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聚居在蒲犁的塔吉克族,畜牧业占主要地位,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春播以后上山放牧,秋季回村收获过冬。当时的塔吉克牧区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牲畜大量集中在少数牧主和富裕户手中,牧主雇佣牧工进行剥削,一部分牧主和富裕牧户把牲畜交给贫苦牧民代牧,进行封建的分成制剥削。分布在莎车等县农村的塔吉克族居民定居务农。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泽普县一户塔吉克族地主占地多达45
2、00亩。在这一地区“伙种”是主要剥削形式,地主将土地拨给“邻居农民”耕种,收获时先由地主扣除种子和耕牛等费用,然后双方对分。田赋归农民负担,同时农民还必须以60左右的劳动日到地主直接经营的土地上服劳役,他们的家属也要为地主无偿从事各种家务劳动。 1949年塔吉克族地区获得和平解放。1954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同年,在南疆成立了莎车县札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农牧区在1958年春基本上完成合作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塔吉克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援,获得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成倍增长。农业生产由于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工业从无到有,创建了许多小
3、型工厂企业。新建的水力发电站,照亮了山城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千山万壑,过去交通非常不便,1957年国家投资兴修自喀什一塔什库尔干的公路。已实现乡乡通邮路。过去,古老的塔什库尔干城堡仅有很少一些小土屋,现在帕米尔高原上兴建了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邮局、俱乐部等,以及成片的宿舍区。1949年以前塔吉克族89是文盲,现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并建立了中学多所,不少塔吉克族青年到喀什、乌鲁木齐和北京等地升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深造。过去塔吉克族中没有任何医药设施和医生,疾病蔓延,人口锐减;现在县有医院,各乡有常驻医生,各村有保健站,并经常有巡回医疗队深入牧场、山村为
4、牧民防治疾病。塔吉克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文化艺术 塔吉克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过去,没有文字,靠口头传送。著名的诗歌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各式各样的和利可司尔水鸟,总称“玛卡木”,是诗歌的代表作。传说慕土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动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乐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纳依(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瓦甫(弹拨的六弦琴)。舞蹈大都为双人舞,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塔吉克族还有独特的戏剧艺术,分歌舞剧和话剧两种。语言生动幽默,动作滑稽,寓意深刻。歌舞剧老少夫妻一剧很有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
5、。塔吉克的工艺美术有刺绣、编织和补花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哈萨克族共有111万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也兼营农业、狩猎业和手工业。商业等。游牧是其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所谓游牧,就是逐水草而居,把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草场,视季节变化将羊、马、牛、骆驼等牲畜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草场去。这样做,可以保持各季节牧场植被的良性循环,可以保证游牧生产在较大地域内进行。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实践中,哈萨克族牧民选育出了生长
6、发育快,长膘能力强,体形大,肉、脂产量高,抗严寒耐粗饲的阿勒泰大尾羊;体形高大、体质健壮、耐粗饲、抗寒抗病能力强、力速兼备的伊犁马和适应性强、吃苦耐劳、善于爬山、挽乘兼用的小型马-巴里坤马。这两种马与焉眷马并列为新疆三大名马。体质结实,役力强而耐久。适应性强的哈萨克牛更是他们选育的良种。哈萨克族的羊毛、皮革、铁器、木器、食品等各种家庭手工加工业无不和游牧生产方式有关。为便于游牧,哈萨克族很早就创造了容易搬迁的房屋-毡房。它的主要构件是用羊毛褂成的毡、红柳木栅栏、本撑杆、圆形卷顶和毛线编织的菠哀草帘。这些构件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拆或装毡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搬迁时用骆驼或牛就可驮运。哈萨克人
