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结 题 报 告 学校:襄垣一中 班级:365班 组长:王朦 组员:陈臻才 李 璐 李 耕 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365班 组长:王朦 组员:陈臻才 李 璐 李 耕 指导老师:尹文花 分工: 王 朦:发放回收问卷 李 璐:分析资料 陈臻才:分析结果 李 耕:收集资料 研究课题背景: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无疑是幸福的,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元素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又不幸的,经典文化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的逐渐
2、褪色令人遗憾懊恼。流行文化类似“快餐”文化,兴极一时,不过也免不了更新换代的迅速。经典文化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文化,那么它一定是耐得住时间的洗礼,经久不衰的。即使真的流失,那它的神韵也不会失去,它是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东西。而换过来说,没有流行文化,那么就等于断了经典文化的后源,由流行到经典的例子也很多,而没有经典文化,则断了流行文化的启蒙,从经典到流行,把经典创新……我们对这个看似十分深奥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试图通过这次摸索的过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汲取文化养料。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
3、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流行文化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包括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通过研究让大家了解和正确认识流行文化。 研究步骤: 1、 查找资料 2、 发放问卷 3、 研究分析 4、 小组讨论 5、 议定结论,提出建议 一、 什么是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
4、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二、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特点 (一)流行文化在中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现象1:动漫形象在我们生活在广泛蔓延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70%的中学生喜欢看国外动漫。他们认为国外动漫已经影响生活。而大街小巷,我们不难看到各种服饰、背包、饰品中好多熟悉的卡通形象。比如犬夜叉,一个勇敢坚强,而又温柔善良的半妖;流氓兔,它胖乎乎的身体、小咪缝眼,身背马桶,手拿马桶刷,极尽流氓之能
5、事;而蜡笔小新以其成人化的形象赢得中学生的偏爱。 现象2:哈韩族、哈日族相伴而生 哈韩族是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形成的,也叫“韩流”,他们以另类独行的生活方式和形象外观引导着时尚,他们热衷于韩国化的装束,韩国化的化妆,韩国化的饰品,韩国化的音乐,以至于大大小小的“韩品店”老板个个腰包鼓鼓的,长短不一的韩国语培训班居然报名者众多,韩国风味餐厅也是“花开遍地”,“哈韩族”的队伍日益壮大。 哈日族原先是指热衷崇拜、复制日本流行文化的青少年族群,这群人从生活、娱乐、思想上,大量地从日本文化中吸取养分。现在不论在台湾、香港,还是在大陆,都有相当数 量的哈日族。这个词汇的推广主要是起自
6、哈日杏子的哈日族系列漫画。 韩剧和日剧是造成哈韩族、哈日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6%的学生认为周围的朋友中哈韩族、哈日族有挺多的。而35%的学生则认为周围的朋友,喜欢日韩,但并非哈韩族、哈日族。由此可见,韩日为主流的外来文化对学生影响还是较大的。 现象3:网络文化在中学生传播 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
7、是“网络推手”的“杰作”。而传遍一时的“王老吉事件”则靠“网络打手”的推动。“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名词,但是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而中学生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 80%的学生上网一般都是聊天等愉乐活动。 现象4:流行文化中的「性」特点对青少年影响 对于在传统上一向崇尚贞操的中国社会来讲,高中生这种对性的开放态度让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吃惊。但是,有学者指出,这种反叛的城市青少年文化正是中国社会30年转型的结果。 与他们父辈不同的是,现在的青少年拥有很多渠道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未成年人占网络用户的20%,充斥在网站上和垃圾邮件里的煽情
8、与色情内容都某种程度影响青少年,使他们在青春期原本很正常的对性的好奇得不到恰当的引导。 (二)特点 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 2.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 3. 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 4.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 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
9、理解的东西」 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 7.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三)流行文化对中学生影响 积极影响: 1、丰富学生生活。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课余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表演节目,互相交流,表达自身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并且,青少年学生在运用流行文化的过程中,还常常结合校园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流行文化新的
