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省2010年度中央补助疟疾防治项目技术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落实《2010年度中央补助专项资金江西省疟疾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做好我省2010年度中央补助疟疾防治项目工作,特制定本项目技术方案。 一、项目实施内容与方法 (一)发热病人血检 1.实施单位:乡镇及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 2.血检对象:所有疟疾发热、疑似疟疾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3.血检数量: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1% 。三类县“三热”病人年
2、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2‰。疟疾传播季节(5-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4.血检质量:按照卫生部疾控局《疟疾防治手册》的要求进行血片制作和镜检。 5.血检登记和血片的保存复核:建立和规范门诊日志和“三热”病人血检登记(见表1《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制度,各县(市、区)按要求每月填写《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统计表》(表2),按季逐级上报。所有血片用专用片盒保存一年以上、阴性和阳性血片分开存放。县级疾控机构每月对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的所有阳性血片和5%以上的阴性血片进行复核(见表3、表4《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三热病人
3、疟疾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统计表》和附件1《血片制作、染清和清洁度打分标准表》)。 (二)现症病人治疗 1.间日疟病人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检确诊病例给予氯、伯喹8日疗法;对发冷发热且无法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抗疟药试治3日(第一天成人用氯喹总量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间隔6-8小时,第二、三天成人用氯喹总量300mg顿服),3日后有效者按疟疾病例继续完成全程治疗,无效者不再进行抗疟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对治疗对象开展督导服药,认真填报《间日疟病例治疗督导服药登记表》(表5)。 2.恶性疟病人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附件2)对恶
4、性疟病人进行治疗,并填报《疟疾病例治疗督导服药登记表》(表6)。 (三)病例报告与个案调查 各级各类临床医疗机构的首诊医生对诊断的疟疾病例应及时报告,在病例发现后的1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并填写《疟疾病例登记表》(表7)按季逐级上报。 病例的报告类型分为以下三类: 1.临床诊断病例:指具有疟疾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疟疾临床症状,但未经病原学检测者;疑似病例经抗疟药试治有效者也属临床诊断病例。 2.确诊病例:指具有疟疾流行病学史和疟疾临床症状,且血涂片检查发现疟原虫阳性者。 3.疑似病例:指具有疟疾流行病学史和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者,即抗疟药试治无效及疗效不明
5、者。 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在疟疾病例网络报告后的3天内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表8)上报。 各县(市、区)按要求填写《疟疾病例治疗统计表》(表9),每季逐级上报。 (四)疫点处理 1.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发生疟疾病例的疫点,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表10《县(市、区)疟疾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表》),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血片镜检疟原虫。 2.疫情发生在疟疾传播季节,可视情况在疟疾报告后的3日内对疫点范围内的人、畜房采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见附件2《药物室内滞留喷洒技术指南》)和周围人群血检和/或预防服药等措施,并填报《疟疾疫点室内药物
6、滞留喷洒登记表》(表11)和《县疟疾疫点处理统计表》(表12)。 3.发生疟疾暴发疫情时,视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对暴发地开展居民疟疾带虫率调查和/或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并可根据调查情况实施休止期人群服药。 (五)媒介调查 在全省设置10个哨点监测县(市、区),采用夜间(室外)通宵人饵诱捕蚊开展传疟媒介按蚊的调查工作,要求于6-10月份每半月开展一次蚊种和按蚊成蚊密度调查, 夜间(室外)通宵人饵诱捕蚊:于19点至次晨,在居民区与孳生地间,悬挂一顶不开口蚊帐,帐底边离地35cm高,一人坐于帐中,不停地捕捉飞入帐中按蚊,以该段时间内诱捕的按蚊数计算密度(只/小时)《县媒介监测人诱法捕蚊登记表》(
