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管理的两重属性1、自然属性:社会化大生产引起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2、科学性:逻辑、常规性原理、体系化的知识 艺术性:远离逻辑、随机性问题、灵活实践二、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阶段1、从经济人、机械人社会人2、从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单个侧面全面系统研究3、从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合。4、学派分化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三、行政与政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政治与行政同是社会历史现象,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联系、区别。2、凡属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部门及其管理活动行政 政治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 行政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
2、以维、巩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的。 政治 主导 行政;行政 从属 政治行政不可能不表现国家意志,其执行不可能不体现政治3、行政的目标、职能、行为、活动都有政治属性。四、行政与立法、司法1、西方三权分立实质: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立法、司法、行政议会、法院、政府。2、我国人代会政权组织形式。立法、司法、行政全国人大,审判、检察,国务院地方政府五、公共管理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政府、非营利性部门、第三部门2、跨学科、综合性特点3、内部取向外部取向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不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5、既实证又规范6、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五、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特点:1、公共事务往往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3、2、政府成为“代理人政府”,许多政府工作通过合同委托给第三部门完成;3、政府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4、行政组织不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往往与其它公共组织形成网络,互动实现目标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1、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A、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金字塔)优:权集、分工明、便于统一行动,上对下严控缺:信息传途径长,失真;阻下级主动、积极性发挥,不灵活B、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扁平)优:层少,信传快,不失真,决策执行快,下级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灵活缺:上对下控
4、制不严,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七、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1、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政治体制决定公共组织的 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赋予公共组织的 影响力和约束性国家结构决定公共组织的 活动范围政府机构意味行政组织有 权力政党制度使部分公共组织 集体行动参与公共决策公共政策是组织政治活动 施加影响的工具2、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重要决定作用。经济体制决定公共组织的 行为方式经济利益决定公共组织的 目的经济实力为公共组织提供 权力来源产业结构影响公共组织的 发展3、文化环境: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中认知水平决定公共组织的
5、对公共问题的处理方式价值 左右公共组织的 对待社会事务的态度意识形态使公共组织 政治、经济利益目标更加鲜明行为规范决定公共组织 如何与其它组织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沟通道德传统使公共组织 不依靠国家强制力而自愿扮演社会角色4、技术环境: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组织结构模式出现“去中心化”趋势,虚拟组织的产生公共组织管理者远程管理5、舆论环境渗透于各环境中,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舆论环境,很大程度上左右公共组织的目标和行为八、“去中心化”组织:是指那些结构松散,内部部门彼此之间直接控制程度非常小的组织;结果是大规模的集权化层级让位于扁平化网络。九、决策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1、价值
6、前提:是决策者个人的好恶。 事实前提:是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2、价值前提是事实前提的升华,价值前提是较事实前提更高的认知层次,是目标和手段的系统。3、区别: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客观实际条件 认知形成的依据不同。价:个人价值 事:明显的客观标准 影响作用的结果不同。价:决策目标的制定 事:行动方案的选择。十、行政决策系统1、信息子系统。作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传递2、参谋子系统。特点:集体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作用:1、协助决断 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2、提供解决方案 3、对公共政策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3、决断子系统。特点:权
7、威性、主导性作用:1、界定政策问题 2、确立政策目标 3、设计政策方案 4、选择政策方案4、监控子系统。作用:1、防止决策者滥用权 2、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十一、行政决策程序1、问题界定。环节:症结分析、原因分析、确切表述方法: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2、目标确定环节:依据确定、体系确立原则: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律性、具体性方法:综合指标、主要目标列举、目标排序、综合评分、逐步淘汰3、方案设计步骤:轮廓设想、细部设计方法:头脑风暴、对演、综摄法4、后果预测步骤:收集资料、确定方法、计算分析、评审结果方法:德尔斐法、会议法、时间序列、回归分析、趋势外推5、方案选择环节:确定标准、可行性分析、合法化方法:经验判断、决策树、试验法、模拟法4