10、意义,如校园歌曲、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青少年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2、,拓展教育资源。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基因,其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青少年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流行文化十分必要。部分优秀的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丰富其知识、技能和技巧,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3、繁荣校园文化。学生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青少年学生,
11、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青少年学生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极影响: 1、盲目地追求“个性”自由 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主要的,这也就意味着追求个性与独立。蹦迪、追星、染发、奇装异服常常令家长老师莫名其妙,但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个性的表现。但是我们从这些流行文化中不难发现,青少年的自由观、个性观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明显缺乏浓度,只看到了流行文化的表面,而没有对其内涵深入思考而盲目随行。比如他们追求服饰要有个性,
12、但把其理解为韩国潮、日本风,这实际上泯灭了个性,这类症状在中学生和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2、世俗主义的流行 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选择。但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平面性、世俗性、浅易性填平了俗与雅、高与低的鸿沟,影响了青少年的信仰、道德的追求。如原本日本国内的一些人动画片,像蜡笔小新在我国却毫无限制地流行于青少年之中,随之片内的黄色笑话也在青少年之间流行。这些年业自于日本的流行文化使很多青少年的道德理想落后,青少年所剩的价值观只有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的无奈、无聊与浅薄。 为主的文化快餐使文化本身包容的尊严、人格都被忽略了。伴随而来的是历
13、史健忘症九一八、南京大屠杀早已不在青少年的心里。相反日本军刀与军装却在某些城市被摆上板台,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影片《紫日》中日军屠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某些青少年竟报以笑声。一些游戏卡、游戏软件较多地模仿二站时期德、日侵略战争,多次出现战犯的头像,并配有“美化”说明,游戏结果是侵略者获胜。部分日本出口中的电子游戏甚至宣传“大东亚圣战”的主张,配有日本军歌,这种游戏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只有“实力”、“智慧”、“勇猛”才是一切,胜者为王,强者为尊,某些中另青年甚至为游戏中的“马踏南京,占领支那”而欢呼。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践踏,对我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悲哀。而一水之隔的日本,在每年的广岛
14、长崎原子弹轰炸纪念日,小学生却极认真、虔诚地将载存殉难者名单的书册一面面地在太阳底下翻开,并已成为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周淑真副教授曾向社会呼吁,历史是非不容混淆,现在有些青少年缺乏起码的阶级情感,民族自尊感也在下降,这其中流行文化的影响难逃其责。 3、消费主义盛行 现代广告的消费文化的灌输,刺激了青少年消费,而这种昂贵的生活方式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与此同时,更引起了同龄人之间的攀比之风。生活中直来越大的贫富落差,以及青少年由于党政军不能独立生活所产生的无奈,常会激起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现实生活的“怨恨”,甚至会激起“反叛”的情绪,极易为一引起不法组织和个人所利用。近年
15、业青少年犯罪率上涨就是一个证明。这也是青少年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物质享受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出动力之一,但追求无度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然而金钱和物质已成为当今大部分青年的主流取向。他们热衷于麦当劳之类的美食,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服饰,而对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却是陌生的。因此他们常常会步入消费的误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4、逃避现实,幻想虚拟世界 电脑、网络、科幻小说、电影、卡通系列、电子游戏等构成了我们社会中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宣泄情感、张扬个性,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奇迹的世界。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在这
16、个布满了侠客、奇迹的虚幻世界中,他们的不安精神找到了归宿。然而,这个世界也把一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念传输给了青少年,如主权至上,暴力崇拜,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结帮成派以及西方文化推崇的暴力、色情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使人脱离现实,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流连。一旦面对现实的平凡、困难、烦恼,他们便恐慌,不愿面对现实,甚至逃避现实。一旦遇上困难就选择逃避,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只能回以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 二、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广为传播的原因 1、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的极力宣扬 根据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青少年是从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上了解这些流行文化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大众媒体的影
