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第 一 课 时(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你知道么? 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 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
2、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 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
3、课文。(二)进入新课1、 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2、 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默读,快速浏览全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 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
4、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4、 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5、 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例证法-
5、精兵简政6、 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7、 解决课后题第 二 课 时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教学重点: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
6、内容)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一、 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1、 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2、 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3、 提问: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
7、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4、 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二、 研读分析不完满才是人生1、 阅读材料,扫除文字障碍。2、 提问: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 在第1段也有说明,
8、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3、 请大家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哪些论据?第2段中的古诗是道理论据;第3段中提到的汉武帝,唐太宗是事实论据;第4段中的包公、海瑞也是事实论据;第6段中提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事实论据;第7段的是道理论据;4、 那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呢?引证法;引用古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伴君如伴虎”等等例证法;列举了古代的许多事例,如汉武帝,唐太宗,包公、海瑞,典故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对比论证:第2-7段从古至今的论述5、 概括能力训练: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
9、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第4段: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5段: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第6段: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第7段: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第8段:“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一、课后第四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也在与时俱进。请举出一个在今天新形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并谈谈你的感想。三、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 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作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的文章。 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第一、
10、 看法要正确。第二、叙事要简明。只要把事情讲清楚,能起到证明看法的作用就可以了。(处理好叙议关系)第三、 议论要以理服人。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指导写法:1、提出问题- 摆出要议论的问题或某种现象(简洁叙述) 2、提出观点- 用一句话表述要正确,鲜明 3、分析问题- 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既可以是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概括事例、史实。 讲道理:可引用名人名言,、公认事理等。 4、解决问题- 怎么做如:小议抄作业 我看教师拖堂现象 小议考试作弊 论中学生网上交友
11、 我看中学生上学带手机 板书设计为 人 民 服务 毛泽东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道理论据 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安排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事实论据 例证法 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
12、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 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
13、)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中
14、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儒家思想浅探。 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
15、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课堂小结,重申学习重点。 (解说:在“自读程序”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质疑问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在主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学生
16、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在协作讨论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自读点拨 1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qr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
17、:“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3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
18、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
19、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付予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
20、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
21、事例论证的好处等。) 自读思考 1在文中画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以及意义。 2用表格方式,梳理本文所举事例和阐述的道理。 3针对质疑,分组作探究学习,写出探究小报告或制作电子作品。 4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小议论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
22、实验很重要,他们于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胶予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学家合作,在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
