某不忍三人者独行,欲送之过河。而执事以为欲偕

13、往,吾岂畏往耶!解官义之,劝之返,乃嚎咷牵衣而别。”13 张杉在解官面前主动说出藏匿魏耕的计划,不怕受到牵连,可见其忠义与豪胆。张杉与魏耕是旧交,魏耕曾在酬张杉中向张杉倾诉自己的跌宕经历:“结交皆豪俊,珊珊佩玉珂。锦衣赐颜色,进酒命双娥。一朝倏见遗,山上飙吹过。功名不自立,宠顾岂足多。桃李失阳春,年貎已蹉跎。”624 在祁班孙举办的宴席上,魏耕也写道:“座中张五建安豪,请我歌行书石壁。停毫却忆梅子真,藏名此地几千春。年来更忆祁忠敏,重为翦辟编荆榛。”682 梅子真,即梅福,西汉南昌县尉,王莽篡汉时隐居宜丰山中,汉书有传。祁忠敏,即祁彪佳,曾任右佥都御史、苏松总督等,顺治二年自沉于寓山园池。魏耕

14、以此答和张杉,体现出二人的忠义之志相投。“通海案”中,除主案犯魏耕外,张杉也与朱彝尊、屈大均等其他牵涉者交好。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浙西词派开创者,作品有曝书亭集等。朱彝尊曾与朱士稚、祁班孙、魏耕、钱缵曾等通海案重要人物结为好友,亦因通海案而痛惜。贞毅先生墓表曰:“又明年壬寅六月朔,二人坐惨法死,祁子亦株系,戍极边以去。当予与五人定交,意气激扬,自谓百年如旦暮,何期数岁之间零落殆尽。”14543 在明亡后到通海案发的这段时间,朱彝尊频繁来往于山阴一带,与张杉、施闰章等人均有酬唱,如偕曹侍郎施学使徐秀才姜处士张处士祁公子段桥玩月分韵得三字等。此外,朱彝尊也曾寄诗给张杉,体现了二人意

15、气相投:“湖水蓴丝熟,樱桃鳦鸟衔。归期今已近,好遣报张杉。”1476 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曾参与组织顺德起义,失败后逃禅避祸,与魏耕、祁班孙等抗清人士往来,通海案中亦在清廷缉捕之列。屈大均词研究 称:“是时,他客会稽,渡江至杭,与张杉等人于断桥寄亡国之思,旋至桐庐避祸,游东西钓台。”15 在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中,屈大均怀念了魏耕被斩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姿态,祁彪佳怀石投河等先辈事迹,回忆了自己在祁氏寓山别业与祁氏兄弟饮酒,在张杉家看到的白杨梅等等往事。此外还有寄萧山张杉及写给张杉叔父的赠张十二等等,均可见屈大均与祁氏反清团体有很深的交往,且在其中与张杉交

16、往密切。可见,朱彝尊、屈大均与张杉有比较亲密的交游关系。在“通海案”中,张杉与祁班孙、祁理孙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而祁氏兄弟是“通海案”中的关键人物。山阴祁氏一直致力于抗清事业,南明史记载:“江东兵起,其羣从之长曰鸿孙者,字奕远,诸生。以职方员外郎、监军佥事,从事江上,冀有申从父志。理孙、班孙罄家饷之,与黄氏世忠营勒。事败,鸿孙走死,理孙、班孙居山阴梅墅,与魏耕、朱士稚、张宗观密谋大计。”16 张杉与祁氏兄弟早有往来,毛奇龄曾作饮祁中丞东书楼同张四梯张五杉姜十七廷梧蔡五十一仲光观祁五理孙藏画书事并呈祁礼部豸佳姜别驾干,祁豸佳在甲申之变(1644)后隐居梅市卖画为生,不能称为“祁礼部”,可见张梯、张