7、表13),并按季上报《县(市、区)媒介监测人诱法捕蚊统计表》(表14)。 (六)休止期服药 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一年内所有登记、报告,且已经规范治疗的间日疟病人,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根治。即磷酸伯氨喹(每片7.5mg基质)成人每天3片,连服8天,饭后顿服,儿童用量详见下表。 年龄组(周岁) 1~3 4~6 7~9 10~12 13~15 剂量(片) 0.5 1 1.5 2 2.5 全省各地按照要求开展疟疾休止期服药工作并做好疟疾休止期服药登记(见《疟疾休止期服药登记表》表15)。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月30日前将《疟疾休止期服药统计表》(表16)上报省疾病
8、预防控制中心。 (七)镜检及防治技术培训 为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的疟原虫镜检等疟疾防治技术,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级组织开展镜检及防治技术培训,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掌握技术方法。 培训结束后,要对学员掌握培训知识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学员培训合格率,并建立人员培训档案,包括:培训会议通知、培训教材、教学计划、日程安排、培训照片、考试试卷、学员成绩单、培训班总结等。 (八)项目督导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督导方案,针对不同时间的工作重点,对下级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病例管理、疫点处理、休
9、止期服药、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督促指导解决。 二、项目资料上报、建档和工作总结 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2010年度中央补助专项资金江西省疟疾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项目,及时上报工作报表,认真做好项目工作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将其作为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档案内容包括: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技术方案、培训材料、督导报告、项目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工作表格如三热病人血检登记表、三热病人血检统计表、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三热病人疟疾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统计表、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疟疾病例登记表、疟疾病例治疗统计表、疟疾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表、
10、疟疾疫点室内药物滞留喷洒登记表、疟疾疫点处理统计表、媒介调查登记统计表、疟疾休止期服药登记统计表等工作表格。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对项目工作作出总结并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表1 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 县(市、区) 乡(镇) 卫生院 编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详细地址 初诊结果 发热日期 血检日期 镜检结果 检查者 备注 备
11、注: 阳性者需填查见何种疟原虫(Pv、Pf) 填表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时间: 表2 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统计表 县(市、区) 乡镇名 总人口 血检单位名称 血检任务数 血检数 完成率(%) 血检阳性数 阳性率(%) 备注 合计
12、 注:备注栏请注明“血检阳性数”中疟原虫类型和例数。 填表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时间: 表3 三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登记表 被复核单位: 序号 血片编号 原血检结果 制作质量 染色质量 清洁度 血片复核结果 复核人签名
13、 注:1、制作质量、染色质量、清洁度等均按《血片制作、染清和清洁度打分标准表》评出“好”、“中”、“差” 2、复核结果填写阳(阴)性血片复核结果与原镜检结果的符合情况,符合“√”,不符合“×” 复核单位: 复核人: 审核人: 复核日期 表4
14、 三热病人疟疾原虫血片镜检复核统计表 市 县(市、区) 序号 被复核 单位 血片 总数 复核 血片数 制作合格 染色合格 清洁度合格 阳性血片复核 阴性血片复核 片数 率(%) 片数 率(%) 片数 率(%) 片数 符合率(%) 片数 符合率(%)
15、 合计 注:评分60分以上的为合格。 复核单位: 复核人: 审核人: 复核日期 表5 间日疟病例治疗督导服药登记表 患者姓名 家长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
16、话 详细住址 县(市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发病日期 首诊日期 诊断日期 诊断单位 诊断医生 抗疟治疗类型:1. 临床诊断病例 2. 血检确诊病例 3.试治病例(请打√) 服药日期 药物(片) 年 龄(周岁)请在以下年龄组打√ 患者本人签名 1- 4- 7- 10-
17、 13- 16- 第1天 氯喹 1 2 3 4 伯氨喹 1 2 3 第2天 氯喹 1 2 伯氨喹 1 2 3 第3天 氯喹 1 2 伯氨喹 1 2 3 第4天 伯氨喹 1 2 3 第5天 伯氨喹 1 2 3 第6天 伯氨喹 1 2 3 第7天 伯氨喹 1 2 3 第8天 伯氨喹 1 2 3 试
18、治病例抗疟治疗是否有效:有效 无效 (请打√) 督导服药人 上报单位 上报日期 表6 疟疾病例治疗督导服药登记表 一、服药对象基本信息 1.服药对象 家长姓名 性别 年龄 体重 Kg 2.详细住址 县(市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3. 发病日期 首诊日期 诊断日期 联系电话 4.