23、: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工作。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4日) (解说:思考1、2是从议论文文体特点出发,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思考3是课外拓展探究学习,目的不在于学生探究有多深入全面,但要让学生在查询资料,归纳提炼观点,写探究报告中尝试科学严谨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并扩大课外阅读视野。思考4是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议论
24、文的基础上,迁移学习能力,初步学习写作议论文,是课内学习的课外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1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2见自读点拨(4)的列举事例表格。3略4略 备教资料 丁肇中小传 由于和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一种新型的JA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国外科学技术界评论说,丁肇中是最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自然杂志还评论说,丁肇中所从事的工作是沟通中美两国科技交流的一座
25、桥梁。 丁肇中是由于一次“意外的出生”而成为美国公民的。他的父母都是中国的大学教授,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他们从中国启程去美国,对密执安州立大学进行访问。1月26日,就在这所学院里丁肇中降生了。他在回忆中说:“我的父母希望我出生在中国,可是我却偏偏早产了。我出生两个月后才回到中国。”他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年代,所以他十二岁以前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丁肇中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外祖母性格刚毅且果断,她丈夫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了,从那以后她回到学校当教师,把丁肇中的母亲抚养成人。丁肇中在童年经常听到外祖母回忆那些艰难岁月里度过的窘迫生活,外祖母
26、对丁肇中以后严谨刻苦治学,一丝不苟实验,缜密组织研究和严格要求下属等优良作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丁肇中先在大陆度过童年,十三岁去台湾上学,那时他父亲是国立台湾大学的一名教授。二十岁时,他决定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国密执安大学继续攻读。“那时我英文懂得不多,对美国的生活一无所知。在国内的时候在书上读到许多美国学生是自己挣钱维持生活读完大学的。我告诉父母也这样做。当1956年9月6日到达美国底特律机场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一百美元。在那时,有点钱好像已经满不错了。我举目无亲,不免有几分担心。”那几年,可以说是丁肇中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一面顽强勤奋地学习,一面自己挣钱维持生活。后来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三年之
27、后的1959年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在密执安大学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3年,丁肇中以博士和福特基金会会员的身份,前往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在柯可尼的指导下用质子同步加速器进行研究。柯可尼对实验工作的严格与耐心对丁肇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这段日子以及后来再到日内瓦工作期间,丁肇中的典型生活情况是:一早起来在自取食堂里吃早饭,然后一整天留在实验室里,直到夜里离开实验室,驱车十分钟回到他的公寓房间睡觉。每隔两个星期,他坐飞机回到美国麻省莱克新顿自己的家里看望妻子凯路易丝库恩和两个女儿。1964年,丁肇中离开日内瓦回
28、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直到1969年。在那里他和斯坦伯格、希瓦兹、吴健雄和李政道等在内的第一流物理学家工作。这个时期,丁肇中发现了“抗氢同位素”,使他初露头角。美国各大报刊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项发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些年里,他开始对“电子和正电子对”的生成发生了兴趣。这时丁肇中又接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之聘,主持该学院的布鲁克海汶实验室,他负责的研究小组分别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实验室、瑞士欧洲核予研究中心和德国汉堡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室三处进行类光子粒子的衰变探索,并且寻找衰变成电子对和lL介子对的新粒子。这一研究夜以继日地整整进行了五年。 1971年,丁撵中带领它的研究小组回到美国,开始在布鲁克海
29、汶国家实验室进行试验。经过将近三年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1974年8月次觉察到一种新粒手存在的迹象,其量量约为质子的三倍。由于丁肇中的小心谨慎,他们当时没有公布这一发现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到美海岸出席斯坦福大学的一次会议时,得知该校加速器实验室的里希特小组也刚好独立地发现了同一现象,并已将新粒子命名为中粒子,于是丁肇中立即通知他的助手发表他们的发现,并将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JA粒子的发现,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这一发现在物理学上的重大意义是:他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明存在着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从夸克模型看,JA中粒于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强子。以前,人们认为所有已
30、知强子都可由三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以及它们的反粒子以各种形式组成。丁肇中和里希特发现JA中粒子的卓越成就支持了当今的弱相互作用理论,他们两人分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79年,在德国汉堡,丁肇中领导他的小组又找到了胶子,这是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一种重要证明,为统一强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丁肇中已成为当代第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主持的德国汉堡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小组,首先接纳了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去西方工作。他每次到中国讲课,听众都是致以千计。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汉堡工作,同时又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他说:“在汉堡,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对
31、于我的小组,我尽量挑选那些也喜欢刻苦工作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也不看小说。当丁肇中还没有从事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时候,他偏爱科学史。他把法拉第看作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敬佩法拉第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其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立志做第二个法拉第。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一、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三、注意体会和揣摩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的特点。教学建议 一、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
32、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三、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学习要注意体会和揣摩。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年纪稍大的中国人应还记得,1968年春,“文革”还正如火如荼之际,毛泽东发表了一篇“五二声明”,全国各地为此举行了由上级组织的大规模游行。很多人应还记得,事情同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有关,而这位马丁路德金,乃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事过多年之后,我却发现,不少人居然把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同四百多年前那位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相混淆,而对他的主要主张“非暴力抵抗”,更是懵然无知!1956年,在26岁的马丁路德金第一次领导黑人市民,抵制蒙
