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性学习方案作者姓名任职单位学科数学年级高一单元标题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名称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小组成员共8组, 6人一组所需时间1课时【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振幅、周期、频率、初相的定义; (2 )掌握振幅变换和相位变换的规律。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事例描述振幅、周期、频率、初相,明确的物理意义;(2 )理解振幅变换和相位变换的规律;(3)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 (3)培养普遍联系、运动变化、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
2、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情境】探究函数图像中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像的影响。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比对图像。但这部分知识的内容汇总和知识整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这时我提供了一个PPT演示文稿,供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时作为参考,让学生不至产生感觉得到图像的变化过程却无法用语句表达出来的情况。因此就设计这个研究性课题。【任务与预期成果】本课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函数 ()的图像,再讨论该函数的性质,知道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像的影响。具体活动为:第一,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研究、的图像和性质,并掌握它们和的图像和性质间关系。第二,整合材料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究它与的图像和性
3、质间关系。第三,收集资料寻找三角函数和生活的结合与其它学科联系的实例。感悟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和数学的联系。【过程】(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 (1)、的图像和的图像间关系如何? (2)的图像和性质与的图像和性质间关系如何?(3)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像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问题,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探究活动。(1)探究、的图像和的图像间关系。(2)探究的图像和性质与的图像和性质间关系(3)探究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图像的影响3、记录探究过程,填写研究记录表(教师提供模板)4、得出结论5、汇报研究结果6、教师评价各组的研究成果7、总结并布置课外拓展活动要求附:拓展活动
4、(课堂上布置要求,课后学生小组协作完成)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感悟三角函数的学习对我们生活有何实际意义和价值?具体活动要求:1、课后收集资料寻找三角函数与生活的联系及在其它学科中的相关应用2、将收集的资料用PPT的形式制作成小报3、以小组为单位在午会课时间进行交流4、将最终完成的小报发布到班级网页【资源列表】1、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2、课堂学稿、探究过程记录表。3、学习工具笔尺等。【评价设计】评价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次(星级评定)1、活动态度方面A、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B、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C、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D、是否勇于克服困难。2、知识技能方面A、查阅资料技能。B、实地观察记录能力。C、调查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3、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A、运用工具能力。B、交往与表达能力。C、分析总结能力。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A、选题新颖、独特性。B、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C、活动方法的灵活性。D、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结论】通过探究发现研究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的物理意义、对图像的影响的方法很多,但是通过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学生影响深刻,达到了研究的目的,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