19、诊断单位 诊断医生 二、督导服药 抗疟治疗类型:1. 临床诊断病例 2. 血检确诊病例 3.试治病例(请打√) 用药时间 药物名称 成人剂量 实用剂量 患者本人签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20、 试治病例抗疟治疗是否有效:有效 无效 (请打√) 督导服药人: 上报单位: 上报日期: 表7 疟疾病例登记表 序号 登记时间 患者姓名 家长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治疗日期 报告日期 诊断类型 报告单位 报病卡编号
21、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 填报日期: 24 表8 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 顺序编号:
22、 卡片编号: 一、 一般情况 1.户籍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2.现住址: 省 市 县(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3.户主姓名: ; 4.患者姓名: ; 联系电话: ; 5.性别:①男 ②女; 6.年龄: 周岁; 7.职业:①学龄前儿童 ②学生 ③农牧民 ④渔船
23、民 ⑤工、商业 ⑥其他; 8.文化程度:①学龄前儿童 ②文盲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 ⑥大专以上; 9.患者家中有无防蚊设施:①全无 ②蚊帐、纱门、纱窗 ③纱门、纱窗 ④蚊帐、纱窗 ⑤蚊帐、纱门 ⑥纱窗 ⑦纱门 ⑧蚊帐; 10.患者是否有使用蚊帐习惯:①是 ②否; 11.患者是否有露宿习惯:①是 ②否。 二、本次发病情况 12..发病地点是否国外:①是 ②否; 如选“是”, 国外发病地点: 如选“否”,国内发病地点: 省 市 县(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13.发病日期: 年 月
24、 日; 14.初诊日期: 年 月 日; 15.初诊单位:①省综合医院 ②市县综合医院 ③乡镇卫生院 ④村卫生室 ⑤个体医生 ⑥其他; 16.主要临床表现:①持续发热 ②隔天发热 ③发热不规则; 17.本次发病诊断方式:①临床诊断 ②实验室诊断(镜检、快速诊断等) ③抗疟疾试疗有效 ④其他; 18.血检疟原虫日期: 年 月 日; 19.镜检结果:①检查阴性 ②不明 ③混合感染 ④三日疟原虫 ⑤恶性疟原虫⑥间日疟原虫 ⑦未检; 20.本次发病是:①复发 ②初发; 21.病情程度:①危重(有昏迷等凶险症状) ②重(住院治疗)
25、 ③轻(门诊治疗); 22.并发症:①是 ②否 如选“是”,并发症名称: 23.病例是否死亡:①是 ②否。 三、本次治疗情况 24.抗疟药试治:①是 ②否; 如选“是”,试治方法: 25.治疗药物名称: ; 26.是否全程足量(正规)治疗:①是 ②否; 27.住院治疗: ① 是 ②否。 四、既往病史情况 28.曾患疟疾次数: ;(如为“0”请直接跳至30项) 29.最近1次患疟疾时间: 年 月; 发病地点是否国外:① 是 ②否; 如选
26、是”,国外发病地点: 如选“否”,国内发病地点: 省 市 县(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当时抗疟治疗药品:① 氯伯八日 ②氯喹和伯喹 ③其他; 治疗时间: 年 月; 治疗地点: 省 市 县(区) 乡(镇); 当时治疗是否全程足量(正规):① 是 ②否; 是否进行清理治疗:① 是 ②否; 是否进行休根治疗:① 是 ②否。 五、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0.发病前10-30天内是否外出:① 是 ②否;(如选择“否”请直接跳至31项) 外出地点:
27、 省 市 县(区) 乡(镇); 外出地是否疟区:① 是 ②否; 外出天数: ; 住地是否有防蚊措施:① 是 ②否; 31.近一月内家中是否有亲友来访:① 是 ②否; (如选择“否”请直接跳至32项) 来访亲友地址: 省 市 县(区) 乡(镇); 该地是否疟区:① 是 ②否; 来访亲友留宿天数: ; 来访者一个月内发热史:① 是 ②否; 来访者是否血检疟原虫:①检查阳性 ②检查阴性 ③未检测; 32.患者家庭成员中有无发热病人:① 是 ②否;(如选择“否”请直接跳至33项)
28、 发热者是否血检疟原虫:①检查阳性 ②检查阴性 ③未检测; 33.患者发病前15日内是否有输血史:① 是 ②否; 34.本次发病的感染分类:①本地人口本地感染 ②本地人口本省外地感染 ③本地人口外省感染 ④本省外地人口本地感染 ⑤外省人口本地感染 ⑥外省人口外地感染本地发病 ⑦境外感染。 调查人: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表9 疟疾病例治疗统计表 市 年 月 县(市、 区)名 疟
29、疾病例 现症病 人治疗 疑似病例(试治 无效及疗效不明) 病 例 总 数 临床诊断病例 血检确诊病例 总 数 当 地 感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总 数 间日疟 恶性疟 混合感染 其他 治 疗 病 人 数 规 范 治 疗 数 总 数 当 地 感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总 数 当 地 感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总 数 当 地 感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总 数 当 地 感
30、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总 数 当 地 感 染 境 外 输 入 境 内 输 入
31、 月合计 年累计 备注:疟疾病例总数=临床诊断病例数+血检确诊病例数。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32、 审核人: 上报日期: 表10 县(市、区)疟疾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表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编号 户主姓名 姓名 性别 年龄 是否疟疾患者 近2周内是否发热及日期 血检结果
33、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表11
34、 疟疾疫点室内药物滞留喷洒登记表 疫点地址: 市 县(市、区)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户主姓名 居住人数 住户离疫点距离(m) 建筑面积(m²) 喷洒面积(m²) 杀虫剂名称 喷洒剂 量(L) 喷洒 日期 喷洒人 签字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审核人: 上报日期: 表12 县疟疾疫点处理