17、杉于 1644 年之前已经与祁豸佳、祁理孙这两代祁氏子弟有所交集。实际上,张氏兄弟的舅父王毓蓍与祁氏兄弟之父祁彪佳同为刘宗周的门人。山阴祁氏的澹生堂藏书楼名声甚大,萧山毛奇龄就曾借读于祁氏。同理,张杉可能凭借叔父关系与自身才名,在青年时期同样于祁氏有过读书生活。鉴于两家的密切关系,不只是张杉在通海案中为祁氏挺身而出,其兄长张梯也曾帮助祁氏,张梯墓志铭曰:“祁中丞殉后,其家寝落,里中豪侵中丞寓山庄田,君挺身为理之。”922 祁班孙与张杉的交往留存至今,以宴饮诗、寄怀诗为主,如文选楼送别姜十七廷梧之兖州寄怀张五杉等。张杉的友人也有许多与祁氏有关,除挚友毛奇龄曾借读于祁氏外,好友徐缄是祁彪佳为其子祁

18、班孙、祁理孙聘用的西席,姜廷梧为祁氏的女婿,娶祁彪佳长女祁德渊,张杉曾与此二人齐力救助毛奇龄,三人意气相投。张杉与祁氏寓园反清团体有着广泛交游。祁氏寓园的背后有众多知名人物的暗中支持,其中包括钱谦益、曹溶等“贰臣”。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常熟人,著有 初学集有学集等。钱谦益尽心竭力为南方抗清事业筹谋,与黄宗羲一起试图策反总兵马进宝响应郑成功,为姚志卓筹集军饷,并创作大量“咏延平北征之事”的诗歌。同时,钱谦益在与各位反清复明的志士进行交往,见魏耕被杀后有“南冠潦倒怜乌帽,狱卒踉跄认白衣”17 之语。曹溶,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老人,浙江秀水人,著有静惕堂诗集等。曹溶与顾炎

19、武、金堡、黄宗羲等抗清人士有着密切关系,又在浙东抗清事泄之时营救了大量抗清志士。顺治辛丑年(1661)正月,顺治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康熙帝文史探索 张添锦: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 67 登基,这对于抗清事业来说是一个好时机,江南文人交游越发密切。静志居诗话记载:“辛丑夏,留湖上昭庆僧舍,时钱受之、曹洁躬、周元亮、施尚白诸先生先后来游杭。人有持元西湖竹枝请钱先生甲乙者。次日,群公泛舟于湖。”18 与会者一半是清朝臣子,一半是前明遗民。曹溶、周亮工、施闰章、王猷定、袁于令、胡介、张杉、祁班孙、诸九鼎依次举出一句西湖竹枝词。这次宴游表面上是文人雅集,但时间敏感,其人物又以抗清人士与态度模糊的出仕者为主,其

20、背后或许有更多抗清联络。张杉之名虽未直接出现在反清斗争的一线,但其与反清人士关系密切,且在“通海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清群体的代表人物。张杉不怕受到通海案牵连,主动向官员说明自己与魏耕的关系,作为幸存者而积极营救友人,造就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体现出侠肝义胆的义士本色。三、从与毛奇龄交游看其双重身份 张杉不仅有齐力抗清、赴汤蹈火之“侠义”,还有着扶危救困、先人后己之“道义”与书香世家的学人身份。张杉幼居萧山,与毛奇龄为同乡,二人相交甚笃。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浙江萧山人,著有西河集等。张杉与毛奇龄的交往,既是义士之交,也是学者之交。(一)义士之交 南京失陷后,马士奇携故福王太后等逃亡浙江,投

21、靠在方国安营中,号称“方马军”,与西陵军相峙而居。毛奇龄当时在其族叔保定伯毛有伦的西陵军中,向毛有伦谏言反对西陵军与方马军合作。恰巧方马军于朱桥战败,毛奇龄因此被方国安、马士英迁怒并追捕。张杉积极筹谋,约毛奇龄投靠福建唐王朝廷避祸,被其拒绝。康熙元年(1662)毛奇龄被仇家诬告聚众杀害营兵,逃亡他乡,至康熙十四年(1675)清廷赦免大批反清文人,毛奇龄才结束逃亡。这期间,毛奇龄曾准备偷偷回到萧山,却被仇家发现并追捕。张杉帮其伪装成船夫,藏在祖地山阴白鱼潭家中。一年后毛奇龄身份暴露,张杉将其带到南山天衣寺,并时常携饭食探望。最后毛奇龄因再次暴露身份而离开。康熙十四年(1675),张杉听闻毛奇龄在

