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兰诗教学设计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中学:唐 博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文言字词还在积累之中。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欲很强,喜欢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朗朗上口的乐府诗歌,学生们乐读,易背,因此一定要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另外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上正在形成阶段,有待培养提高,因此写作训练必不可少。教学目标: 1、知识
2、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3、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2、导语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显示)1.感受形象。2.品味语言。3.积累背诵。三、作品及背景知识介绍。 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
4、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测 唧唧J 机杼zh 军帖ti 可汗khn 鞍鞯njin 辔头pi 鸣溅溅jin 燕yn山 鸣啾啾ju 戎rng机 朔shu气 金柝tu 红妆zhung 著zhu 帖ti花黄 傍bng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五、听范读,自学课文,深入研讨1、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2、对照课下注释,结合老师补充,试译全诗。教师补充:通假字:火:通“伙”,同一灶火吃饭。古今异义:1、但闻黄河流水(但:古为副词,只;今作转折连词。)2、
5、双兔傍地走 (走:古指“跑”;今指“行走”。)3、赏赐百千强(强:古为数词,有余,多;今义与“弱”相对。)词类活用:1、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作动词,买。)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3、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记。)试译时注意此类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幸存者胜利归来。3、理清故事和情节,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复述故事。结合教师提示图片复述。六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读到木兰是一个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 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七、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