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重庆北碚同兴小学朱 宇 电话:13271805581小学 数学内容提要:“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探求精神,主动发问的质疑精神,这种精神本身比知识更重要。而学生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可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其创新与开拓的意识与能力。可是平时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因为种种原因,老师不愿或不敢让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学生更不想或不会质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生疑”、“问疑”、“解疑”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培养
2、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与快乐,让学生的质疑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键词:生疑 问疑 解疑 积极 主动 快乐 精彩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们的教学观念随之转变,课堂教学从教师问、讲为主体,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但大多数教师只满足于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思维敏捷,应答如流,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探求精神,主动发问的质疑精神,这
3、种精神本身比知识更重要。而学生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可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其创新与开拓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课堂质疑一般特指学生就个体所发现、所感觉、所关注的疑难,向教师(也包括班集体)提出问题。对学生而言,有疑问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由疑问引发的探究是快乐的学习,追求精彩与快乐的课堂不正是无数老师的梦想吗?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营造质疑氛围,引导学生“生疑” 1、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
4、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思维和质疑的空间,将质疑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与权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大胆质疑,积极探索。2、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
5、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3、积极鼓励,让学生敢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追求多次成功的欲望。当一个学生因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他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的重视和全班的热情参与研究时,他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大为提高,他会渐渐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在研究自己想知道的世界。而当更多的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老师是能够正视自己的疑虑,并由此出发来引导他们探求知识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大的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欲望便随之
6、产生。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二、 教给方法,引导学生“问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
7、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倒数的认识,出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对于倒数有哪些疑问”,“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倒数的知识?” 这样的质疑,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将更加主动,课堂教学将更加有效。2、在集体展学中培养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的能力在学生展学时,鼓励其余学生向他提问,知道答案的同学起来解答,不明白的学生起来追问,在思维碰撞中,建构新知。3、从教学重点,难点处质疑对于教学重点、难点处的质疑,既有利
8、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如教学相交与垂直时,教师介绍垂直的概念后,引导学生质疑:“在垂直的概念中,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正是垂直概念的关键之处。又如在“教学画平行线”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画平行线为什么要用两块三角尺,可以用直尺代替吗”, “画平行线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不但知道怎样画平行线,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学生的质疑中得到突破与升华。4、从矛盾之处质疑从矛盾之处引发学生思考,悟出道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把一些糖果分给班上每位同学,应该平均分配,但如果学校把一批糖果分给
9、每个班,平均分配还合理吗?”针对这样的矛盾引导学生质疑,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怎样分配才公平,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搭建桥梁,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质疑”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常常会觉得已知的条件与所问的问题之间向去甚远,从而无法着手去做。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一些问题,则会架起解决问题的桥梁。 许多数学问题所以显得复杂是因为在答案与已知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隐藏的未知量,而这些未知量往往是常规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补充问题的方法来分析,使得复杂的题目显现出它的基本面目。6、用质疑替代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小节这一环节是许多老师都非常重视的。而且最近几年来,小节的方
10、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着。但无论小节的主体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体现为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概括和重复。这一环节的教学值得肯定的一面在于及时的反馈与巩固。而这种仅仅以完成知识传授为目的小结,显然与“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要求相背的。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疑问。如果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无视这些问题,只让孩子一味地记住老师的所讲,久而久之,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储备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口袋,从而习惯了接受。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我认为:应该在课堂小结中给予孩子质疑的时间,让孩子问出心中的疑虑,说出心里的奇思妙想,而不应该把这些憋在孩子心理,因为课间快乐的活动会将那些憋在心里的问题
11、排挤掉。尤其在临下课的时候,我们更是要把学生心里的疑惑释放出来,让学生说出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质疑来代替常规的小结。7、用征集的形式打捞那些被沉寂的疑问无论我们以多么欣赏的态度捕捉疑问,也无论我们怎样精心地设计生发疑问的情境,我们都会错过学生的许多问题。因为疑问也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也许会因当时无法问而让它沉寂。于是用征集的形式“打捞”无疑是一种补救。每个单元学习过后,在整理复习时可以征集学生的疑问。无论是学生自然产生的疑问,还是教师苦心设计引发的疑问,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求真,笃知的品质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三、明确目的,引导学生“解疑物理学家李政
12、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口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首先,要把握质
13、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课堂,是思维的场所,有思维,就会有疑问。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诱发学生疑的问题情境,善于捕捉学生的问题,乐于用巧妙的设计引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灵活地处理与应用,使学生的问题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与价值,使我们的课堂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与快乐,让学生的质疑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