22、汝宁,不惜孤身跋涉寻其回乡:“南士过禾中,闻甡在汝宁,金使君署念甚,遂独身持被涉江溯淮,由颍亳而西直趋汝宁,遇于城南之蒋亭。相抱痛哭云:国家屡有赦,籍簿已灭,怨家亦散亡尽,黄门姜君为君雪其事,可还矣。遂大游淮蔡十日,携甡而归。”129-30 张杉的侠义性格背后是“视天下人物皆如一体,无彼我间隔”的交友思想,尝曰:“末儒以十伦五教衡量厚薄,则君亲至重,孰有及于朋友者?此执一之学也。时中则不然,时当所重,虽朋友而等于君亲,无少磷焉何则中故也。非然五品不并列矣。”130 传统的“五教十轮”并不关心朋友关系,张杉称其为“执一”之学,他认为在合时变通的基础上,友情与亲情是一样重要的。张杉看重友情、济危扶

23、倾的性格,是他在反清事件中屡次挺身而出的精神支持,也是他交友广泛的基础。张杉与施闰章、蔡仲光等众多文人结为良友。如施闰章督学山东时曾托好友徐缄将山茧三十丈带给张杉,徐缄却以此为家人置办了衣物。事发后,张杉假装自己已经收过礼物,保全了施闰章与徐缄的友情。又如余姚魏淓腊月时渡西陵被旗兵夺去衣物,蔡仲光给其越布单衣,张杉听闻后脱下身上的絮袍给魏淓,并向邻居借钱为其置办衣物。旁人问起,张杉曰:“友以急投我,而我薄视之,则安赖有友者?若夫吾所厚则生平事也,生平不厚,厚而临急而较量,及之徒薄而已。”127 闻者以是定张、蔡优劣。张杉的慷慨仗义的性格与交友思想,造就其在清稗类钞 清儒学案等清代掌故遗闻中的侠

24、义形象。(二)学者之交 张杉与毛奇龄的另一重关系为文人交游。全祖望称毛奇龄“所极口推崇者,则有张杉、徐思咸、蔡仲光是合西河而七已,自敌二千余年之人物矣”19148。张杉与毛奇龄、蔡仲光等“穷究群经”,毛奇龄的仲氏易周礼问等十余部经学著作均引用张杉论述。如仲氏易第六十一卦中孚卦,其六三爻辞为“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前人往往将“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解读为遇到敌人时,有人击鼓应敌,有人休息,有人哭泣,有人歌唱。而毛奇龄认为“敌者,对也。然而间于五也,间则不决,故或之”,并引用张杉“鼓震象,罢艮象,或泣或歌,大离象”的解释20。中孚卦的下互卦为震,动也,象征对敌之时的积极状态;上互卦为艮,止也,

25、象征对敌时谨慎不妄动。上艮下震正是大离卦的常见卦象,而中孚卦也属于大离卦象的一种。离卦中六五爻辞为“出涕沱若,戚嗟若,吉”,九三爻辞为“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正好与“或泣或歌”相对应。毛奇龄、张杉此处用互卦而非直解,因为面对或吉或凶、晦昧不明的卦象时,互卦能更方便地解释事物内部的交杂关系,其解读别具一格。在诗学方面,张杉与毛奇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嘉庆山阴县志记载:“与萧山毛奇龄相倡和,奇龄有作必呈杉,杉以为可乃收之。”5265 张杉诗学子美,风格平和典雅。朱彝尊明诗综68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诗话称“南士周见洽闻,赋才独步。诗篇和雅,无傲志之音”,越郡诗