33、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就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他号召久被歧视的黑人群众说:“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靠恩赐获得。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但是,“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课文分析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直到1783年,
34、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
35、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的逻辑非常严密。文章一开始,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此次游行的起因和目的。他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引到目前黑人生活的现状: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下,不仅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精神上备受屈辱,虽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正因为如此,民权组织组织了这次盛大的游行,要求“兑现诺言”,争取民权和自由。这是宪法所赋予黑人的正当权利,是正义的,是合理合法的
36、。 紧接着,作者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正是“兑现诺言”的最佳时机,改善黑人的生存现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时间的迫切性,低估黑人争取正当权利的决心,将会给美国带来致命伤,“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过来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马丁路德金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易暴”。主张“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的精神来对抗仇恨。在不同的场合,他反复谈到,黑人的斗争决不可出现暴力,“我们将以法律和秩序为最高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应成
37、为行动的指南,“尽管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我们的白人兄弟决不可怀恨在心,而应停止憎恨。”可以说正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种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因为是面对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必须鼓舞同胞士气,帮助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接下来的几段,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表达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以及对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
38、“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篇演讲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饱含激情。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
39、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形艺术特色 这篇演讲词也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锦上添花。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增强了作品的感
40、染力和表达效果。布置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一、三。二、以你对现实中最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有积极意义、声请并茂的演说词。【背景资料】 一、关于马丁路德金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早年就读于亚特兰大的莫尔豪斯学院社会学系,19岁毕业后加入浸礼教会。1951年和1954年又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市的克罗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1954年在蒙哥马利城的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教堂任职。1955年获得博
41、土学位。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一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遇害时,他正准备帮助孟菲斯黑人清洁工人组织罢工。当时他在旅馆阳台上与同伴们谈话,被刺客詹姆斯厄尔雷
42、用枪击中。刺客得手后窜逃出境,6月8日在伦敦机场被捕,后被判处99年徒刑。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选自20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二、有关美国黑人的背景资料 1774年,美国的建国者们把奴隶纳入不予进口的商品之列,并直到1783年才废除了奴隶贸易。除两个州外奴隶制被完全废除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他们因惧怕经济受损而坚决反对。所有北方各州都已早早地废除了奴隶制最晚一个是1804年的
43、新泽西州。然而南方坚持1845年后加入联盟的新州可以保持奴隶制。 从1830年后,在北方就有一个坚定,但却不那么有效的声音在要求全面废除奴隶制。随后,1861年,11个南方州成立南部邦联,脱离主张废奴的美利坚合众国。南方和北方间的南北战争随之爆发。经过四年的斗争和超过50万人的死亡后,北方获得胜利。解放宣言通过了,奴隶终于获得了自由。 但那只是就理论而言。战争已过了一百多年,南方诸州仍抵制为争取给予黑人平等机会而进行的全国性的努力。南方的白人指责黑人导致了战争、失败和贫穷。他们的领袖试图保持其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遗产”。而黑人则没有土地,受不到教育,没有丝毫改善的可能。 1865年4月林肯
44、总统的不幸遇刺意味着失去了以新模式重建南方的机会。旧的南方领导人没有被排除在公职之外,“黑人法案”除最基本的民权和自由外否定黑人的一切。为了对付这种压迫,1866年生效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了黑人作为美国公民的权利,使其得到在法律之下平等的保护。随后的1870年第十五修正案给予所有美国公民以选举权,无论他们的“种族、肤色或是否曾是奴隶”。 然而,北方或多或少在放任南方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对待黑人。其结果是,到1895年,实际上所有的黑人都没有得到选举权。在1890年三K党重建之后,情况糟到了极点;在1889年到1919年之间,有近三千黑人男子和妇女受到了私刑。 在20世纪50年代,当马丁;路德金接
45、掌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权时,大多数黑人仍处于贫穷和低教育状态。每一次进展都受到阻碍。例如,虽然依据法律,黑人可以选举,但在南方诸州却设置了许多障碍从繁文缛节一直到私刑,结果只有5的黑人能够登记。 在金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今天,金死了20年后,种族隔离尤其在南方的乡村地区事实上仍存在着。法律声称现在已平等,但存有偏见的白人仍与法律背道而驰。饭店过去只对白人开放。所以当法律判定这样做违法时,饭店干脆关门大吉。在许多南方小镇上现在都没了酒吧、理发店或饭店。那些废除种族隔离的政府学校里只有黑人学生。所有的白人孩子都被带走,进了私立学校。 在某些领域确实取得了进步。在选举法案(1965年)颁布前
46、,在美国只有不到二百名1黑人担任公职;到1970年是1469名;1980年4912名,1986年超过了6500人。这仅占美国49万名被推选官员的13。现有289名黑人市长,28名妇女管理着超过五万人的城市。 贫困的黑人家庭从1959年的55下降到1987年的约31;然而在1986年领取食物救济券(以此可以到商店换取食物)的人中,黑人占 37,有45的年轻黑人要去救济所。1985年,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为白人家庭的55,所有黑人家庭中有近45要依靠妇女。1987年,“美国黑人状况”称在北方各州黑人的失业情况:“在诸如底特律、布法罗、芝加哥及克里弗兰等城市,在劳动市场上,黑人,尤其是黑人男性同白人相比其收入差距可能超过了南方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城市里的最高记录。” 而在另一方面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例子比尔科斯比在1987年是全世界娱乐业收入最高的人,吸引了8300万观众看他的电视系列节目,赚了近一亿美元。杰西杰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