7、除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外,绝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运输、远行,甚至是生活上都离不开马。每个哈萨克人都以善骑骏马为荣耀,以他们是“马上的民族”为自豪。善于用舞蹈,其特点是动肩,跳马步,舞蹈刚健有力、轻快矫捷,草原上游牧、狩猎时追逐骑射在哈萨克舞蹈之中得到充分展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刁羊,姑娘追,赛马和摔跤,骑马抢带、骑马拾银元、箭射元宝、马上角力等。名贵的伊犁马是他们的骄傲,2000多年前因其矫健俊美被汉武帝誉为“天马”。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锡伯族,现有人口8 3 6 2 9 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
8、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射箭是锡伯族最喜爱的一项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从前,锡伯人劳动归来还要赶在日落之前,在村庄附近举行各种射箭比赛。比赛场地非常简单,只要在空地上竖起两根木杆,中间拉上麻布或毛毡,这就是箭靶;有的还以草人作箭靶。比赛时往往分成老年、中年、青年等几队。这种射箭比赛的距离有远有近,远的达2 4 0 步,近的8 0 步,也有1 0 0 步的。比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立射和骑射等。现在每逢中秋节、春节、“四一八”时,锡伯族都要举行射箭表演和比赛。2 0 世纪7 0 年代察布查尔锡伯族就成立了射箭队,盖起射箭厅。多年来,锡伯族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一些运动员
9、多次在国内、国际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和银牌。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柯尔克孜族民间体育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形式很多,有些体育项目与周边其他穆斯林民族相同,而有一些项目又独具特点,如:走马、马上拾银、马上角力、奥尔达等。马上角力:马上角力为柯尔克孜族群众性的一种运动。参加比赛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马上角力要求人力和马力的有机配合,其一般方式为两人对抗。比赛开始时,双方选手在裁判们的引导下进入赛场,围观者呐喊助威,选手们在马上相互俯首鞠躬问候。如果选手都是妇女,双方还要在马上拥抱接吻,以示友好。当口令一响,双方纵马驰向不同的方向,然后又勒转
10、马头,像两头拼死的猛虎,嘴叼着马鞭,飞速向对方冲来,用一只手紧紧抓住对方的手腕,猛拉向自己一边。当角力进入高潮时双方的头甚至偏到马镫两侧,动作十分惊险,最后,在这场角力中谁能把对方拉下马并落倒在地,就算胜利。角力赛中的优胜者,可得到多至一峰骆驼、一匹马、九只羊羔的奖励。赛马和走马:柯尔克孜族游牧生活离不开马,所赛马 和走马是民间最喜爱扫体育运动。一般分为跑马赛、走马赛(也包括跃马)。参加跑马赛、走马赛的骑手,一般都是十一、二岁的男孩,(参加跃马赛的骑手,年龄不限)。举行比赛时,马鬃和马尾用各种颜色的丝绸和布条打扮装饰。骑手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头缠红巾。赛程一般长达20-30千米左右。过去由各部
11、落及阿寅勒选出几位裁判来主持整个比赛活动。由一位裁判先把骑手们从终点带到起点,然后,一声令下,骑手们往终点飞驰。途中,骑手们一边催马飞奔,一边擦拭赛马眼帘周围汗水。因为汗水流入马眼,就会减缓赛马奔跑的速度。当骑手到达终点时,众人高声欢呼,给自己的骑手助威。根据过去的习惯,赛马第一名可得九个银元宝、九峰驼羔、九匹马驹、九只羊羔等。牧民们认为,在赛马中得到奖励,不仅是得奖者的光荣,也是整个阿吾勒及部落的光荣。 噢尔达:又称“打皇宫”,柯尔克孜族古老的竞技游戏比赛。比赛时参加比赛的人分为两队,每队参加人数4-10人,根据参加比赛人数的多少,游戏者在地面上画出一个直径16步至50步的圆圈,在圆心摆放一
12、枚钱币,每位参赛者要摆放5个羊拐,每队队员依次站在圆圈外击打,先将钱币击打出圈外的为胜者。刁羊:刁羊在柯尔克孜语中称“吾抗辰”(争小山羊)或“科辰别律”(抢灰狼)。因为这是柯尔克孜族骑马争夺羊的一种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在赛场上,骑手们表现其灵巧的骑术、勇敢和智慧,同时,也表现他们所驯养的马匹的素质。总之,这种比赛充分表现出柯尔克孜马背民族的性格。 摔跤:柯尔克孜族摔跤运动由来已久。很早以前,摔跤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是选拔部落首领、决定战争胜负的,甚至争夺汗位的一个主要条件之一。这项摔跤活动很有特色,主要形式为抓腰、抓缠腿带摔跤。在摔跤时,一定要把对方的头部和背部翻倒在地,才算胜利。如果只是下
13、半身倒在地上,而上身不落地,还不能决定胜负。柯尔克孜摔跤运动决不允许抱腿、抓腿。另外,还有一种盘腿摔跤法。这种摔跤主要是摔跤双方盘腿坐在草坪或屋内,用一条腿钩住对方大腿,然后用腿把对方翻倒。进行这种比赛时,严禁用手和用身体其它部位。如今,每当人们劳动之余或喜庆节日,称为“库姆孜奇”的民间琴手,总会在牧民们的拥戴与欢笑声中,弹起美妙的琴弦为人们的歌喉伴奏,表达柯尔克孜人民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追姑娘在新疆的畜牧业民族中,哈萨克族流行一种男骑手在前面跑,女骑手在后面追的草原游戏“姑娘追”,而柯尔克孜族有一种游戏却与之相反。叫“追姑娘”。它主要流行于阿合奇和特克斯县等部分地区。通常是在喜庆节日