35、统计表 编号 乡镇 疫点数 调查人数 疟疾病例数 发热病人数 预防服药 人 数 镜检阳性数 IRS户数 IRS面积 健康教育 受益人数 合计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36、 审核人: 上报日期: 表13 县媒介监测人诱法捕蚊登记表 监测地点: 县 乡(镇) 村;东经 度,北纬 度;海拔: 米 蚊种 不同时间捕获蚊数 合计 人饵数 密度(只/人夜)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37、
38、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审核人: 调查日期: 表14: 县(市、区)媒介监测人诱法捕蚊统计表 日期 (年月日) 捕蚊地点 (村名) 捕蚊 时间 人饵数 捕获 蚊数 其中捕获各种按蚊
39、数 嗜人按蚊 大劣按蚊 中华按蚊 微小按蚊 合计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审核
40、人: 填报日期 表15 疟疾休止期服药登记表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服药起止日期: 月 日~ 月 日 编号 户主 姓名 姓名 性 别 年 龄 电话 号码 人员 类型 是否服 药对象 服药人签名 未服原因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41、
42、 填表说明: 人员类型:1.在家,2.长期外出,3.住校学生,4.暂住; 是否服药对象:是请打√,否请打× 未服原因:1.拒服,2.严重不良反应,3.其它(请注明)。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审核人: 日期: 表16 疟疾休止期服药统计表 编号 乡镇
43、名 行政村 人口数 间日疟病例数 应服人数 实际服药情况 实际服 药人数 全程服 药人数 服药率 (%) 全程服药 率(%) 严重不良 反应人数
44、 注: 服药率=实际服药人数/应服人数×100%;2.全程服药率=全程服药人数/应服人数×100%。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审核人: 日期: 附件1 血片制作、染清和清洁度打分标准表 项目 类别 好(80-100分) 中(60-79分) 差(59分以下) 血片制作 厚血膜 血量 4.0~5.0mm3 略多或略少 过多或过少 位置
45、玻片右1/3 稍偏右 偏右过多 直径 0.8~1.0cm 0.7~0.8或1.0~1.2cm <0.7或>1.2cm 外观 圆形厚膜均匀,边缘整齐 圆形稍不均不整齐 厚薄不匀影响着色 薄血膜 血量 1.5~2.0 mm3 略多或略少 过多或过少 位置 玻片1/2~1/3处 稍偏右或偏左 偏右或偏左过多 长宽 1.5×2.0cm 稍大或稍小 过大或过小 外观 舌状厚薄均匀 舌状稍不匀 厚薄不匀呈波浪型 染色 外观 兰紫色 深兰色 红色或灰白色 镜下 白细胞疟原虫胞浆呈兰色,核深红 胞浆淡兰或深兰,核红色 胞浆不易见,核淡红或
46、兰色 清洁度 外观 光洁无油灰 稍有油污 油灰粘连 镜下 无沉渣 稍有沉渣 沉渣多或有杂菌 附件2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抗疟药使用的有关政策,特修订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一、抗疟药使用原则 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一)间日疟
47、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喹片(简称伯氨喹)。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二)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 (三)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1.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琥酯。 2.磷酸咯萘啶注射剂。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 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1日600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mg;第2、3日各服1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
4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1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 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片50mg,阿莫地喹每片150mg),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片,连服3日。 2.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24小时、32小时各服2片。 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萘酚喹50mg,青蒿素125mg),一次服用。 4.复方青蒿素片:口服
49、总剂量4片(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首剂2片,24小时后再服2片。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次,每次8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肌注80mg。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6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续3日。需加大剂量时,总剂
50、量不得超过640mg。 (四)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 (五)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 (六)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磷酸哌喹片:每月1次,每次服600mg,睡前服。 2.氯喹:每7—10天服1次,每次服300mg。 注: ① 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均以基质计。 ② 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体重或年龄递减。 ③ 阿莫地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