17、响最大,远高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而青少年又缺乏抵制能力,着意模仿,往往误入歧途。 2、同辈群体之间互相模仿,追求时尚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与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占大多数,因此,许多青少年认为,同辈群体是影响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青少年从同学中得知流行文化的约占50% 3、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外来文化愈来愈多地涌入中国。通过生活娱乐环境不可避免地传入到青少年中。有些我业文化大胆张扬、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恰好迎合了青少年喜欢新奇、幽默、叛逆的心理。 4、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沟通障碍,影响力下降
18、 根据调查显示,许多青少年感到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烦恼无法与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家长对社会新潮事物和流行时尚漠不关心,经常感觉听不懂事孩子间的谈话,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小 5、学校教育过于片面 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教育更加强化了升学率方面的理想教育,而不知不觉忽略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追求升学率就成了教师心目中最核心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师们不希望学生们自由自在地去确立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而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学生,而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自然不会全盘接受,相反社会中新潮的流行的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19、 事实上,并非流行文化所有的都是不良的影响,毕竟能“流行”的肯定有其“过人”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渴望变化、渴望新鲜、渴望个性的心理需求,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的宣泄。 结论: 以上是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基本特征,它只是流行文化体现的比较重要的性征,并不能代表流行文化全部的特征,另外,这些基本特征中没有说到在论者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流行文化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传统文化是经由许多代人才逐渐形成的,而流行文化可能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流行文化的快速变化必须有一种动力推动,那么这一动力就
20、是市场利益驱动。资本投资人看上了某种消费潜力、消费趋势,于是就作出投资,该投资需要进行一种造势,使人们形成对于它的注意力,以此形成一种大众消费趋向。总的来说,流行文化属于商业文化范畴。这也应该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不过这一特征融贯到了上述五个特征中,并列提出可能混淆了其中内在关系。正是由于它的商业文化性质,才导致它与传统的普通的文化的差别。 流行文化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事实,它正在模铸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新的流行文化产生的契机。从叙述派文化观点来讲,文化模铸人的生活,而人的生活也在书写文化故事。回想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国人生活中家用电器由基本上只是电灯发展到拥有电视、洗衣机、冰
21、箱、空调、家用电脑等多种用品,这些物质的改变也导致了人们生活状况的变化。譬如盛夏时的纳凉是中国传统习惯,它也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而电视的进入家庭使得邻里之间少了一些交谈的机会,甚至家庭成员之间也少了很多交流。电话进入家庭之后,走家串门的事已不再是单纯传递信息,它更多地包含了感情联系的内容。电脑网络通讯的使用重新界定了通信、聊天、读报等行为的意义,并且也改变了生活的节奏。叙述派文化学家布朗认为,文化作为一种叙述,具有相当于“语法”的规范,人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各种讲述酝酿出语法,而我们又可以通过语法来读解人们生活的故事。[7]文化是人们生活的读本,也是人们生活的写本。个人经由某种文化进入生活,又
22、通过生活谱写出文化的新的语句。流行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新的文化类型,它会引导人们对于生活作出新的理解,也会使得人们讲述新的语法编织的故事。由对流行文化特征的论说,我们找到一种窥探流行文化的门径。不过对于流行文化的深入剖析,还必须借助于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参与,还必须对一些典型个案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这些问题留待以后再作进一步梳理了。 心得体会: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可以一面听着MP3,沉浸于周杰伦的音乐摇摆中,一面拿着本《红楼梦》感受林妹妹的人世沧桑;也可以在宁静的夜晚,一面望着远方闪烁的霓虹灯,一面如身临其境般望见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 我们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开始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刚刚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重重地困难,例如课题过大导致我们难以轻易地把握它的核心进行研究。后来我们放平了心态,抱着一种去学习,试图去了解的姿态进入了活动。渐渐地我们开始享受这一并不怎么轻松但却很吸引人的过程。我们决定用一种以小见大的形式,从微小的地方着手对“文化”这一庞然大物进行挖掘。我非常感谢这一次研究性学习,也感谢这一次当组长的机会,虽然我们组人员很少,但是每个人都非常团结,积极,认真。让我感受到一种温暖。当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也收获多多。 8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