14、和牧民集会时举行。人们说,这是对小伙子是否有男子汉的本事,称得上男子汉的检验。当然,它也是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寻找情侣,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机会和最佳方式。届时,每个部落或“阿寅勒”(村落)都要派出自己的男女选手,并挑选最好的马供他们骑。但马的选择必须向双方保密。比赛开始,男女选择好对手。共同向前方二三百米外的指定地点并辔行进。一路上,小伙子可尽情对姑娘挑逗,讲俏皮话,当然,也可以表白自己的求爱愿望,甚至可以求婚。这时,姑娘既不能对小伙子的挑逗恼怒,也不会对他的求婚表态。如果真的喜欢这位青年,也可以示意。如果在回来的路上追得上,婚事可以商量,到达指定地点后,姑娘要立即调转马头,疾速回跑,小伙子也随
15、之扬起马鞭,紧追不舍。为了拉大距离,有的姑娘在起跑时,故意向小伙子的马抽一鞭,使对方的起跑出现片刻迟缓。一路上,两匹马风驰电掣,竞相奔跑,场边的观众,也不断发出阵阵“加油!加油!”的喧闹声。到达终点时,如果小伙子追上姑娘,可以在众人面前搂一下或抚摸一下姑娘,或扯起姑娘的衣角,以表示自己取得了男子汉的胜利。如果没有追上,不仅会视为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还会失去姑娘的好感,最后还要代替所在部落或“阿寅勒”向姑娘颁发奖品。当然,这种比赛一般总是男子取胜的多、输的机会少,从而对广大寻求幸福的青年男女,始终展示着无限的诱惑力)追姑娘:是一种男女混合赛马活动,起源一个古代40个小伙子营救出被洪水困住的40名
16、姑娘形成一个族群的民间传说。作为体育运动比赛,是在比赛前,男妇双方都事先骑上快马,比赛时要在1000米的跑道上,姑娘先站小伙子前2025米的前方,一对一的就位。比赛开始令一发,姑娘和小伙子同时扬鞭策马,如果在跑到终点之前小伙子能追上姑娘,小伙子可以和姑娘说俏皮话,如果两个人合情合意还可以互相接吻;如果姑娘一直领先,姑娘就可以获得奖励,不少青年男女通过这种活动结识、相爱,成为终生的伴侣。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舞蹈民歌是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又一重要形式。可语称民歌为“额尔”。柯尔克孜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容易抒发感情。一般都有曲有词,可独唱合唱。历代传唱的民歌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
17、和特殊风格的文学佳作。 艺术 流传下来的较有名的乐曲主要有康巴尔汗、苏勒交勒、恰衣克玛、沁格拉玛、纳斯哈提、喀齐肯、布托衣、盖尔别孜、穷哈扎提、都目布日君等。柯尔克孜族民间传统节日柯尔克孜族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除了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外,还有:掉罗勃古、西尔乃、男孩出生日、命名日、夫妻银婚典礼、金婚典礼等,每逢喜庆的日子都要进行文体活动。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维吾尔族分布区域: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区。 人口: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人口882.35万人(2003年),
18、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 文化:维吾尔族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如突厥语词典、福乐智慧和大量的古代文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多姿多彩的歌舞和众多的乐器,使维吾尔人成为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叼羊、达瓦孜、秋千、摔跤等。在民间还举行一种包含歌舞、说唱、诗歌朗诵等项内容的麦西莱甫活动。闻名遐迩的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意为十二部大曲)是他们的艺术精华。群众喜闻乐见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色。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几十种之多,其中独他尔和热瓦甫是最常用的独奏、合奏乐器。达甫鼓是用手指敲击的一种羊皮鼓,用于舞蹈和音乐合奏的伴奏。维
19、吾尔族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有时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时,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场景。舞蹈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在农村、乡镇,每逢节日、婚礼、欢送宾客等喜庆场合,都要唱歌跳舞。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有器乐演奏、歌舞和说唱等内容。在维吾尔族民间生活中,还有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的娱乐形式麦西热甫,将歌舞和民间游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