26、选称“雏隐兄弟皆学杜。木弟得其沈郁,南士得其高峻,雏隐得其超脱”21。但张杉也因崇杜陷入论争,潘清挹翠楼诗话记载:“山阴张南士杉尝仿王建宫词,作百咏。平生崇杜黜李,一日有人以李比南士,南士赩然不答。其人既去,座客谓曰:李、杜犹不足比耶?曰:君自误称耳,李安足与杜齿?杜之藩篱,李未能窥,况堂奥乎?杜则岂敢,不惟吾不敢,唐以后至今,堆垛若吾辈千万人,皆不及也。李与杜相去何许?而君乃并称李、杜,误矣。因朗吟云云。闻者皆咋舌。越日诮者踵至,且有摭所吟以为揶揄者。南士仍言之自若。”19175 毛奇龄 西河诗话 曾对此事进行辩护,张杉朗吟“我生若在开元日,争许人称李翰林”,实为引用晚唐薛能之言,并非狂妄自

27、比于李白。张杉希望纠正当时江南一带“效白诗以诟杜”的风气,提出“白诗原有佳处,但胜于任华、马异一流,而公然与子美齐名,且关举其价在曹、刘、鲍、谢之间,岂有此理!”22 关于李杜优劣的讨论自古有之,宋人以道学为衡量标准,更推崇杜甫;而明人传心学、扬个性,将李白的地位提升更高。明清易代之际,李白的豪侠任气受到了江南士人的追捧,这与江南为反清中心、多出侠客义士有一定关系。张杉被魏耕称为“建安豪”,被清稗类钞归入“义侠类”。作为当时知名的义士,张杉虽然创作了带有李白风格的宫词,但站在学者角度认为李白在文学性上难以比肩杜甫,不免引人非议。这是张杉的义士身份与学者身份产生矛盾的地方。后世将此事臆想成毛奇龄

28、假托张杉之言,如谭献曰:“阅毛河右集诗话。中引张杉语,诋太白而尊子美,门外汉语。意者河右不欲自居此论,谬托南士耳,可谓妄人。”23 毛奇龄与张杉均崇杜黜李,此事为毛奇龄为张杉辩解、还原事件真相,并非毛奇龄假托之作。谭献之疑虽为误解,但毛奇龄确实可能假托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张杉之子张燧。张燧为毛奇龄的弟子,在其著述与出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毛奇龄的经问多次借与张燧问答的形式阐明其经学观念,四库全书总目称之“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24。而毛奇龄的著述四书改错由张燧与彭軏校对,西河合集由张燧、李塨等弟子编辑刊行。张杉及其子为毛奇龄的学术研究与著述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杉与毛奇龄的学术交游,其背后是深厚

29、的学术底蕴与家族学脉。张杉幼年成名,是当时学界的传奇人物。张梯墓志铭称:“王正义先生以诗文会天下士,三张子俱幼小,坐末坐。天下闻三张子名,各争起问讯,已而见三张子在坐末,辄相顾叹息去。”920 其墓志铭也记载张杉19 岁回答了知县罗明祖的难题,力压在座百位名士。又曾讲学于留轩,“座中论礼不能决。南士引礼注及汉晋儒之言礼者,数言决之”131。张杉的学问修养来自于家学。据 长史张自菴公传记载,张杉的高祖张元冲为王阳明高弟,世称浮峰先生;曾祖张一坤以讲学闻名,钱塘山阴之间皆有其讲席;张一坤次子张鎡(即张自菴)被晋王朱求桂执师傅之礼,建立宝善书院,与刘宗周一同讲学于古小学。除祖父与蕺山学派关系密切外,

30、张杉的舅父王毓蓍,兄长张梯,好友祁鸿孙、董玚等均受业于刘宗周。张杉本人也曾讲学。毛奇龄同样向往刘宗周之学,虽不得其门而入,但学习了刘宗周在中庸周易等方面的学说25。可见,张杉与毛奇龄同有刘宗周思想的渊源,故二者的学术思想相互呼应。四、结语 作为清初江南地区著名的义士与学者,张杉的双重身份造就其传奇人生经历。在家族忠义抗清思想的影响下,张杉先后加入了福建隆武朝廷与祁氏寓园反清团体,为江南士人的抗清事业作出了贡献。张杉“虽朋友而等于君亲”“视天下人物皆如一体”的交友思想,促使其在通海案发与毛奇龄遇祸时仗义相救,众多掌故称其“义侠”。这种侠义身份与交友观念,使其同时与毛奇龄、祁班孙、朱彝尊、屈大均、

