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些思考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GDP的增长步伐让全世界侧目。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资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和生态环境的负担也都“领先”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纵观全国,我们的许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如果不改变我们经济发展的传统套路,这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上世纪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我国随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并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既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之后做出的正确选择。党的十
2、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 生态经济的理念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生存状态。“生态经济”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的现代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型经济, 它重视经济赖以维持与发展的各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的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合理,资源更新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是与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 市场经济强调的利润和收益,而这些将不再是生态经济的唯一追求的目标, 生态经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建立生态经济将要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我们的子
4、孙后代留下无尽的财富。2 生态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它们的循环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生态环景恶化的整体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了460亿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进入了江河,造成中国大量淡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用水匮乏,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2003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酸雨面积已占到全国面积的1/3.除了上述生态问题,中国目前还面临着许多生态问题,例如固体废物污染、村环境问题日益严
5、重,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这些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慢慢正视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的报复。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两极冰雪开始慢慢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这些在不断警示我们,资源短缺和局部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加快生态经济建设的步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加强生态经济建设的途径(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体系,公民的
6、环境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理念,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将绿色化、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中。我们可以利用媒体作为媒介,向人们宣传生态知识;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那些社会的知名人士做出表率作用,向社会大众传递出正面能量;加强对青少年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宣传,让青少年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对生态经济或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破坏生态的人进行惩罚,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意义所
7、在,让全民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来。(2) 大力发展生态科技生态经济必须紧密依靠科技创新,针对我国在生态科技方面不发达的现状,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特别要整合相关研究机构、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力量,采取协调行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为生态经济建设打下基础。比如,现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结果应该更加积极的往实际方面转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把学术研究转化为成果,为生态经济的建设做出贡献。我
8、们还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全面支持开发全新的的能源,我们应该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储备,看到很多技术的长远发展。例如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将其迅速的推广和应用。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发展生态科技的重任,我们应该将生态保护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在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比如设计一款新产品,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它的经济效应,我们还应考虑到它会不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在设计者款产品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节能减排。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以后市场上的许多产品一定会越来越环保,同时我们也在我生态经济建设做贡献。(3) 健全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制体系 目前在生态方面的法律制
9、度还不是十分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健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在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部法律的指定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这以后很多法律如森林法、海洋法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这些法律制度的出现为生态经济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仍然与建设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根据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一些不符合现实情况和实践需要的条文进行修改,逐步健全法律体系中共18大明确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转变为了“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对各省市政府官员考核的指标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市各地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慢慢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这一切能不能付诸实践还是要依靠法律的有利制约。应该制定有关生态功能的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并使责任落实到人,以加大法律惩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尤其要大力提高重点地区基层环保执法监管的水平。应该把生态建设的指标更加具体化,防止某些人钻空子。政府努力改革和消除不利于生态经济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通过法律的监管,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建设做贡献。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手段,才能使生态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发展,使企业向节约型、环保型发展,最终形成生态型的产业链。参考文献1 李娜. 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保护型社会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73-2742 陈民. 生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探讨 J. 商业经济,2009(9)3 强卫.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J. 求是,2010(1):31-334 牛凤瑞.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J. 城市,2005(5):8-115 陈光磊. 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07(13):92-9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