20、诞节。纪念耶稣降生。俄罗斯族的舞蹈俄罗斯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举行各种家庭宴会、晚会,跳交谊舞、俄罗斯舞、天鹅湖舞、乌克兰舞、俄罗斯的集体舞,以及踢踏舞、头巾舞、马车舞等,舞姿优美,参加的人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踢踏舞是俄罗斯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复活节时跳的舞蹈之一。跳此舞时,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参加。用手风琴伴奏,众人围成一圈,用脚尖、脚跟、或脚掌的某一部位击地,发出踢踏响声。妇女们边跳边挥手绢,男人们边跳边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边拉边跳。节奏清晰多变,脚下动作灵活而响声大,场面活跃热烈。俄罗斯族的娱乐俄罗斯族世代生活在北方,其体育活动多与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关。冬季冰天雪
21、地,俄罗斯族人喜欢溜冰、滑雪,以及节奏快、运动量大的摔跤、踢足球。夏季时他们喜欢钓鱼,秋季他们喜欢打猎。他们还有踏青的习俗,每天春暖花开,青年男女相约春游踏青,人们携带丰盛的食品,到风光秀丽的地方跳舞、唱歌、野餐。 俄罗斯族概况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人口为15609人。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使用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欧洲古代一个东斯拉夫部落的名称“罗斯”,俄罗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欧洲东部,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
22、,他们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牧业,公元6世纪时,已有罗斯之称。10世纪,罗斯大公奥列格控制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周围部落,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令其耕种,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的史书中称他们为色目人。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较高,第三斯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
23、中国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建国后,在华的俄罗斯人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力。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早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我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
24、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我国俄国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苏联的俄罗斯人相同。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全国
25、乌孜别克族共有1.4万多人,散居新疆各地,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喀什、叶城、库车、莎车、昌吉、乌鲁木齐等地的城镇,少数在农村和牧区。现在,城镇中的乌孜别克族多数人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有很多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每万人口中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已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高中、中专、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已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乌孜别克族的饮食丰富多彩,其主食以面食为主,也吃米饭、抓饭。面食品种繁多,有馕、汤面、面片、神面、蒸包子、烤包子、油饼、薄饼、煎饼、撒子、裸子、油沓子、馒头、甜搅团、爆炒面、馄饨、饺子、肉炯饼等等。 乌孜别克族的副食也很多,有牛肉、羊肉、鸡、鸭、鱼、
26、奶、蛋和各种蔬菜。同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乌孜别克族人民严格禁食猪肉,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等弹拨乐器,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乌孜别克族舞蹈与维吾尔族舞蹈大同小异,以形式多样、舞步轻盈、身腰柔软、双臂优美舒展、节奏欢快为特色。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
