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蜜蜂教学目标1.会认“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教学重难点能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实验过程,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
2、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教学准备准备资料: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辨认”等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教学过程板块一 交流资料
3、,激趣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新知。师: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板书课文题目)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个字。2.师: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教师指名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课件出示蜜蜂资料)4.自读资料袋。(1)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梳理信息: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5.过渡到课文。师: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促进学生对蜜蜂的了解,拉近学生与
4、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自读资料袋并交流,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积极探究的精神,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板块二 组块理解,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扫清障碍。(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2个字。指名读生字,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生词过关。课件出示:实验 阻力 推测 沿途 尽管 陌生 准确无误(3)多种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4)结合语境认多音字。课件出示:l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
5、寻找回家的方向。l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l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3.梳理脉络。师: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填一填表格。(课件出示表格)(1)自主填写。(2)交流反馈。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从“碎片化”的感知过渡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梳理脉络显得尤为重要。通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语感积淀、发展的过程。板块三 研读课文,了解目的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师:同学
6、们,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听说的)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做了一个实验)(1)交流法布尔做的实验。(2)引导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体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3)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一词,说说体会。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2.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板块四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1.形近字辨析。“蜜”和“密”:无论是“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
7、,下部是“虫”,不是“山”,不要写成“密”。“辨”和“辩”:表示“区分、识别”就用“辨”,表示言语辩论就用“辩”。“检”和“捡”:用木片标示以便查索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2.关键笔画提示。“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两个字,双耳旁都是两笔写成的。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辨析形近字,加强识记生字,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做到条理清晰。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感受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课文,自然过渡1
8、.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和之前在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理一理思路,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图表)2.学生交流反馈。【设计意图】第2课时的导入既要实现两个课时的衔接,又要兼顾语文学科的特性,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板块二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梳理实验过程。师: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梳理实验过程,理清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可以边读边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梳理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对照课件出示的实验过程,看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到位。(1)引导学生试着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
9、句式说说实验过程。(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3)师: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4)师总结要点: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2.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走了四公里路” 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体验想法。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1)同桌讨论。(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3)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
10、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4.探究结论。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为什么?(1)学生交流。(2)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课件出示: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3)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言的严谨)(4)指导朗读。(5)从语段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
11、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板块三 品读语言,准确表达1.体会词语。(1)对比感悟。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准。课件出示: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2)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3)交流反馈。“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2.学法迁移。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课件出示句子)(1)交流反馈。(2)交流比较,体会词语的准确性。(3)小结:文章中“左右、将近、至少”等一类
12、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设计意图】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通过对一类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表达的严密,感悟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板块四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词语盘点。(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2.仔细观察。认真抄写词语。3.同桌互相评价。4.课外阅读:昆虫记。【设计意图】语文课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怎样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13、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呢?1.默读,以“读”促思。在教学时,教师提出了默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默读的方法,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如在学习第25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做实验的句子或词语。这样,学生通过默读,初步感知了“我”做实验的过程,同时,通过画句子或词语,对内容进行了梳理。2.朗读,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未出结果时,作者用“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而在得出结论后,作者则用“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等词,前后形成
