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教学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人格精神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习大量精华古文,又学做人,使其真正成为“塑造国民灵魂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感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细度、密度和高度的目的。一、把“语文课堂”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一)语文课本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辞兼美的
2、文章,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让人明白一个道理、有的抒发了浓浓的情感课本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盘古开天地使学生观赏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清明上河图、赵州桥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
3、,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而在几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中,则主要引导孩子们感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九重阳身在异乡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此触景生情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故事,在这一课的教学里面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并于课后收集王维的古诗进行诵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二)古诗,不可忽略
4、的财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诗词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当然,大量的引用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1.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2.热爱家乡的教育。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
5、的深深思念。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3.亲情教育。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4.友情教育。如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
6、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三)经典诵读,文化积淀的阶梯“传统诵读”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我校有专门的经典诵读课本,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背诵三字经,二年级的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年级背诵论语四年级的学生背诵大学,五、六年级大致了解孟子中庸、老子、庄子等著作。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很大。如:学完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简单地解释几句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有的学生晚上回家,妈妈叫他,会很快来到妈妈面前,不再懒得回应,甚至在
7、“母亲节”那天还给妈妈端上了一盆洗脚水,妈妈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还有一次,临上课前,因有老师来听课有些紧张,在教室里来回踱步。这时,教室后排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行。”学生引用的是大学里的一段话。我笑了,一堂课上得有滋有味。证明学生真正理解了意思并使我镇静了下来二、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内容很大一部份是来自书本的间接经验,但有一点常常被我们忽视,那就是间接经验的来源社会实践。结合实验课题,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民风民俗、风味小吃等,并制作资料卡,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了儒商文化,认识了有“东方商人”孟雒川,阁老
8、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了解了烧饼、蚕蛹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周村特有“周村芯子” 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1.天天两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 2.周周两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章。3.月月两个一: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9、、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4.学期两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四、润物无声(身教重于言教)其实,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宽泛了,作为教
10、师未必能一一说出来指导学生,我们还可以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吼一声正宗的秦腔,画一幅山水国画,吟一首优雅的古诗词,弹一曲古筝琵琶声相信这些点点滴滴的熏陶感染,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我们的古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就是深及泉水的根,就是源源不断的泉。教师就是要做那挖井掘泉之人,为学生输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