27、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回族,有人口8602978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新疆地区的回族与当地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交流,形成了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舞蹈,如摇头耸肩、耸肩拧头挤眼、打响指、单双或双手抚胸行鞠躬礼等。新疆的
28、许多回族民间艺人还经常参加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不仅会唱维吾尔民歌,还会跳维吾尔舞蹈。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了回族舞蹈中不仅仅是动作上的某些变化和丰富,也增加了热烈豪放的气质。 该舞由女角主跳。男角的动作简练,主要是给女角伴唱,并根据唱词内容做即兴表演,与观众交流。汤瓶七式上身动作:抬左臂握拳似壶嘴,曲右手握拳如壶把;下身动作是弓箭步,左手叉腰右手伸出食指表示坚信真主独一无二。汤瓶七式整个动作与穆斯林礼拜动作相似,刚柔并重,颇有特点。摔跤回族体育以摔跤、武术最具特色。摔跤是广西回族民间流传较广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开齐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以及婚嫁、庆典、公假和闲暇消遣中,都开展此项活动
29、。比赛一般由备高望重的回族老人主持。比赛方法为:一人对一人较技,以摔倒对方为胜,失败者自动退出场外,让其它选手继续进场,谁最后居不倒地的地位,谁即为优胜。唯有高超技巧和耐久力者才能夺魁。广西回族摔跤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其主要技术是:开门功架采用“依玛尼”式(即象征礼貌和风度)。摔跤时采用“玛尼式”、“都瓦依式”、“汤瓶七式”、“穆林拳”和“踏式”等武技套路中的勾踢、反盘、磨、拔、挑、缠、过肩扛等组合动作竞技。练功时结合练武术、练腿技、练棒功、练腰功能及身腰灵活的组合技巧。查拳广西回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斗争中为了健身和自卫的需要,喜爱习练回族传统的查拳。流传在广西回族民间的查拳是我国著名拳种之
30、一,据回族人民珍藏的的拳谱记载,远在唐代,有位东征受伤武将滑宗岐留居冠县养伤,得到当地民众照料,伤愈合为答谢众恩,将他所练架子滑拳授与村民,后业,又邀其师兄查密尔至冠县回民中传教查拳身法。因同场传艺,使查滑拳技溶于一炉,故后人皆视查、滑为一门。并以姓氏命名该拳种为查拳。清代,山东稔军将领石德胜改进丰富了查拳的四项基础功炮拳、滑拳、洪拳、腿拳等拳法腿法。继而将该拳种传入河南,由名拳师程守典加强了查拳主体的攻防技击内容(主要的十路),形成了当今的查拳。柳州沙福秋的查拳 现我区回族老拳师白崇晖精熟祖传的查拳,他曾于三十年代在南宁精武会教授查拳,1937年创柳州“崇武”国术馆,其弟子遍及国内外。查拳风
31、格紧凑刚健,干净利落。起伏转折、开合协调,运动时呈猛虎下山和秋风扫落叶之气势;其技法讲究短拳长用,手脚并施,出招快,回收快,注重腿法的训练、亦注重上肢的配合活动,它还有多种摔法;其动作规格要求严格,以龙、虎、蛇、鹤、猴等五种动物形象为主。主要腿法有弹、踢、踹、勾、扫、挂、点、缠、拐、扑、擦、跺椿等;主要手法以“七拳为主”,即击步直冲,滚手进步斜劈、左侧冲、左弓步右盖掌、带步左滚裹、右抽拳、左大抽等;在身法配合上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配合协调,演练时“进则击、移则抽、抽则偷、退则盖、横拦斜击,闪进攻取。查拳练攻方法是:1、以弹腿二十八路的习练作为基本功之一。2、以肩碰撞沙袋练肩力,抛掷
32、沙袋练臂力,绞捧练手腕力。3、以脚缚沙袋负重弹跳,增强腿力。4、以拳击打沙糠袋,练拳法功力。5、踢椿,即在地面上钉入臂粗的木棒,用各种腿法踢之。其次,还练石锁、举石担、拉滑车、抓提铁球、撩袋拦袋、点钢钱眼等。 查拳拳理有: 提倡“六合”,即“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技击上有十字要诀:“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查拳现存拳术套路有: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查拳、五路关东、六路短打、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龙摆尾、十字披红等。器材套路有:查枪一路、四路查刀、双手带等;对练套路有:棍进枪、双刀进枪、四路对打、六路短打
33、等。回族武术器械梢子棍八极拳与六合大枪中华武术北腿关东拳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回族群众驯鹰、狩猎的历史也有几百年了,驯鹰、狩猎从生产手段逐渐变为一种娱乐活动。回民把驯鹰叫“熬鹰”,把鹰或鹞架在臂上,一刻也不放松,连续七夜到十夜不让鹰或鹞睡觉。白天在人多的地方驯化,晚上点上簧火熬夜,直至鹰或鹞放出去能呼叫回来为止。驯鹰把势一般都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猪,手抓勒绳,显得威风利落。青海等地的回民还有射箭的爱好,从小就把射箭作为一种游戏,有“弓不离手”之称。射箭比赛时,很讲究穿戴。回族青年习惯穿白衬衣、黑坎肩,戴白帽子,年老的一般穿长袍或大衣,比赛结束时,还唱“花儿”送射箭手。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
34、“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独具特色塔塔尔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数为4890。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当数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商业是塔塔尔族的主要经济内容。在布尔津、奇台、吉木萨尔、青河、和布克赛尔、哈巴河、乌鲁木齐等地,都有一些塔塔尔族的牧业户,其中多是贫苦的牧民、牧工,他们没有牧场和草场,只有少量维持生活的牲畜。牧主主要居住在伊宁、塔城等城市。塔塔尔族居民也有少数农业户,在阿勒