14、对比。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综上,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领悟文章语言的内涵。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xn shng gng d ch tng qin x(_) (_) (_) (_)di ji do yng nu ru bi zh(_) (_) (_) (_)二、 比一比,组词。凡_ 尊_ 洲_ 犁_几_ 遵_ 州_ 梨_三、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连一连。大青树下的小学 乐于思考,敢于提问花的学校 美好童心,伟大母爱不懂就
15、要问 民族团结,生活美好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怒目圆(_) 恍(_)大悟 波澜(_)阔 欢蹦乱(_)成群(_)队 大吃一(_) (_)林尽染 手忙(_)乱五、 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果然 突然 自然(1)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_)会知道的。(2)我(_)没有猜错,这件好事真的是你做的。(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_)跑出来。可爱 喜爱 敬爱(4)他很懂事,经常帮助周围的小朋友,非常惹人(_)。(5)同学们向(_)的老师问好。(6)这就是我们(_)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六、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我想更多地了解关于蚂蚁队长的故事。(缩句)_(2)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
16、子里。(根据提示词,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3)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态度。(修改病句)_(4)小燕子这样美丽机灵,我们能不喜欢它吗?(改为陈述句)_(5)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仿写夸张句)_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从“_”两词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霜叶外,还写了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其中“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_。“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
17、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主要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门前的水泥道的_。4秋天的雨一文以_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了一个_、_、_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与_之情。八、 课外阅读。仙人掌和小芽儿慈琪仙人掌自出生起,就一直认为自己是黄颜色的。是呀,天是黄色的,沙子地是黄色的,连一阵一阵吹过的风,也是黄澄澄的,自己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有一天,仙人掌的面前长出了一个奇迹。一株努力张开两片叶子的小芽儿从地里钻出来了。仙人掌低头瞅着它,这株幼芽也抬起头,眨巴眨巴眼睛瞅着仙人掌,忽然露出一个嫩绿色的可爱笑容。仙人掌很喜欢这个嫩绿的小芽儿。有小芽儿的陪伴,仙人
18、掌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而欢喜。风沙来了,它给小芽儿遮挡风沙,夜晚又抖落身上的露水,浇灌小芽儿。小芽儿长得很快,没多少日子,它竟长得超过了仙人掌,于是仙人掌仰着头看它,充满了骄做:瞧,它长得这么高。后来,小芽儿长成了大树。大树茂密的叶子聚集了更多的露珠。不久,它们俩的周围冒出了更多小草小芽。第三年春天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小块稀稀疏疏的草地。随着周围的植物越来越茂密,仙人掌发出赞叹与自卑的声音;它们都那么活泼,那么鲜绿,哪里像自己啊,黄黄的,和沙子一样普通。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仙人掌已经成了老爷爷,而它周固的沙漢早已被一片绿洲所取代。它不知道这都是它呵护那株小芽儿的结果,当然它也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是绿色
19、的。(选文有删改)1照样子,写词语。黄澄澄(ABB式) _ _ _2“然而有一天,仙人掌的面前长出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_3仙人掌是怎样阿护小芽儿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4仙人掌和小芽儿的周围一开始是什么样子?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_5假如你是那棵被仙人掌呵护长大的树,请你给仙人掌说几句话,让它不要自卑。_九、 习作大舞台。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学不喜欢读课外书,他们读起来没有耐心,随便翻翻看看课外书就丢下了。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法具体写一写,题目自定,要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恰当运用标点。_参考答案1、欣赏 耕地 池塘 谦虚 代价 倒映
20、懦弱 别致 2、平凡 尊敬 亚洲 犁地 几个 遵守 神州 梨子3、4、睁 然 壮 跳 结 惊 层 脚 5、自然 果然 突然 喜爱 敬爱 可爱 6、我想了解故事。 树被农夫拖到自家院子里。 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小燕子这样美丽机灵,我们很喜欢它。 强烈的阳光把柏油路晒化了,甚至连门前的铜牌也要晒化了。7、杜牧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 山路 白云 宋 叶绍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比喻 美丽 秋天的雨 色彩缤纷 硕果累累 景色绚丽 喜爱 赞美8、1 金灿灿 胖乎乎 暖洋洋 2一株有两片叶子的绿小芽儿。3应画出的句子是:风沙来了,它给小芽儿遮挡风沙,夜
21、晚又抖落身上的露水,浇灌小芽儿。4一开始是一片黄色的沙漠,后来在仙人掌的呵护下小芽儿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它们的周围冒出的小草小芽长成了稀疏的草地。又过了许多年,仙人掌和大树周围的沙漠变成了绿洲。5请您不要自卑,因为有您的呵护,我才能长成大树,才会聚集更多露珠,我们周围才会长出更多的小草小芽,才会有这么多茂密的植物,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啊!这些都值得您骄傲。而且您同我们一样,也是绿色的呢!9、范文:我对读书的看法周恩来在风华正茂之时发出长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周总理在年少时已深感读书使人受益无穷。高尔基也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伟人在“戎马一生”之后都劝勉后人:书是世界上最好营养品
22、,惟有读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可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捷径已被世人所淡忘,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弃书从乐,沉沦于享乐之中,不会再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我也分析了几个使学生堕落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学习知识远没把握机遇的简单。许多大款在功成名就之前都目不识丁,但他们却看不到他们在成功之前的摸爬滚打。而且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已经离去,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能力的比拼,没有足够的墨水注定是失败。不要看别人把握机会是如此容易,如果没有才实连机会都不眷顾你。也许有些同学的父母都有“一亩分三地:以为即使不读书,以后也可以得到父母的钱,享受富贵。但他们不懂中国人是富不过三代,而且现在
23、这个社会远不是那么简单,单靠父母的“一亩三分地”只会自己有了知识才能维护自己的财产。最后一点是源于发达的科技,现在电脑已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电器,于是学生便迷失于虚拟的网络游戏。其实说白了网路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即使真的让你在游戏中无敌,又能如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打职业联赛,卖装备等,但打职业,卖装备又能换几个子?只够自己的吃喝罢了,安能成家立业。况且游戏远不及书籍给我们来的充实,只是消遣罢了,但不知自己被游戏所掌控,到悔悟之时,以为时恨晚!千万不要以为可以凭借家中的产业就能在社会立足,因为那只会坐山吃空;千万不要以为机会永远在前方在等着自己,因为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千万不要以为游戏才是王道,因为游戏永远不会成真。只有黑发便知勤学早,才能白首不悔读书迟。读书是亘古不变的获取知识的捷径,如果不把握现在的时光,不趁年少之时多汲取知识,那即便成功也不是真正的成功。1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