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强化习题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教育学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是著名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培根 D.昆体良2.下列( )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本能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 )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生理成熟论5.陶行知鸡啄米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
2、的发展的影响作用。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6.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可变性 7.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学说。A.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思想 B.卢梭的自然发展理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环发大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9.学校中的校园文化属于( )。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10.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程由( )和活动课程两部分组成。A.
3、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显性课程 11. 依据学科及活动的性质,将学校课程分为社会科、普通理科等等,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相关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12.1999年我国颁布了( )。A.职业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13.集个别教学制与班级上课制优势于一身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特朗普制 C.分组教学制 D.导生制14.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15.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 )的作用。A.主导者
4、 B.研究者 C.促进者 D.旁观者16.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17.狭义的德育专指(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政治教育 D.品质教育18.体谅模式围绕( )设计教材。A.道德两难故事 B.价值观问题 C.人际社会情境问题 D.师生关系问题1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20.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班级多种多样的活动 2
5、1.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生理成熟2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23.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学者是( )。A.涂尔干 B.孔德 C.卢梭 D.凯兴斯坦纳 24.“教学相长”思想是著作( )提出的。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学记25.情感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程序教学法 D.非指导性教学法26.下列关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和体谅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重道德认知的发展,体谅模式重道德情感的培养B.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以道德两难问题为基本教材C.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以小组讨论为主,不采用角色扮演D.体谅模式由英国学者麦克费尔提出27.( )著作被认为是最早的完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无名氏的学记 D.柏拉图的理想国28.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总是伴随在( )中。A.教育政策 B.教育方针 C.教育思想 D.教育路线29.终身教育的提出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整体性 B.持续性 C.创造性 D.协调性30.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二、名词解释
7、(每题3分,共15分)1学校教育 2学科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设计 5我国2001年教育目的三、简答题(25分)1教育的经济功能。(7分)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教学策略。(5分) 3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6分)5什么是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主要特征。(7分)四、简单操作题(5分)1下列教学目标中,有些是外显的行为目标,有些则是内隐目标(反映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求:请将其中的外显目标与内隐目标分别选择出来。(1)能准确说出垫球的技术 (2)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能准确运用铅球技术(4)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5)能自主编排简单的技击小组合 五、论述题(25分)1试述教育的个体
8、功能。(11分)2评述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14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B 2.D 3.C 4.A 5.D 6.D 7.B 8.C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D 17.B 18.C 19.A 20.C 21.D 22.B 23.C 24.D 25.D 26.C 27.A 28.B 29.B 30.A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1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1分),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其发展的活动(1分)。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
9、,是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从每门科学中选取一定的内容(1分),按照科学的逻辑组成独立的学科(1分),分门别类的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的课程体系(1分)。3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1分),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1分),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1分)。 4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现代学习和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1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1分)进行计划和决策的过程(1分)。5我国2001年教育目的是指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10、的重要思想为指导(1分),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分)。三、简答题(共25分)1(7分)(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3分)a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b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3分)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b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3)教育通过创办知识化企业,促进经济发展(1分)2(5分)(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1分)(
11、2)运用道德难题的小组讨论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1分)(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1分)(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1分)(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1分)3(6分)(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 (1分)(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1分)(3)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1分)(4)考虑恰当的教材呈现方式和方法 (1分)(5)考虑恰当的引起学生反应并提供反馈的方法(1分)(6)考虑科学的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方法 (1分)4(7分)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它是由整个
12、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2分)主要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1分)(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1分)(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1分)(4)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分)(5)有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1分)四、简单操作题(5分)外显行为:1、5;内隐目标:2、3、4,答对1题得1分。五、论述题(共25分)1(11分)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三个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表现在教育促进个
13、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6分)其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1分)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1分)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分)其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1分)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1分)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1分)(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分)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适应新环境。(1分)另
14、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1分)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1分)(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2分)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1分)第二,现存学校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1分)2(14分)
15、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序幕。本次课程改革由2001年开始直至2010年结束,历经10年、两个改革阶段。(2分)(1)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2分)(2)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2分)(3)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分)(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2分)(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2分)(6)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2分)上述各点必须展开比较详细、充分的论述。否则,只得一半分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