35、泰的农业户还掌握了新的农业技术,采用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雇用农业工人。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达怛”等。15世纪中叶,鞑靼建喀山汗国,居处伏尔加河、卡马河一带的歌舞塔塔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新疆,不管哪一个兄弟民族,只要举行庆典和婚礼,都少不了演奏塔塔尔族乐曲,唱塔塔尔族民歌,跳塔塔尔族舞蹈。娱乐活动除唱歌、跳舞之外,还有赛马、摔跤、拨河等娱乐活动。在撒班节上塔塔尔族富有民族特色、别具情趣的娱乐活动是赛跳跑和爬竿。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蒙古族现主要
36、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娱乐活动新疆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有摔跤、赛马、射箭、唱歌跳舞等,其次还拉羊皮、打火镰等。“赛马、摔跤、射
37、箭”这三项活动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男儿三艺”是蒙古族衡量男子有无本领的标志。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鲁班节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
38、,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屠宰牛羊,缝制新衣,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游艺”的意思),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达1000余人,且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摔跤手进行编排配对后,采取单淘汰式,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蒙
39、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由于这种生产和生活环境,他们创造了随时都可以拆搭、轻便、保暖,适合于游牧生活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住宅,俗称之为“蒙古勒格尔”,满语习称“蒙古包”,其“包”为“家”、“屋”的意思。蒙古包内一般铺毡毯、兽皮。包顶和毡盖及门帘上嵌有美丽的图案。民族、传统与国际、现代在中国都市和谐对接2007-11-12 18:28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新华网广州月日电(记者叶锋、钱荣)门口摆放一只身穿民族特色服装的卡通华南虎,走廊内增挂了平时少见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标识说明,平日外宾云集的大堂内还频频传出在本地人听来不啻为“外语”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些天,走进东方宾馆这家广州著名的涉外宾馆,一股民族、传
40、统的中国气息扑面而来。 东方宾馆是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接待宾馆之一。它的正对面就是中国著名的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的展馆。 长期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国际化程度较高墓?州,在改革开放多年以后曾被诟病为中国的民族体育及文化淡化、消退得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不过,在常在东方宾馆门口做生意的广州出租车司机林炳德眼里,广州能举办民族运动会,至少说明了两点:“一,广州很重视、热爱民族传统;二,广州很开放,既向国外世界开放,也向国内世界开放。”他的领带上,还戴着本届民族运动会会徽造型的领带夹。 来自全国个少数民族的近万名运动员、教练员相逢于南国的花城。继内蒙古、新疆、广西、西藏
41、、宁夏等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五大自治区之后,民族运动会走进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发达地区。 日,西藏马术队的兽医次仁多吉看着队员们在设施一流的广州马术场上纵马欢跑,感叹地说:“很多队员都还是马术学校的高中生,有了这次运动会的机会,他们才能到大城市看一看。”他说,从青海格尔木到广州,他们和马匹所乘的货运列车整整走了“个白天和个晚上”。 广州之行也是内蒙古运动员莎日娜愉快而新奇的经历,她难掩心中的兴奋:“我们抽空吃了这里的美食,还坐船游览了澳门!”岁的她已经争取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机会,“我要多读书,增长知识,将来在城市才有好的工作”。 民族、传统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对接,也让不少市民感到欣喜。平时每