31、施闰章等抗清义士与文人广泛结交。而作为一名家传深厚的学者,张杉醉心于诸经,在毛奇龄相关著述中仍能体现其深厚的学术底蕴。而其涉及的李杜、瑜亮论争,更体现出清初文人对侠义与忠君的思考,对其事迹的考证兼具文学与史学的双重研究价值。注 释 张杉之父姓名存在争议。各版本西河集中张杉之父均为“张灏”,而浙江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称:“之灏,字伯浑,号泰鸿。生四子:长祝,次梯,郡庠生;次杉,次楞,邑庠生。”该族谱中蒋平阶所作长史张自庵公传也记载:“生二子:之灏,邑庠生;之湸,更名为淑,贡于太学。”毛奇龄或因张杉叔父张之湸改名为张淑一事,误记张杉之父为张灏。两浙輶轩録记载张梯为张杉之弟。浙江山阴白鱼潭张氏族谱及毛

32、奇龄所作山阴张南士墓志铭张梯墓志铭中均记载张梯为兄。两浙輶轩録之言有误。文史探索 张添锦:山阴奇士张杉事迹考 69 参考文献 1 毛奇龄.毛奇龄全集(第 29 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2 毛奇龄.四书改错M.胡春丽,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02.3 单国骥,纂.康熙山阴县志M.高登先,修.出版单位不详,民国钞本.4 杨士龙,等纂.民国萧山县志稿M.张宗海,等修.出版单位不详,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837.5 朱文翰,等撰.嘉庆山阴县志M.徐元梅,等修.出版单位不详,嘉庆八年修民国二十五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校排印本.6 施闰章.越游草M.出版单位及时间不详,北京图书馆

33、藏手改本:4.7 魏耕.雪翁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8 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3.9 毛奇龄.毛奇龄全集(第 28 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10 黄钰.乾隆萧山县志M.出版单位不详,清乾隆十六年刊本:766.11 薛瑞录.魏耕和清初的“通海案”J.中国史研究,1989(1):115-119.12 何龄修.关于魏耕通海案的几个问题J.文史哲,1993(2):31-41.13 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2010:2639.14 朱彝尊.曝书亭集C/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11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5 杨红丽.屈大均词研究

34、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1:14.16 钱海岳.南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173.17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钱仲联,标校.钱曾,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98.18 钱谦益,撰集.列朝诗集M.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6901-6903.19 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中)M.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0 毛奇龄.毛奇龄全集(第 3 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16.21 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175.22 毛奇龄.毛奇龄全集(第 35 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232.

35、23 谭献著.谭献日记M.范旭仑,牟晓朋,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3:201.24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266.25 周怀文.毛奇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57.A Study of Zhang Shans Extraordinary Life ZHANG Tianjin(School of Literatur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Abstract:Zhang Shan was born in 1621 and died in 1680 at the age of 60.As a famou

36、s chivalrous expert in Zhejiang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Zhang Sh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nti-Qing career,and had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Tonghai Case and the Anti-Qing group of Qis Manor.He was Mao Qilings best friend and helped Mao overcome difficulties many times.On the other hand,Zhang Shan

37、was born into an academic family named Baiyutan Zhang.He became famous for his literary works when he was young and made friends with Shi Runzhang and Zhu Yizun.He made many contributions to Mao Qilings works together with his son.Zhang Shans double identity as a chivalrous expert and a scholar brought up his legendary deed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academic trends of the survivor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Keywords:Zhang Shan;Zhang Shans Life;Anti-Qing;Tonghai Case;Mao Qiling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