42、周二、四和周末,都有广州市民前往市区的白云山对歌。运动会期间,远道而来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姑娘、小伙也参与其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敖包相会等少数民族经典歌曲在山坡上传唱不息。广州市民何玉珍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民族兄弟姐妹一起对唱,我感到特别开心!” 广州从化的市民李敏学则为新疆、蒙古族骑手的精湛马术表演而惊叹:“我看过很多歌星的演唱会和文艺演出,相比之下,少数民族的体育表演没有高科技、高投资,但是很淳朴、很精彩,我们城市人还向往他们的生活呢!” 另一个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少数民族的散居地。由于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上海是此次运动会规模最小的代表团之一,但是副团长刘建平对民族体育却颇有感触。 “
43、上海港务公司下属有一个港口,招募了来自贵州地区的几百名土家族人当工人。公司定期为他们组织开展民族角力运动项目押加”,并吸引当地的工人也参与其中,结果少数民族工人在空闲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当地人的相处也更融洽了,”刘建平说,“民族体育为少数民族融入都市创造了条件。”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蕴含的不少精神十分可贵,比如以和为贵的和谐原则、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与日常生活的均衡相融、对“大同世界”的真挚向往等,这些在缓解都市人精神紧张、抵御现代“文明病”方面,将具有深远的价值。(完)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协办,广州市人民政 府承办的第八届
44、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07年11月10日至18日在广州隆重举行。上图:吉祥物:悦悦国务院首次决定将民族运动会交给副省级城市广州承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州市的信任,意义十分重大。从举办时间上看,2007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前一年,2010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举国上下将处于迎奥运和亚运的热潮中,同时又处于党的十七大召开,香港回归10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前后,正是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好时机。从举办地点上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提出:“要精心筹备和办好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把运动会办成推进民族团结
45、进步的盛会、展示少数民族风采的盛会、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盛会。”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强调:“要把握举办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为实现中央和国家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按照“一流的场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水平”的办会目标,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想少数民族之所想,本着“团结、强健、奔小康”的原则,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时代特色。上图:张广宁市长在宁夏接旗本届民族运动会将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从化等地18个竞赛场馆(地
46、)和3个大型活动场馆(地),进行15个比赛项目和150多个表演项目的竞赛。上图:广州夜景本届民族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在上届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大项目“板鞋竞速”,增加31个小项目。表演项目增加了一大类:民族健身操。本届民族运动会实际共设竞赛项目有15个: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射弩、龙舟、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马术等项目。表演项目分四大类综合类、技巧类、竞技类、民族健身操类。本届民族运动会将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3个代表团近8000名运动会员参赛,代表团人数超过历届。 本届民族运动会会歌为矫健大中华,吉祥物是华南虎“悦悦”。 运动会期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还将联合召开“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和“体育科学论文颁奖大会”。为配合运动会,本届民族运动会还将举办“民族大联欢”、“民族书画展”、“民族摄影展”、“民族大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